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蔡文姬

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一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词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衿,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才四百余篇耳。”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

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列传》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河东卫仲道 适:到……去
B. 而嫁于祀 重:多,这里指嫁妆丰厚
C. 犯法死 当:判处
D. 犹能忆之不 识:知识、学识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直接表现蔡文姬“博学有才辩”的一组是( )
①文姬诣曹操请之 ②音词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③今所诵忆,才四百余篇耳 ④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 ⑤乞给纸笔,真草唯命
A. ②③④   B. ①②⑤   C. ③④⑤   D. 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丈夫去世,膝下又无子,蔡文姬回到家中重新过上安宁平静的日子。
B. 蔡文姬在北地流亡了十多年,后来因她父亲蔡邕的好友曹操痛心其没有子嗣,于是用金璧把她赎回,蔡文姬才得以归汉。
C. 董祀犯法,蔡文姬当着众多公卿名士和远方使者的面极力辩白,才洗刷了董祀的冤屈,使他免于一死。
D. 蔡文姬父亲留下的书籍,没有能保存下来,但她能记诵四百余篇。曹操派出书吏,帮助蔡文姬整理成书。
【小题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亡无子,归宁于家。
(2)操曰:“诚实相衿,然文状已去,奈何?
(3)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02-24 11:11: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霸字符伯,颍川颍阳人也。汉兵起,光武过颍阳,遂从击破王寻、王邑于昆阳。及光武为大司马,以霸为功曹令史,从渡河北。宾客从霸者数十人,稍稍引去。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及王郎起,光武在蓟,郎移购光武。光武即南驰至下曲阳。传闻王郎兵在后,从者皆恐。既至信都,发兵攻拔邯郸。霸追斩王郎,得其玺绶,封王乡侯。从平河北,常与臧宫、傅俊共营,霸独善抚士卒,死者脱衣以敛之,伤者躬亲以养之。光武即位,以霸晓兵爱士,可独任,为偏将军。四年秋,帝幸谯,使霸与捕虏将军马武东讨周建于垂惠。苏茂将五校兵四千余人救建,武恃霸之援,战不甚力,为茂、建所败。武军奔过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军吏皆争之。霸曰:“茂兵精锐,其众又多,吾吏士心恐,而捕虏与吾相恃,两军不一,此败道也。今闭营固守,示不相援,贼必乘胜轻进;捕虏无救,其战自倍。如此,茂众疲劳,吾承其弊,乃可克也。”茂、建果悉出攻武。合战良久,霸军中壮士路润等数十人断发请战。霸知士心锐,乃开营后,出精骑袭其背。茂、建前后受敌,惊乱败走,霸、武各归营。贼复聚众挑战,霸坚卧不出,方飨士作倡乐。茂雨射营中,中霸前酒樽,霸安坐不动。军吏皆曰:“茂前日已破,今易也。”霸曰:“不然苏茂客兵远来粮食不足故数挑战以侥一切之胜今闭营休士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茂、建既不得战,乃引还营。十三年,增邑户,更封向侯。三十年,定封淮陵侯。永平二年,以病免,后数月卒。

(节选自《后汉书·王霸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然/苏茂客兵远来/粮食不足故数挑战以侥一切之胜/今闭营休士/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B.不然苏茂/客兵远来/粮食不足故/数挑战以侥一切之胜/今闭营休士/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C.不然/苏茂客兵远来/粮食不足/故数挑战/以侥一切之胜/今闭营休土/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D.不然苏茂/客兵远来/粮食不足/故数挑战/以侥一切之胜/今闭营休士/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光武,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谥号。史书中常用谥号来代指皇帝本人。
B.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也可用于官员的贬谪或流放。
C.拜,古代指授予某种官职。如《陈情表》中“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D.邑户,指封地上的田户。邑是古时赐给诸侯、功臣的领地或食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霸为人忠诚。在颍川跟随光武帝的人都离开了,唯独他留了下来,被封为王乡侯
B.王霸关心士卒。士兵死去,他脱下衣服来为他们收殓;士兵受伤,他亲自为他们疗养。
C.王霸精于谋略。马武求救时,他起初坚守不战待敌军疲惫之时从背后袭击敌人,使敌人败逃。
D.王霸临危不乱。苏茂向他营中放箭,箭如雨下,射中他面前的酒杯他安然端坐不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霸为功曹令史,从渡河北。宾客从霸者数十人,稍稍引去。
(2)捕虏无救,其战自倍。如此,茂众疲劳,吾承其弊,乃可克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人也。父况,字侠游,以明经为郎。拿少学诗礼,明锐有权谋。常见郡试骑士,建旗鼓,肄驰射,由是好将帅之事。及王莽败,况自以莽之所置,怀不自安。弇闻光武在卢奴,乃驰北上谒,光武留署门下吏。弇因说护军朱祐,求归发兵,以定邯郸。光武笑曰:“小儿曹乃有大意哉!”因数召见加恩慰。拿因从光武北至薊。闻邯郸兵方到,光武将欲南归,召官属计议。弇日:“今兵从南来,不可南行。渔阳太守彭宠,公之邑人;上谷太守,即弇父也。发此两郡,控弦万骑,邯郸不足虑也。”光武官属腹心皆不肯,日:“死尚南首,奈何北行入囊中?”光武指拿日:“是我北道主人也。”会蓟中乱,光武遂南驰,官属各分散。光武即位,拜弇为建威大将军。建武二年,更封好畤侯,食好、美阳二县。弇从幸舂陵,因见,自请北收上谷兵未发者,定彭宠于渔阳。取张丰于涿郡,还收富平、获索,东攻张步,以平齐地。帝壮其意,乃许之。四年,诏弇进攻渔阳。弇以父据上谷,本与彭宠同功,又兄弟无在京师者,自疑,不敢独进,上书求诣洛阳。诏报日:“将军出身,举宗为国,所向陷敌,功效尤著,何嫌何疑,而欲求征?且与王常共屯涿郡,勉思方略。”况闻弇求征,亦不自安,遣舒弟国入侍。帝善之,进封况为隅糜侯。五年,天子嘉况功,使光禄大夫持节迎况,赐甲第,奉朝请。因诏拿进讨张步。弇悉收集降卒结部曲置将吏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引兵而东从朝阳桥济河以度 张步闻之,乃使其大将军费邑军历下,又分兵屯视阿,别于太山钟城列营数十以待弇。弇度河先击祝阿,自旦攻城,日未中而拔之,故开围一角,令其众得奔归钟城。钟城人闻祝阿已溃,大恐惧,遂空壁亡去。十二年,况疾病,乘舆数自临幸。弇兄弟六人皆垂青紫,省侍医药,当代以为荣。十三年,增弇户邑,上大将军印绶。永平元年卒,年五十六,为愍侯。

(节选自《后汉书·耿弇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弇悉收集降卒/结部曲/置将吏/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引兵而东/从朝阳桥济河以度/
B.弇悉收集降卒结/部曲/置将吏/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引兵而东/从朝阳桥济河以度/
C.弇悉收集降卒/结部曲/置将吏/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引兵而东/从朝阳桥济河以度/
D.弇悉收集降卒结/部曲/置将吏/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引兵而东/从朝阳桥济河以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礼,即《诗经》《礼记》,加上《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B.尉,官名,古代掌管军事的官吏叫“军尉”,管刑狱的叫“廷尉”,皆省称“尉”
C.户邑,即户口与县邑,汉代开始设置,也指封建君主分封给诸侯或大臣的土地。
D.谥,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的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褒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弇爱好学习,学以致用。他因为小时候经常观看郡尉检阅骑士、演练跑马射箭等,喜欢上了调兵遣将的事情,长大后带兵打仗,所向披靡。
B.耿弇忠心耿耿,深受信任。他投奔光武帝后数次被召见并加以慰劳,后被授予建威大将军,封为好畤侯;生重病时,光武帝几次亲自探视。
C.耿弇有胆有谋,作战勇猛。邯郸兵来时,他认为可以北上,攻下邯郸;攻打祝阿时,耿弇故意撒开一角的围兵,让张步部众得以奔归钟城。
D.耿弇家风淳朴,以孝闻名。耿弇父亲生病时,他们兄弟六人都穿青紫色的官服,问候父亲并以医药伺候,很受当时人的敬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弇从幸舂陵,因见,自请北收上谷兵未发者,定彭宠于渔阳。
(2)将军出身,举宗为国,所向陷敌,功效尤著,何嫌何疑,而欲求征?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重景公,豫章宜春人也。少与同郡雷义为友,俱学《鲁诗》《颜氏春秋》。太守张云举重孝廉,重以让义,前后十余通记,云不听。义明年举孝廉,重与俱在郎署。

有同署郎负息钱数十万,债主日至,诡求无已,重乃密以钱代还。郎后觉知而厚辞谢之。重曰:“非我之为,将有同姓名者。”终不言惠。又同舍郎有告归宁者,误持邻舍郎绔以去。主疑重所取重不自申说而市绔以偿之后宁丧者归以绔还主其事乃显。

重后与义俱拜尚书郎,义代同时人受罪,以此黜退。重见义去,亦以病免。后举茂才,除细阳令。政有异化,举尤异,当迁为会稽太守,遭姊忧去官。后为司徒所辟,拜侍御史,卒。

雷义字仲公,豫章鄱阳人也。初为郡功曹,尝擢举善人,不伐其功。义尝济人死罪,罪者后以金二斤谢之,义不受。金主伺义不在,默投金于承尘上。后葺理屋宇,乃得之。金主已死,无所复还,义乃以付县曹。

后举孝廉,拜尚书侍郎。有同时郎坐事,当居刑作。义默自表取其罪,以此论司寇。同台郎觉之,委位自上,乞赎义罪。顺帝诏皆除刑。

义归,举茂才,让于陈重,刺史不听。义遂阳狂被发走,不应命。乡里为之语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三府同时俱辟二人。义遂为守灌谒者。使持节督郡国行风俗,太守令长坐者凡七十人。旋拜侍御史,除南顿令,卒官。子授,官至苍梧太守。

(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七十一》)

(注释)①绔:同“裤”,裤子。②承尘:古人架在房梁横木之上用以承遮灰尘的东西。③灌谒者:实习(代理)谒者一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主疑重/所取重不自申/说而市绔/以偿/之后宁丧者/归以绔还/主其事乃显
B.主疑/重所取/重不自申说/而市绔以偿之/后宁丧者归以绔/还主其事乃显
C.主疑重所取/重不自申说/而市绔以偿/之后宁丧者归/以绔还/主其事乃显
D.主疑重所取/重不自申说/而市绔以偿之/后宁丧者归/以绔还主/其事乃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代男子成年时所取,名一般是出生时父亲所起;往往称人称字,自称称名。
B.孝廉、茂才,指汉代设立的以考察举荐来任用官员的两种科名,有时也指被举荐者。
C.归宁,古时指女子出嫁后,回到娘家看望父母,也指在外的男子回家探亲、理事等。
D.功曹,古代官职官名,亦称功曹史,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有时也称“尔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重能急人之困,对同事义气当先。有同事犯了罪,他义气为先,径直去替代别人承受罪行,并因此被罢免官职。
B.雷义廉洁正直,敢于揭发违法行为。他不贪图别人的利益,替朝廷巡视时,也敢于揭发各级官员的违法行为。
C.陈重与雷义两人都是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都曾被地方官员举荐过,政绩也都很突出,两人官职都做到尚书郎。
D.陈重与雷义两人亲于胶漆,情同手足。两人是同学、同事,能相互力荐,真是“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同署郎负息钱数十万,债主日至,诡求无已,重乃密以钱代还。
(2)后葺理屋宇,乃得之。金主已死,无所复还,义乃以付县曹。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以下小题。
① 温序字次房,太原祁人也。仕州从事。建武二年,骑都尉弓里戍将兵平定北州,到太原,历访英俊大人,问以策谋。戍见序奇之,上疏荐焉。于是征为侍御史,迁武陵都尉,病免官。
② 六年,拜谒者,迁护羌校尉。序行部至襄武,为隗嚣别将苟宇所拘劫。宇谓序曰:“子若与我并威同力,天下可图也。”序曰:“受国重任,当效死,义不贪生、背恩德。”
③ 宇等复晓譬之。序素有气力,大怒,叱宇等曰:“虏何敢迫胁汉将!”因以节楇杀数人。贼众争欲杀之。宇止之曰:“此义士节,可赐以剑。”序受剑,衔须于口,顾左右曰:“既为贼所迫杀,无令须污土。”遂伏剑而死。
④ 序主簿韩遵、从事王忠持尸归敛。光武闻而怜之,命忠送丧到洛阳,赐城傍为冢地,赙谷千斛、缣五百匹,除三子为郎中。长子寿,服为邹平侯相。梦序告之曰:“久客思乡里。”寿即弃官,上书乞骸骨归葬。帝许之,乃反旧茔焉。
(选自范晔《后汉书·独行列传》)
(注释)①楇:击。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当效死(2)背恩德(3)此义士节(4)服为邹平侯相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历访英俊大人B.问以策谋C.仕州从事D.苟背恩德
【小题3】(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序受剑,衔须于口,顾左右曰:“既为贼所迫杀,无令须污土。”遂伏剑而死。
【小题4】赏析第③段画线句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
【小题5】作者把温序放在“独行列传”里,从上文中概括这一归类的原因。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tán姓氏)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滑,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jué shù诈术)发擿(tī 揭发)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zhuì酒)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开头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为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城,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任功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得以显名。
B.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
C.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难平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又能够揭发奸隐之事,深受外界称叹,被誉为有神算。
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去世后,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俊,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忙得无法分身,仍然不如王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