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俛,字思谦。贞元七年进士擢第。元和十三年,皇甫镈用事,言于宪宗,拜俛御史中丞。俛与镈及令狐楚,同年登进士第,二人双荐俛于上。自是,顾眄日隆,进阶朝议郎,袭徐国公,赐绯鱼袋。穆宗即位之月,议命宰相,令狐楚援之,拜中书侍郎、平章事,仍赐金紫之服。

十月,吐蕃寇泾原,命中使以禁军援之。穆宗谓宰臣曰:“用兵有必胜之法乎?”俛对曰:“兵者凶器,战者危事,圣主不得已而用之。以仁讨不仁,以义讨不义,先务招怀,不为掩袭。古之用兵,不斩祀,不杀疠,不擒二毛,不犯田稼。安人禁暴,师之上也。如救之甚于水火。故王者之师,有征无战,此必胜之道也。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帝然之。

时令狐楚左迁西川节度使,王播广以货币赂中人权幸,求为宰相。而宰相段文昌复左右之。俛性嫉恶,延英(殿)面言播之奸邪纳贿,喧于中外,不可以污台司。事已垂成,帝不之省,俛三上章求罢相任。俛居相位,孜孜正道,重慎名器。每除一官,常虑乖当,故鲜有简拔而涉克深,然志嫉奸邪,脱屣重位,时论称之。

俛趣尚简洁,不以声利自污。在相位时,穆宗诏撰《故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神道碑》,对曰:“臣器褊狭,此不能强。其子王承宗先朝阻命,事无可观,如臣秉笔,不能溢美。或撰进之后,例行贶遗。臣若公然阻绝,则违陛下抚纳之宜;俛受之,则非微臣平生之志。臣不愿为之秉笔。”帝嘉而免之。

俛家行尤孝。母韦氏,贤明有礼,理家甚严。俛虽为宰相,侍母左右,不异褐衣时。丁母丧,毁瘠逾制。免丧,文宗征诏,恳以疾辞。既致仕于家,以洛都官属宾友,避岁时请谒之烦,乃归济源别墅,逍遥山野,啸咏穷年。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卷一百二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
B.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
C.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
D.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绯鱼袋,指绯衣和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朝三品以上紫袍,五品以上绯袍;而鱼袋是唐、宋时官员佩戴的证明身份之物,唐代五品以上佩鱼符袋。
B.吐蕃,公元七至九世纪,我国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它的实际立国者松赞干布与唐朝文成公主联姻,因此吐蕃与唐朝经济、文化联系至为密切。
C.禁军,是封建时代直辖属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及近郊警备任务的军队。因时代、文化与地域的不同,有其他异名同义的名称,如禁卫军、御林军等。
D.节度使,官职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节度使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后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俛反对不义战争。吐蕃进犯泾原,朝廷派宦官带领禁军前去支援,他认为作为王者之师有征讨之举而没有杀伐之事,就是必胜之道。
B.萧俛本性嫉恨奸邪。王播用金银财宝贿赂宦官宠臣,求取宰相之位,萧俛对此痛恨至极,力谏无果,自己请辞相位。
C.萧俛为人耿介自清。皇帝让萧俛为王承宗之父撰写碑文,萧俛认为王承宗在先朝违抗王命,无可观事迹,因此不愿为其父执笔。
D.萧俛追求清静洒脱。萧俛居官后,为避免老部下和朋友逢年过节宴请、拜谒的麻烦,就回归济源别墅,过着吟咏逍遥的生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顾眄日隆,进阶朝议郎,袭徐国公,赐绯鱼袋。
(2)古之用兵,不斩祀,不杀疠,不擒二毛,不犯田稼。安人禁暴,师之上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04 11:07: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杨播,字延庆,自云恒农华阴人也。祖真,河内、清河二郡太守。父懿,延兴末为广平太守,有称绩。高祖南巡,吏人颂之,加宁远将军,赐帛三百匹。播本字元休,太和中,高祖赐改焉。播少修整,奉养尽礼。以外亲,优赐亟加,前后万计。进北部给事中。诏播巡行北边,高祖亲送及户,戒以军略。未几,除龙骧将军。与阳平王颐等出漠北击蠕蠕,大获而还。高祖嘉其勋,赐奴婢十口。迁武卫将军,复击蠕蠕,至居然山而还。随车驾南讨,至钟离。师回,诏播领步卒三千、骑五百为众军殿。时春水初长,贼众大至,舟舰塞川。播以诸军渡淮未讫,严陈南岸,身自居后。诸军渡尽,贼众遂集,于是围播。乃为圆陈以御之身自搏击斩杀甚多相拒再宿军人食尽贼围更急高祖在北而望之既无舟船不得救援水势稍减,播领精骑三百历其舟船,大呼曰:“今我欲渡,能战者来。”贼莫敢动,遂拥众而济。高祖甚壮之,赐爵华阴子,寻除右卫将军。后从驾讨崔慧景、萧衍于邓城,破之,进号平东将军。时车驾耀威沔水,上巳设宴,高祖与中军、彭城王勰赌射,左卫元遥在勰朋内,而播居帝曹。遥射侯正中,筹限已满。高祖曰:“左卫筹足,右卫不得不解。”播对曰:“仰恃圣恩,庶几必争。”于是弯弓而发,其箭正中。高祖笑曰:“养由基之妙,何复过是?”遂举卮酒以赐播曰:“古人酒以养病,朕今赏卿之能,可谓今古之殊也。”从到悬瓠,进爵为伯。景明初,兼侍中,使恒州,赡恤寒乏。出除安北将军、并州刺史,固辞,乃授安西将军、华州刺史。至州借民田,为御史王基所劾,削除官爵。延昌二年,卒于家。子侃等停柩不葬,披诉积年,至熙平中乃赠镇西将军,并复其爵。
(选自《魏书·杨播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乃为圆陈以御之/身自搏击/斩杀甚多/相拒再宿军人/食尽/贼围更急/高祖在北而望之/既无舟船/不得救援/
B.乃为圆陈以御之/身自搏击/斩杀甚多/相拒再宿军人/食尽/贼围更急/高祖在北/而望之既无舟船/不得救援/
C.乃为圆陈以御之/身自搏击/斩杀甚多/相拒再宿/军人食尽/贼围更急/高祖在北而望之/既无舟船/不得救援/
D.乃为圆陈以御之/身自搏击/斩杀甚多/相拒再宿/军人食尽/贼围更急/高祖在北/而望之既无舟船/不得救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礼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是关于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人际关系及社会秩序的一整套规范。
B.华阴子是高祖作为恩宠赐予杨播的爵位,子表示爵位的等级,华阴表示封地的名称。
C.上巳是古代节日名,汉以前定在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有修禊之俗,以祓除不祥。
D.朕表示第一人称代词“我”,是古代最高统治者专用的自称,太后听政时亦可自称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杨播出身显贵,世代为官。他的祖父、父亲均官居太守,他的父亲曾因任期之内政绩卓著,官吏百姓无不称颂而得到高祖的嘉奖。
B.杨播善战有谋,屡建战功。曾与阳平王元颐从漠北进击蠕蠕,大获全胜而还;在随皇帝南征回师时,率军殿后,待诸军渡河后,方突围过河。
C.杨播长于箭术,获得赞誉。在一次赌射中,在元遥射中箭靶正中心时,杨播不甘示弱,弯弓而发,正中箭靶。高祖以养由基作比,夸赞他的箭法。
D.杨播借占民田,被削官爵。杨播在担任地方官时,虽能救济抚恤穷困百姓,但却借占百姓的田地为己用。因此被御史王基弹劾,免去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诏播巡行北边,高祖亲送及户,戒以军略。
(2)子侃等停柩不葬,披拆积年,至熙平中乃赠镇西将军,并复其爵。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剧,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株树也。”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畴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
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王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九十文苑上》)
(二)
父福畴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话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唐才子传》《新唐书卷二百一文艺上》)
(三)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选自《唐摭言》卷五)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据此,是交构之渐 渐:兆头
B.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   物:事物
C.事发,当诛,会赦除名     当:应当
D.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 器:器物
【小题2】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
A.王勃虽然在座,但阎公本想嘱托女婿孟学士来写这篇文章,已经在头天晚上就构思好了。等到(阎公)拿纸笔在宾客间巡视推让时,王勃并不推辞谦让。
B.王勃虽然在座,但阎公本想让女婿孟学士来写这篇文章,已经预先构思好了。等到(阎公)拿纸笔在宾客间来回推让时,王勃并不推辞谦让。
C.王勃虽然在座,但阎公本想嘱托女婿孟学士来写这篇文章,已经预先构思好了。等到(阎公)拿纸笔在宾客间巡视推让时,王勃并不推辞谦让。
D.王勃虽然在座,但阎公本想让女婿孟学士来写这篇文章,已经在头天晚上就构思好了。等到(阎公)拿纸笔在宾客间来回推让时,王勃并不推辞谦让。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王勔、王剧才华相当。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他写文章时的独特习惯,给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
B.王勃因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被连累贬谪倒非常偏远的交趾。王勃前往探望父亲路过南昌时,参与了盛会并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
C.当时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是万幸。果然,后来王勃专门写了《檄英王鸡》严厉批评诸王,结果差点被诛杀。
D.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
【小题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2)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