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翻译句子: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12-03 10:54: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譁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寖衰。此辟儒之患。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义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王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其所长也。及警者为之,则苟钩䤨析乱而已。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橡,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从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孔子曰:“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

《易》曰:“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礼失而诸野之令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瘉于野乎?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选自《汉书·艺文志》,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瘉于野乎
B.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瘉于野乎
C.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瘉于野乎
D.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瘉于野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的合称。
B.三老五更,三老,掌教化之官。汉初的三老,由年龄在五十岁以上者担任。五更,年老致仕而有经验之乡耋老。
C.大射,古代的射礼之一,天子、诸侯将有祭祀之事,举行射礼,射中多者方能参与祭祀。
D.从横家,凭辩才进行政治活动者为“从横家”,是战国时诸子百家之一。创始人是鬼谷子,杰出代表人物有:管仲、苏秦、张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诸子百家中,儒家能帮助国君,顺应自然宣明教化,在各派中地位最为崇高。
B.法家的长处在于奖赏有信用,处罚必施行,而舍去仁爱,专用刑法,则是刻薄之人对其的扭曲。
C.孔子认为,使者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独当一面、应对进退的能力,接受任命就不能推辞。
D.圣明的君主如果能修明六艺的学说,对诸子百家学说取长补短,就可以通达治国之术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2)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小题。
孔光字子夏,孔子十四世之孙也。经学尤明,年未二十,举为议郎。光禄勋匡衡举光方正,为谏大夫。坐议有不合,左迁虹长,自免归教授成帝初即位举为博士数使录冤狱行风俗振赡流民奉使称旨由是知名。光以高第为尚书,凡典枢机十余年,守法度,修故事。上有所问,据经法以心所安而对,不希指苟合;如或不从,不敢强谏争,以是久而安。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为章主之过,以奸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光,少以经行自著,进官蚤成。不结党友,养游说,有求于人。既性自守,亦其势然也。徙光禄勋为御史大夫,光久典尚书,练法令。时定陵侯淳于长坐大逆诛,长小妻迺始等六人皆以长事未发觉时弃去,或更嫁。及长事发,丞相方进、大司空武议,以为:“令,犯法者各以法时律令论之,明有所讫也,长犯大逆时,迺始等见为长妻,已有当坐之罪。后乃弃去,于法无以解。”光议以为:“大逆无道,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夫妇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离。长未自知当坐大逆之法,而弃去迺始等,或更嫁,义已绝,而欲以为长妻论杀之,名不正,不当坐。”有诏光议是。哀帝初即位,朱博为大司空。光自先帝时议继嗣有持异之隙矣,又重忤傅太后指,由是傅氏在位者与朱博为表里,共毁谮光。后数月遂策免光。傅太后崩。是月,征光谐公车,拜为光禄大夫,二月为丞相。光年七十,元始五年薨。公卿百官会吊送葬,道路皆举音以过丧。
(节选自《汉书·孔光传》,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免归/教授成帝初即位/举为博士/数使录冤狱/行风俗/振赡流民/奉使称旨/由是知名
B.自免归教授成帝/初即位/举为博士/数使录冤狱/行风俗/振赡流民/奉使称旨/由是知名
C.自免归教授/成帝初即位/举为博士/数使录冤狱/行风俗/振赡流民/奉使称旨/由是知名
D.自免归/教授成帝初/即位举为博士/数使录冤狱/行风俗/振赡流民/奉使称旨/由是知名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沐日”就是休假日,因为汉代官吏每工作五天有一天时间回家休息沐浴。
B.“尚书”是儒家经典,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C.“弃市”是古代的一种刑罚,指在闹市中对犯人执行死刑,以求得震慑效果。
D.“公车”是汉代官署的名称,主要负责处理臣民上书以及皇帝征召等事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光出身显赫,声名为世所知。他是孔子后人,又精通儒家经典,年龄不大就参与议论朝政,他为人正直,能坚守自己的原则,所以在当时非常知名。
B.孔光任职中枢,为官坚守原则。他不犯言直谏,也不想借着指出皇上的过错来为自己博取美名;他能严守机密,即使在家中闲谈也从不透露朝中政事。
C.孔光论法公正,得到皇帝赞许。他认为一个人犯了大逆不道之罪,亲属应该连坐;但妻子在丈夫事发前已经离异,就不应再担罪名,这得到了皇帝肯定。
D.孔光几次起落,最终位极人臣。他早先与皇上意见不合,遭到贬职;后来因为得罪了太后,被皇帝正式下诏免职;但后来官拜丞相,死后也享尽哀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有所问,据经法以心所安而对,不希指苟合。
(2)光,少以经行自著,进官蚤成。不结党友,养游说,有求于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冯奉世字子明,上党潞人也,徙杜陵。至武帝末,奉世以良家子选为。本始中,从掌击匈奴。军罢,复为郎。

是时,西域诸国新辑,汉方善遇,欲以安之,选可使外国者。前将军韩增举奉世以卫候使持送大宛诸国客。至伊脩城,都尉宋将言莎车与旁国共攻杀没所蜜莎率证万年,并杀汉使者奚充国。莎车遣使扬言北道诸国已属匈奴矣,于是攻劫南道,与歃盟畔汉。奉世与其副严昌计,以为不亟击之则莎车日强,其势难制,必危西域。遂以节谕告诸国王,因发其兵,南北道合万五千人进击莎车,攻拔其城。莎车王自杀,传其首诣长安。诸国悉平,威振西域。宣帝召见韩增,曰:“贺将军所举得其人。”

永光二年秋,陇西羌乡姐旁种反,诏召奉世等人入议。是时,四方饥谨,朝廷方以为忧,而遭羌变。奉世曰:“羌虏近在境内背畔,不以时诛,亡以威制远蛮。臣愿帅师讨之。”

于是遣奉世将万二千人骑,到陇西,分屯三处。奉世具上地形部众多少之计,愿益三万六千人乃足以决事。书奏,天子大为发兵六万除人,拜太常弋阳候任千秋为奋武将军以助焉。奉世上言:“愿得其众,不须烦大将。”十月兵毕至陇西十一月并进羌唐大破斩首数千级馀皆走出塞。

明年二月,奉世还京师,更为左将军,光禄勋如故。其后录功拜爵,下诏曰:“羌虏桀黠,贼害吏民。左将军光禄勋奉世前将兵征讨,斩首八千馀级,卤马、牛、羊以万数。赐奉世爵关内候,食邑五百户,黄金六十斤。”

后岁馀,奉世病卒。居爪牙官前后十年,为折冲宿将,功名次赵充国。

(节选自《汉书·冯奉世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十月/兵毕至陇西/十一月/并进/羌虏大破/斩首数千级/馀皆走出塞
B.十月/兵毕至陇西/十一月/并进羌虏大破/斩首数千级馀/皆走出塞
C.十月兵毕至/陇西十一月并进/羌虏大破/斩首数千级/馀皆走出塞
D.十月/兵毕至/陇西十一月并进/羌虏大破/斩首数千级馀/皆走出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官名,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宿卫宫廷,参与谋议,备顾问差遣。东汉时于光禄勋下设五官、左右中郎将署,主管诸中郎、侍郎、郎中,实为储备官吏人才的机构。
B.节:符节,凡持有节的使者,就代表重臣亲临,可行使权力。如持节分封诸侯、持节出使外国及持节签约议和等。
C.歃:歃血,古代订盟时表示信誓的一种仪式。古代举行会盟时饮牲畜的血或者在嘴唇上涂上牲畜的血,以表示诚意。
D.羌: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部族,从秦汉时便屡见于史书中,五胡十六国之际更是成立一方政权,参与中原的军政角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莎车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攻杀了汉朝任命的莎车王,背叛汉朝。冯奉世当机立断,在莎车国力量强大起来之前平定了这场叛乱。
B.宣帝对冯奉世的表现很满意,所以向举荐冯奉世的前将军韩增表示祝贺。
C.永光二年秋天,陇西郡羌族全部反叛。尽管当时朝廷正为天下饥荒而忧虑,冯奉世还是建议朝廷出兵平定叛乱。
D.冯奉世任武将官职前后有十年,是杀敌报国的老将,曾被封为左将军、关内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西域诸国新辑,汉方善遇,欲以安之,选可使外国者。
(2)奉世具上地形部众多少之计,愿益三万六千人乃足以决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貳,甘受显戮”。吏不能诘。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遂还乡里。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得其所矣。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有删改)
(注)①龙舒君: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相,时已故。②李、杜:指当时的贤臣李膺、杜密。
【小题1】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B.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C.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D.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代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任职的“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人。
B.掾属,辅佐三公、郡县主官治政的官吏,其人员由主官自选,不由朝廷任命。
C.传舍,旧时官府的一部分,是古代高级官员在办公之余,休息住宿的处所。
D.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于身。也借指官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滂嫉恶如仇,刚正不阿。弹劾刺史、二千石权豪共二十余人,受到尚书的责备与怀疑,但范滂表示如存私心,检举失实,甘愿受死。
B.范滂反对宦官,遭受陷害。党锢之祸再起,朝廷下诏缉捕他。吴导伏床哭泣,欲弃官与他出逃,范滂不肯连累别人,自己投案死于狱中。
C.范滂做事公正,立场坚定。外甥李颂为同乡人所不齿,范滂在任命他做小官的问题上坚决不通融,即便是举荐他的宗资也无可奈何。
D.范滂慷慨赴难,重情孝母。他决定以死平息灾祸,但也难以割舍母亲的恩情;他的母亲深明大义,理解他的选择,母子离别的事迹令时人感动流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
(2)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一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

数月,昭帝即位。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

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有余,神爵二年病卒。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节选自《苏武传》有删减)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
B.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
C.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
D.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B.朔望,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望"即"望日",指农历每月十五。"既"表示达到的状态,既望就是农历十六日,表示满月后一天。
C.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礼记》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食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但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因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写李陵称苏轼为义士,并为他的精神感动至“泣下霑衿”,从侧面映衬出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从而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丰满。
B.苏武回国后,虽然他受燕王谋反事件的牵连而被捕,但是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C.因为卫将军张安世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也曾讲到苏武的长处,所以宣帝又让苏武做了右曹典属国。
D.皇帝很思念那些辅佐得力的臣子,就让人仿照他们的相貌画像,并题写上他们的官爵姓名,苏武就是其中的一位。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2)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