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②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③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④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⑤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⑥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苏武传》节选)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畔主背亲_______________
(2)杖汉节牧羊______________
(3)具自陈道_______________
(4)谢汉使曰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欲因此时降武 君因我降 |
B.空以身膏草野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
C.与君为兄弟 匈奴以为神 |
D.乃幽武,置大窖中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
(1)(女)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2)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小题4】结尾“须发尽白”四字写出了苏武的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以第①节为例,简析作者是怎样用衬托的手法塑造主人公苏武形象的?
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武兄弟五人,皆为郡吏,郡县敬惮之。武弟显家有市籍,租常不入,县数负其课。市啬夫求商①捕辱显家,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徭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久之,太仆王音举武贤良方正,迁扬州刺史。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及武为刺史,行部②录囚徒,有所举以属郡。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所决。武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武闻之,终不扬其恶。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武每奏事至京师,圣未尝不造门谢恩。
武为刺史,行部必先即学官③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④,以为常。
初,武为郡吏时,事太守何寿。寿知武有宰相器,以其同姓故厚之。后寿为大司农,其兄子为庐江长史。时武奏事在邸,寿兄子适在长安,寿为具召武弟显及故人杨覆众等,酒酣,见其兄子,曰:“此子扬州长史,材能驽下,未尝省见。”显等甚惭,退以谓武,武曰:“刺史古之方伯⑤,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不可有所私问。”显、覆众强之,不得已召见,赐卮酒。岁中,庐江太守举之。其守法见惮如此。
武为人仁厚,好进士,奖称人之善。为楚内史厚龚胜、龚舍,在沛郡厚唐林、唐尊,及为公卿,荐之朝廷。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注)①啬夫求商,名叫求商的乡官。②行部,汉制,刺史常于八月巡视部属,考察刑政,称为行部。③学官,学舍,学校。④二千石,郎将或太守的另称。⑤方伯,一方诸侯之长,泛指地方长官。【小题1】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以吏事中商 中:中伤。 | B.得,系庐江 系:拘囚。 |
C.寿兄子适在长安 适:前往。 | D.然疾朋党 疾:憎恨。 |
A.县数负其课 而公子亲数存之 |
B.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 毁武于朝廷 |
C.行部必先即学官见诸生 项伯即入见沛公 |
D.先为科例以防请托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
A.以吾家租赋徭役不为众先 因为我们家在租赋徭役方面没有作为众人的表率 |
B.武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 何武派从事考察得到他的罪过, 戴圣害怕了, 自己请求免官。 |
C.此子扬州长史,材能驽下,未尝省见 这个儿子是扬州辖区的长史,才能低下,不曾问候见面。 |
D.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 |
【小题4】下面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够直接表明何武正直无私的一项是( )
①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
②武闻之,终不扬其恶。
③自是后,圣惭服。
④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
⑤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
⑥好进士,奖称人之善。
A.①②⑤ | B.②③⑤ | C.③④⑥ | D.①④⑥ |
A.何武的弟弟何显因不按规定交赋税而受到小官吏求商查处,何武制止了何显要报复求商的做法。 |
B.九江太守戴圣仗自己名气,曾经轻视何武,何武查得其罪,他自请免官;后来他又诽谤何武,何武仍然公正处理他儿子犯法的事。 |
C.何寿有恩于何武,且身为高官,想让何武提拔他兄长的儿子,何武虽然召见了何寿兄长的儿子,但后来才让庐江太守按照规定推荐了此人。 |
D.何武能够推荐选拔人才,在用人上坚持严格标准;想要任命官吏,先订立规则条文以杜绝谋私行为。 |
盆成括仕于齐孟子曰死矣盆成括无何盆成括见杀门人问曰夫子何以知其将见杀曰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
(《孟子•尽心下》)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朔初来,上书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俸禄薄,未得省见。后稍得亲近。
因奏泰阶之事,上乃拜朔为太中大夫给事中,赐黄金百斤。
隆虑公主子昭平君尚帝女夷安公主。久之,隆虑公主病困,以金千斤钱千万为昭平君豫赎死罪,上许之。隆虑公主卒,昭平君日骄,醉杀主傅,狱系内官。以公主子,廷尉上请请论。左右皆为昭平言。上曰:“吾弟老有是一子,死以属我。”于是为之垂涕叹息,良久曰:“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又下负万民。”乃可其奏,哀不能自止,左右尽悲。朔前曰:“臣闻圣王为政,赏不避仇雠,诛不择骨肉。书曰:‘不偏不党,王道汤汤。’此二者,五帝所重,三王所难也。陛下行之,是以四海之内元元之民各得其所,天下幸甚!臣朔奉觞,昧死再拜上万岁寿。”上乃起。
时天下侈靡趋末,百姓多离农亩。上从容问朔:“吾欲化民,岂有道乎?”朔对曰:“孝文皇帝,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弋绨,足履革舄,以韦带剑,莞蒲为席,兵木无刃,衣缰无文;以道德为丽,以仁义为准。于是天下望风成俗,昭然化之。今陛下以城中为小,图起建章,左凤阙,右神明;木土衣绮绣,狗马被缋厕;撞万石之钟,击雷霆之鼓,作俳优,舞郑女;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陛下诚能用臣朔之计,推甲乙之帐燔之于四通之衢,却走马示不复用,则尧舜之隆宜可与比治矣。易曰:‘正其本,万事理;失之豪楚,差以千里。’愿陛下留意察之。”
武帝既招英俊,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而朔尝至太中大夫,后常为郎,与枚皋、郭舍人俱在左右,诙啁而已。久之,朔上书陈农战强国之计,因自讼独不得大官,欲求试用。辞数万言,终不见用。
赞曰:刘向言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于事及朔时者皆曰朔口谐倡辨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说故令后世多传闻者;而杨雄亦以为朔言不纯师,行不纯德,其流风遗书蔑如也。然朔名过实者,以其诙达多端,不名一行,应谐似优,不穷似智,正谏似直,秽德似隐。
(节选自《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向言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于事及朔时者/皆曰朔口谐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说/故令后世多传闻者 |
B.刘向言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于事及朔时者/皆曰朔口谐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说/故令后世多传闻者 |
C.刘向言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于事及朔时者/皆曰朔口谐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说/故令后世多传闻者 |
D.刘向言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于事及朔时者/皆曰朔口谐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说故令/后世多传闻者 |
A.征,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由皇帝征聘社会贤才到朝廷充任官职。文中东方朔即是接受皇帝所“征”才来到朝廷。 |
B.廷尉,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职掌刑狱。根据诏令,可以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王或大臣。 |
C.孝文皇帝: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之弟,汉代第三任皇帝刘恒的庙号,史称“汉文帝”。 |
D.“书”,在文中指“五经”中的《尚书》;“易”在文中指解说和发挥《周易》的《易传》,其学说据说源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 |
A.东方朔自视甚高。他向汉武帝上书自荐,言词不谦虚,对自己评价很高,引起了汉武帝的重视。 |
B.东方朔善解人意。在汉武帝为处死昭平,觉得有负隆虑公主临终嘱托而悲伤时,他以“圣王为政赏不避仇、诛不避亲”的观点来宽慰汉武帝。 |
C.东方朔耿直敢言。在武帝问化民之道时,他指出前世圣主率先垂范,注重仁义道德,天下望风成俗,而汉武帝穷奢极侈,并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
D.东方朔名过其实。班固认为其虽能言善辩,但因“诙达多端,不名一行”,所以建议始终不被汉武帝采纳。 |
(l)朔初来,上书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
(2)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又下负万民。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也,为郡卒史,以对策高第,为茂陵令。后迁河南太守,禁止奸邪,豪强畏服。会丞相车千秋死,先是千秋子为洛阳武库令,自见失父,而相治郡严,恐久获罪,乃自免去。相使掾追呼之,遂不肯还。相独恨曰:“大将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使当世贵人非我,殆矣!”武库令西至长安,大将军霍光果以责过相曰:“幼主新立,以为函谷京师之固,武库精兵所聚,故以丞相弟为关都尉,子为武库令。今河南太守不深惟国家大策,苟见丞相不在而斥逐其子,何浅薄也!”后人有告相贼杀不辜,事下有司。河南卒戍中都官者二三千人,遮大将军,自言愿复留作一年以赎太守罪。河南老弱万余人守关欲入上书,关吏以闻。大将军用武库令事,遂下相廷尉狱。久系逾冬,会赦出。复有诏守茂陵令,迁扬州刺史。相与丙吉相善,时吉为光禄大夫,与相书曰:“朝廷已深知弱翁治行,方且大用矣。愿少慎事自重。”相心善其言,为霁威严。
数年,宣帝即位,征相入为大司农,迁御史大夫。四岁,大将军霍光薨,上思其功德,以其子禹为右将军,兄子乐平侯山复领尚书事。相因平恩侯许伯奏封事,言:“《春秋》讥世卿,今光死,子复为大将军,兄子秉枢机,骄奢放纵,恐浸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宣帝善之,诏相给事中。乃罢其三侯,令就第,亲属皆出补吏。于是韦贤以老病免,相遂代为丞相,封高平侯,食邑八百户。及霍氏怨相又惮之谋矫太后诏先召斩丞相然后废天子事发觉伏诛。宣帝始亲万机,厉精为治,而相总领众职,甚称上意。相数陈便宜,上纳用焉。视事九岁,神爵三年薨,谥曰宪侯。
(选自《汉书》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霍氏怨/相又惮之/谋矫太后/诏先召/斩丞相/然后废天子/事发觉/伏诛 |
B.及霍氏怨相/又惮之/谋矫太后/诏先召/斩丞相/然后废天子/事发觉/伏诛 |
C.及霍氏怨/相又惮之/谋矫太后诏/先召斩/丞相然后废天子/事发觉/伏诛 |
D.及霍氏怨相/又惮之/谋矫太后诏/先召斩丞相/然后废天子/事发觉/伏诛 |
A.高第:第,意为科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级。考中称“及第”,没考中称“落第”“下第”等;本文中“高第”指魏相参加策试,成绩优等。 |
B.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官吏为有司。有司也可以指主管官署。《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案图”中“有司”即为官署之意。 |
C.食邑:卿大夫的封地,即采邑,收其地赋税而食,故名食邑。“食邑八百户”是指封地内有八百户居民。《荆轲刺秦王》“金千斤,邑万家”之“邑”即“食邑”。 |
D.“谥曰宪侯”,“宪侯”是魏相的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用以褒贬善恶的称号。 |
A.魏相为人严毅,治郡甚严。任河南太守时,禁止奸邪,豪强畏服;宰相车千秋去世后,其子见魏相治郡甚严,怕久后获罪,于是自己免职而去。 |
B.魏相久任地方,深得民心。在河南任上,被治罪时,很多百姓替他求情,甚至守卫京城各官府的河南戍卒也愿意多服役一年以替他赎罪。 |
C.魏相忠于皇帝,忠于朝廷。因其一心一意只为国考虑,所以霍光去世后,魏相奏霍光后代骄横奢侈、放纵不羁,应设法削权,招致霍氏怨恨。 |
D.魏相勤于政事,正言直谏,深受宣帝信任。对霍光一事的处理,宣帝听从了魏相的建议;亲理朝政后,对于魏相的多次建议,宣帝也采纳并施行。 |
(1)大将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使当世贵人非我,殆矣!
(2)“朝廷已深知弱翁治行,方且大用矣。愿少慎事自重。”相心善其言,为霁威严。
①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日:“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②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汉书·苏武传》(节选)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1)副有罪,当相坐 (2)马畜弥山
(3)畔主背亲 (4)羝乳乃得归
【小题2】下列两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何以女为见/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
(2)欲因此时降武/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A.(1)组相同,(2)组也相同 | B.(1)组相同,(2)组则不同 |
C.(1)组不同,(2)组也不同 | D.(1)组不同,(2)组则相同 |
(1)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2)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小题4】第①段写面对卫律的 和 ,苏武不为所动,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小题5】第②段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苏武的形象,试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也,徙平陵。少学《易》,为郡卒史,举贤良,以对策高第,为茂陵令。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
数年,宣帝即位,征相入为大司农,迁御史大夫。四岁,大将军霍光薨,上思其功德,以其子禹为右将军,兄子乐平侯山复领尚书事。相因平恩侯许伯奏封事,言:“今光死,子复为大将军,兄子秉枢机,昆弟诸婿据权势,在兵官。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浸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又故事诸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曰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相复因许伯白,去副封以防雍蔽。宣帝善之,诏相给事中,皆从其议。霍氏杀许后之谋始得上闻。乃罢其三侯,令就第,亲属皆出补吏。于是韦贤以老病免,相遂代为丞相,封高平侯,食邑八百户。及霍氏怨相,又惮之,谋矫太后诏,先召斩丞相,然后废天子。事发觉,伏诛。宣帝始亲万机,厉精为治,练贤臣,核名实,而相总领众职,甚称上意。相好观汉故事及便宜章奏,以为古今异制,方今务奉行故事而已。数条汉兴已来国家便宜行事,及贤臣贾谊、晁错、董仲舒等所言,奏请施行之。
相敕掾史案事郡国及休告从家还至府,辄白四方异闻,或有逆贼风雨灾变,郡不上,相辄奏言之。时,丙吉为御史大夫,相为人严毅,不如吉宽,同心辅政,上皆重之。视事九岁,神爵三年薨,谥曰宪侯。子弘嗣,甘露中有罪削爵为关内侯。
(摘编自《汉书·魏相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浸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 |
B.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浸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 |
C.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浸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 |
D.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浸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 |
A.易,书名,今一般指《周易》,也称《易经》,我国古代有哲学思想的占卜书,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内容包括经、传两部分。 |
B.贤良,意为德才兼备之人。文中“贤良”与《陈情表》中“察臣孝廉”“举臣秀才”中“孝廉”和“秀才”一样,均为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 |
C.传,这里指驿站、驿舍,类似于现在的旅店或宾馆。《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舍相如广成传舍”的“传”,也是这个意思。 |
D.休告,意即“告休”,指古代官员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仕、致事、致政、休致、乞骸骨等表示官员辞职归家。 |
A.魏相机敏善断,心思缜密。他怀疑御史大夫的门客有诈,事实果如其所疑;禀奏霍家之事时,为确保皇帝看到奏书,免受蒙蔽,他通过许伯抽走奏书副本。 |
B.魏相不畏权贵,险遭不测。权臣霍光死后,宣帝欲令其子侄担任要职,魏相反对,招致嫉恨;霍氏借助太后的支持想发动政变,斩杀魏相,结果失败。 |
C.魏相心系国事,颇受倚重。魏相多次条陈汉立朝以来处事之法及贤臣言论,并奏请施行;虽与丙吉性格不同,但能同心辅政,很受皇帝重视。 |
D.魏相恪尽职守,尽心尽力。魏相命令掾史上报各地的奇闻怪事,有时有贼寇反叛或自然灾害发生,郡守不上报,魏相总是向皇帝上奏说明情况。 |
(1) 宜帝始亲万机,厉精为治,练贤臣,核名实。
(2) 相好观汉故事及便宜章奏,以为古今异制,方今务在奉行故事而已。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选出句中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A.数目 |
B.几个 |
C.屡次 |
D.责备 |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翻译句子: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翻译句子: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霍)光为人沉静详审,长七尺三寸①,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②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
光与左将军(上官)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因帝姊长公主,内安女后宫为婕妤③,数月立为皇后。父安为骠骑将军,封桑乐侯。光时休沐④出,桀辄入代光决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内行不修,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主⑤者,光不许。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欲令得召见,又不许。长主⑥大以是怨光。
(选自《汉书·霍光传》)
[注]①七尺三寸,约合1.68米。②“谊”通“义”。 ③婕妤,宫中女官名。 ④休沐:官员按例休假。⑤尚主:娶公主为妻。⑥长主,即长公主。【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止进有常处 (____________) (2)郎仆射窃识视之 (___________)
(3)众庶莫不多光 (____________) (4)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主者(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欲苟徇私情,则告诉不许 | B.天下想闻其风采 |
C.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 | D.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 |
①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主者 ②近幸河间丁外人
③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主者 ④长主大以是怨光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
(1)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
(2)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
【小题5】文中能够表现霍光“资性端正”的事情分别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
其二: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