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黄宪字叔度,汝南慎阳人也。世贫贱,父为牛医。

颍川荀淑至慎阳,遇宪于逆旅,时年十四,淑竦然异之,揖与语,移日不能去。谓宪曰: “子,吾之师表也。”既而前至袁阆所,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阆曰:“见吾叔度邪?”是时,同郡戴良才高倨傲,而见宪未尝不正容,及归,罔然若有失也。其母问曰:“汝复从牛医儿来邪?”对日:“良不见叔度,不自以为不及;既睹其人,则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固难得而测矣。”同郡陈蕃、周举常相谓日:“时月之间,不见黄生,则鄙吝之萌复存乎心。”及蕃为三公,临朝叹日:“叔度若在,吾不敢先佩印绶矣。”太守王龚在郡,礼进贤达,多所降致,卒不能屈宪。郭林宗少游汝南,先过袁阆,不宿而退;进往从宪,累 日方还。或以问林宗。林宗曰:“奉高之器譬诸氿滥虽清而易挹叔度汪汪若午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

宪初举孝廉,又辟公府,友人劝其仕,宪亦不拒之,暂到京师而还,竞无所就。年四十 八终,天下号日“征君”①。

论曰:黄宪言论风旨,无所传闻,然士君子见之者,靡不服深远,去瑕疵。将以道周性全,无德而称乎?余曾祖穆侯以为宪陆然②其处顺,渊乎其似道,浅深莫臻其分,清浊未议其方。若及门于孔氏,其殆庶乎!故尝着论云。(《后汉书·黄宪传》)

 [注)①征君:指有才德之士,经由朝廷征聘者。②随然:柔顺随和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淑竦然之   异:以……为异B.子有颜子    国:郡县
C.先袁阆 过:拜访D.宪亦不之    拒:抵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见宪未尝不正容   有如此之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不自以为不及 军中无以为
C.鄙吝之萌复存乎心 三十日不还,请立太子为王。
D.殆庶乎  皆出于此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黄宪家世贫贱,但十四岁时即被当时贤达誉为“师表”并将其与孔子得意的弟子颜回相提并论,足见其德行操守出众。
B.第二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对比、衬托等手法来表现黄宪的博大胸怀与深厚学识;“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是对黄宪极高的评价。
C.对于仕途,黄宪既不刻意回避,也不积极钻营,他曾听从朋友劝告到京师做官,虽 “竟无所就”,也不改黄宪在时人心中形象。
D.本文写人物,通篇没有正面着墨人物事迹,只是借别人的言论如绿叶烘托红花写出,体现出不同于一般人物传记的鲜明特色。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奉 高 之 器 譬 诸 氿 滥 虽 清 而 易 挹 叔 度 汪 汪 若 午 顷 陂 澄 之 不 清 之 不 浊 不 可 量 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守王龚在郡,礼进贤达,多所降致,卒不能屈宪。
(2)黄宪言论风旨,无所传闻,然士君子见之者,靡不服深远,去瑕疵。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04-08 10:56: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俭望门投止

张俭亡命困迫①,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②,笃引钦就席曰:“张俭负罪亡命,笃岂得藏之!若审在此,此人名士,明廷宁宜执之乎?③”钦因起抚笃曰:“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专取仁义! ”笃曰:“今欲分之,明廷载半去矣。”钦叹息而去。笃导俭以北海戏子然家⑤遂入渔阳出塞。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连引收考者布遍天下,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俭与鲁国孔褒有旧,亡抵褒,不遇,褒弟融,年十六,匿之。后事泄,俭得亡走,国相收褒、融送狱,未知所坐。融曰:“保纳舍藏者,融也,当坐。”褒曰:“彼来求我,非弟之过。”吏问其母,母曰:“家事任长,妾当其辜。”一门争死,郡县疑不能决,乃上谳之,诏书竞坐褒。及党禁解,俭乃还乡里,后为卫尉,卒,年八十四。夏馥⑦闻张俭亡命,叹曰:“孽自己作,空污良善,一人逃死,祸及万家,何以生为!”乃自翦须变形,入林虑山中,隐姓名,为冶家佣,亲突烟炭,形貌毁瘁,积二三年,人无知者。馥弟静载缣帛追求饷之,馥不受曰:“弟奈何载祸相饷乎丨”党禁未解而卒。

(注释)①张俭:当时知名的“党人”。因检举宦官侯览的罪行,被诬陷遭追捕。②外黄令:应作黄令。黄,县名,当时属于东莱郡。③明廷:对县令的尊称。④蘧伯玉,名瑗,春秋时卫国的贤大夫。⑤戏子然:姓戏,名子然。⑥谳:评议罪案。⑦夏馥:当时为指为“党魅”。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融送狱,未知所(________) (2)俭与鲁国孔褒有(________)
(3)馥弟静载缣帛追求之(_______)   ⑷足下如何取仁义(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钦起抚笃曰  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B.钦叹息去    党禁未解
C.郡县之残破  后卫尉
D.莫不重名行  妾当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若审在此,此人名士,明廷宁宜执之乎?
⑵孽自己作,空污良善,一人逃死,祸及万家,何以生为!
【小题4】“张俭亡命”过程中写孔家“一门争死”的作用。
【小题5】联系全文内容,评价夏馥的言行。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姓。恂初为郡功曹,太守耿况甚重之。

更始立。使使者徇郡国,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使者不与,曰:“天王使者,功曹欲胁之邪?”恂曰:“今天下初定,国信未宣,使君建节衔命,以临四方,郡国莫不延颈倾耳,望风归命。今始至上谷而先堕大信,沮向化之心,生离畔之隙,将复何以号令它郡乎?为使君计,莫若复之以安百姓。”使者不应,恂叱左右以使君命召况。况至,恂进取印绶带况。使者不得已,乃承制诏之,况受而归。

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颍川,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颍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执金吾军入界,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使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遂共车同出,结友而去。(高)峻据高平,畏诛坚守。大将军耿弇等围之,一岁不拔。十年,帝议遣使降之,乃谓恂曰:“卿今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恂奉玺书至第一,(第一,高平城名),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恂怒,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西遮陇道,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诸将皆贺,恂归颖川,遣使者拜为汝南太守

恂素好学,及修乡校,教生徒,骋能为《春秋》者,亲受学焉,初,从车驾击隗嚣,而颍川盗贼群起,帝乃引军还,谓恂曰:‘颍川迫近京师,当以时定。惟念独卿能平之耳。”恂从至颍川,盗贼悉降,而竟不拜郡。百姓遮道曰:‘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乃留恂镇抚使人,受纳余降。”

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常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相器。

十二年卒,谥曰威侯。

(节选自《后汉书·冠恂传》)

注①更始,指更始帝刘玄,②建武帝即光武帝刘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
B.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
C.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
D.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问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一个皇帝可有多个年号,如文中的“建武”即为皇帝的年号。
B.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C.《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因其记事语言极为简练,几平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赞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
D.“宰”在古代是官史的统称,是主宰之意,宰相是中国古代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对君主负责,总揽政务。
【小题3】下列对原交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恂智勇双全,胆识过人,他深受耿况器重,当耿况印授被更始帝使者取走而无意归还,索要未果时,他先晓之以理,后果断行动,助耿况夺回太守之位。
B.寇恂执法严正,以国为重,寇恂没有按当时一般的做法宽容贾复郡将,贾复决意报复,寇恂一心为国,委曲求全,最后经过建武帝的调解,二人化干戈为玉帛。
C.寇拘重教平乱,百姓爱戴,寇恂任汝南太守时,整修乡校,教授学生,颖川之乱后,群盗平定,在百姓挡住去路的强烈要求下,寇恂得以留任汝南太守。
D.寇恂慷慨仁厚,德高望重。他所得俸禄,总是很大方地馈赠给亲朋老友以及手下的官吏将士,认为自己不可独自享受这些好处,当时的人认为他有宰相器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今始至上谷而先堕大信,沮向化之心,生离畔之隙,将复何以号令它郡乎?
(2)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比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纯字伯仁,京兆杜陵人也。高祖父安世,宣帝时为大司马卫将军,封富平侯。父放,为成帝侍中。纯少袭爵士,哀、平间为侍中,王莽时至列卿。遭值篡伪,多亡爵土,纯以敦谨守约,保全前封。
建武初,先来诣阙,故得复国。五年,拜太中大夫,使将颍川突骑安集荆、徐、杨部,督委输,监诸将营。有司奏,列侯非宗室不宜复国。光武曰:“张纯宿卫十有余年,其勿废,更封武始侯,食富平之半。”纯在朝历世,明习故事。建武初,旧章多阙,每有疑议,辄以访纯,郊庙婚冠丧纪礼仪义,多所正定。帝甚重之,以纯兼虎贲中郎将,数被引见,一日或至数四。二十年,纯代朱浮为太仆。二十三年,代杜林为大司空。在位慕曹参之迹,务于无为,选辟椽史,皆知名大儒。明年,上穿阳渠,引洛水为漕,百姓得其利。二十六年,诏纯曰禘①祫②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纯奏曰:“禘之为言谛,谛定昭穆尊卑之义也。禘祭以夏四月,夏者阳气在上,阴气在下,故正尊卑之义也。祫祭以冬十月,冬者五谷成孰,物备礼成,故合聚饮食也。斯典之废,于兹八年,谓可如礼施行,以时定议。”定从之,自是禘、祫遂定。
时,南单于及乌桓来降,边境无事,百姓新去兵革,家给人足。纯以圣王之建辟雍,所以崇尊礼义,既富而教者也。乃案七经谶、明堂图、河间《古辟雍记》、孝武太山明堂制度,及平帝时议,欲具奏之。未及上,会博士桓荣上言宜立辟雍、明堂,章下三公、太常,而纯议同荣,帝乃许之。三十年,纯奏上宜封禅。中元元年,帝乃东巡岱宗,以纯视御史大夫从,并上元封旧仪及刻石文。三月,薨,谥曰节侯。
(选自《后汉书·张纯传》,有删节)
注:①禘(dì):祭祀鼻祖。古代帝王或诸侯在始祖庙里对祖先的一种盛大祭祀。
②祫(xiá):古代天子诸侯所举行的集合远近祖先神主于太祖庙的大合祭。
③辟雍:本为周天子所设大学,东汉以后,历代皆有辟雍,作为尊儒学、行典礼的场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
B.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
C.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
D.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袭,世袭,帝位、爵位等世代相传,“袭爵士”,指承袭了爵位和封地。
B.“建武”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复国”指战争结束后,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回到家乡,结束流浪的生活。
D.“封禅”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封”一般指在泰山祭天,“禅”一般指在泰山下的梁父山祭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纯三朝为官。张纯是京兆杜陵人,在哀帝、平帝时做侍中。王莽篡位时,张纯因为敦厚谨慎,遵守法制,得以保全前代的封号。
B.张纯熟悉旧例典制。建武初年,旧章程多残缺,每有疑议,就去咨询张纯。郊庙祭祀、婚、冠、丧礼等仪式环节,多由张纯纠正制定。
C.张纯主张无为而治,重视民生。建武二十年,张纯代替朱浮做太仆,对旧法无所变更,并把阳渠打通,引洛水为漕运,使百姓得到好处。
D.张纯深得皇帝信任。张纯认为禘祭应在四月,可以体现正尊卑的意思;祫祭应在冬十月,有利于合聚饮食,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甚重之,以纯兼虎贲中郎将,数被引见,一日或至数四。
(2)百姓新去兵革,家给人足。纯以圣王之建辟雍,所以崇尊礼义,既富而教者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人也。少为县小吏,年十八,奉檄迎督邮,冉耻之,乃遁去。到南阳,受业于樊英。又游三辅,就马融通经,历年乃还。

冉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常慕闵仲叔之节。尝与河内王奂亲善,奂后为考城令,境接外黄,屡遣书请冉,冉不至。及奂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乃与弟协步赍麦酒,于道侧设坛以待之。冉见奂车徒骆驿,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奂识其声,即下车与相揖对。奂曰:“行路仓卒,非陈契阔之所,可共到前亭宿息,以叙分隔。”冉曰:“子前在考城思欲相从以贱质自绝豪友耳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如其相追将有慕贵之讥矣。”便起告违,拂衣而去。奂瞻望弗及,冉长逝不顾。

桓帝时,以冉为莱芜长,遭母忧,不到官。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常佩韦于朝。遭党人禁锢,遂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荫。如此十余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及党禁解,为三府所辟,乃应司空命。是时西羌叛,黄巾作难,制诸府掾属不得妄有去就。冉首自劾退,诏书特原不理罪。又辟太尉府,以疾不行。

中平二年,年七十四,卒于家。临命遗令敕其子曰:“吾生于昏暗之世,值乎淫侈之俗,生不得匡世济时,死何忍自同于世!气绝便敛,敛以时服,衣足蔽形,棺足周身。坟封高下,令足自隐,勿令乡人宗亲有所加也。”于是三府各遣令史奔吊。大将军何进移书陈留太守,累行论,佥曰宜为贞节先生。会葬者二千余人,刺史郡守各为立碑表墓焉。

(节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范冉传》有删改)

(注)闵仲叔:闵贡,字仲叔,东汉节士。建武年中,应司徒侯霸的征召做了官,上任后却因“霸不问政事”辞官而去。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前在考城/思欲相从以贱质/自绝豪友耳/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如其相追/将有慕贵之讥矣/
B.子前在考城/思欲相从/以贱质自绝豪友耳/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如其相追/将有慕贵之讥矣/
C.子前在考城/思欲相从/以贱质自绝豪友耳/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如其相追/将有慕贵之讥矣/
D.子前在考城/思欲相从以贱质/自绝豪友耳/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如其相追/将有慕贵之讥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辅”又称“三秦”,指西汉武帝至东汉末年期间,治理长安京畿地区三个职官的合称,亦指其管辖地区。
B.“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中国古代朝廷官员的父母如若去世,必须回到祖籍守丧约三年,亦称“丁忧”。
C.“闾”原指中国古代居民的基层组织,《周礼》“五家为比,五比为闾。”既二十五家为闾。文中指“里巷的大门”。
D.“谥”是对死去的帝妃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较高人物,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冉特立独行,行为往往违背世俗常情,与众不同。他与河内王奂交好,却不愿在王奂升迁时饯别送行,只在路边与弟弟交谈。面对王奂邀约,拂衣而去。
B.范冉爱慕气节之士,不愿从俗为官。桓帝时,范冉被任为莱芜长,正逢母丧,不就职赴任。后被太尉府征辟,又因政论激进不能从俗,在朝廷佩韦以自勉。
C.范冉洁身自好,安贫自若。范冉遭逢东汉党锢之乱,他带着妻子儿女,居无定所十多年,靠捡拾东西维持生计。后结草屋自居,粮尽断炊,仍安之若素。
D.范冉生于乱世,不喜欢邪淫奢侈的社会习俗。他临终前,叮嘱儿子入殓时只穿平时的衣服,衣服足够遮体,棺材能放下身体即可,坟墓也不要修的太高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路仓卒,非陈契阔之所,可共到前亭宿息,以叙分隔。
(2)冉首自劾退,诏书特原不理罪。又辟太尉府,以疾不行。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平末始给事宫掖,建初中,为小黄门。及和帝即位,转中常侍,参帷幄。

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每至休沐,辄闭门绝宾,暴体田野。后加位尚方令。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元初元年,邓太后以伦久宿卫,封为龙亭侯,邑三百户。后为长乐太仆。四年,帝以经传之文多不正定,乃选通儒谒者刘珍及博士良史诣东观各雠校家法令伦监典其事。

伦初受窦后讽旨,诬陷安帝祖母宋贵人。及太后,安帝始亲万机,敕使自致廷尉。伦受辱,沐浴整衣冠,饮药而死。

(选自《后汉书·蔡伦传》)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方面,知震之所在。验之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参帷幄   豫:提前
B.为后世法   法:方法
C.伦受辱   耻:羞耻
D.安帝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永平末始给事宫掖 ②验之
B.①沐浴整衣冠    ②知震之所在
C.①妙尽璇玑正   ②未有也
D.①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②寻方面
【小题3】下列选项中,对原文断句正确的是
A.乃选通儒谒者/刘珍及博士良史诣东观/各雠校家法令/伦监典其事
B.乃选通儒谒者刘珍及博士良史/诣东观/各雠校家法令/伦监典其事
C.乃选通儒谒者刘珍及博士良史诣东观/各雠校家法/令伦监典其事
D.乃选通儒谒者/刘珍及博士良史/诣东观/各雠校家法/令伦监典其事
【小题4】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伦传》中的“黄门”,是黄门侍郎、给事黄门侍郎等守卫官职的简称。汉代有黄门令、小黄门、中黄门等分类。
B.《蔡伦传》中的“太后崩”,封建社会严格规定“死”有明确等级,天子、帝后之死都讳称“崩”。
C.《张衡传》中的“下车”是指官吏初到任,源于《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D.《张衡传》中的“乞骸骨”是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小题5】将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2)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3)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