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选出句中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时汉连伐胡,通使相窥观。
A.数目
B.几个
C.屡次
D.责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2-03 10:54: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武,字少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望。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盂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使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工律,常能为汉伏拏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素与张胜相知
C.数通使相窥望D.汉亦留之以相当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的浩然正气。
B.第二、三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
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
D.第四段写苏武为了保持气节,宁死不受辱,写张胜投降匈奴,更烘托了苏武的气节。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2)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霍去病,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大将军受,予壮士,为票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于是上曰:“票姚校尉去病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得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以二千五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去病侯三岁,元狩二年春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其夏,去病与合骑侯敖俱出北地,异道。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广将四千骑先至,骞将万骑后。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骞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而去病出北地,遂深入,合骑侯失道,不相得。去病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合骑侯敖坐行留不与骠骑将军会,当斩,赎为庶人。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去病,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其后,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以骠骑之兵也,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上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去病将兵往迎之。去病既渡河,与浑邪众相望。浑邪裨王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去病乃驰入,得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遗浑邪王乘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人。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元狩六年薨。

(选自《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
B.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
C.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
D.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名称,可以指以皇帝的名义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
B.单于,匈奴人对部落联盟首领的称呼,除此之外他们也称部落联盟首领为“可汗”。
C.传,可以指古代过关津的符信,也可指驿站的车马,文中取第二个意思。
D.行在所,简称“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去病战功显著,被封为冠军侯。霍去病活捉相国、当户,杀死单于祖父辈的籍若侯产,生擒单于叔父罗姑比,功劳两次勇冠全军,被封为冠军侯。
B.霍去病身先士卒,深入敌区作战。霍去病深入匈奴地区,率军到达祁连山,捕杀敌人很多,并且常和精壮士卒奔驰在大军的前面,从没遭遇过很大的危险。
C.霍去病机智应变,阵前平定叛乱。浑邪王和休屠王等商量降汉,于是皇帝命令霍去病前去迎接,不料休屠王反悔,霍去病冲入匈奴军营,杀死要逃的八千人。
D.霍去病志向远大,誓言消灭敌人。皇帝替霍去病修建了一座宅第,让他去看看,他誓言不消灭匈奴,就无以为家,因此皇帝更加重视和宠爱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去病侯三岁,元狩二年春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
(2)骞至,匈奴引兵去。骞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商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父,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慼。以是为诸曹侍中中郎将。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颛权,行多骄僭。商论议不能平凤,凤知之,亦疏商。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蹂躏,长安中大乱。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左将军商独曰:“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明年,商代匡衡为丞相。为人多质有威重,长八尺余,身体鸿大,容貌甚过绝人。河平四年,单于来朝。商坐未央廷中,单于前,拜谒商。商起,离席与言,单于仰视商貌,大畏之,迁延却退。初,大将军凤连昏杨肜为琅邪太守,其郡有灾害十四,已上。商部属按问,凤以晓商曰:“灾异天事,非人力所为。肜素善吏,宜以为后。”商不听,竟奏免肜,奏果寝不下,凤重以是怨商,阴求其短,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于是左将军丹等奏:“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上素重商,制曰“弗治”。凤固争之,于是制诏御史:“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今乐昌侯商为丞相,未闻忠言嘉谋,使者收丞相印绶。”商免相三日,发病呕血薨,谥曰戾侯。

(节选自《汉书·列传第五十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B.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C.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D.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薨,死亡的称呼之一,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叫“卒”,士死曰“不禄”。
B.擢,指古代官员的职务变动,情况比较复杂,既指选用提拔,也指平调乃至降职。
C.丞相,中央官职,位高权重,秦汉时代属于“三公”。历代时设时废,或改易其名。
D.单于,汉代匈奴部落联盟首领的称号,后世鲜卑等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也称单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商对父尽孝,不慕钱财。他在父亲去世后守丧时非常哀痛;父亲留下的遗产他没有继承,而是分给了他的异母弟弟。
B.王商头脑清醒,明辨真伪。京城传言洪水将至,人们惊慌逃跑,长安城中大乱,朝臣提议分头躲避,而王商认为是讹传。
C.王商身材高大,外表威严。他身高八尺,身材魁梧,容貌英俊,所以单于在朝廷上拜见他时十分惧怕,于是马上离开。
D.王商不畏权贵,不徇私情。琅邪太守杨肜治所发生灾害,权臣王凤为亲家求情,而王商不听,上奏请求罢免杨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
(2)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

同类题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班固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为后世封建王朝官修正史的楷模。《苏武传》是《汉书》中的名篇,它主要用纵式结构并适当用插叙的方法来组织文章,脉络清晰,故事完整,生动刻画了一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形象。
B.莎士比亚剧作宏富,贯通古今,展示了极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塑造了众多不同的性格丰满复杂的人物形象,还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金句。如《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议论金钱的台词:“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这一点点,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早已成为世界文学的千古名句。C柳永大力创制和写作长调,为词拓宽了艺术表现的天地。苏轼突破格律规范和语言习惯,用词来抒情、记事、写景、议论、怀古、悼亡和寄人,形成了一种疏朗、刚健的风格。辛弃疾擅长大量用典,借古人古事来表达内心郁闷和愤怒。李清照善于创意出新,造语新奇。他们都对词的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C.蒙田是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思想家,主要作品有《随笔集》;蒙田以博学著称,他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他的《随笔集》,旁征博引,娓娓而谈,举凡日常生活、传统习俗、历史文化、人生哲理等等无不涉及,堪称十六世纪各种思潮和各种知识分析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美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公孙弘,家贫,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

武帝初即位,招贤良文学士,是时弘年六十,以贤良征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移病免归。

元光五年,复征贤良文学,菑川国复推上弘。弘谢曰:“前已尝西,用不能罢,愿更选。”国人固推弘,弘至太常。上诏诸儒。时对者百余人,太常奏弘第居下。策奏,天子弘对为第一。

时方通西南夷,巴蜀苦之,诏使弘视焉。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每朝会议,开陈其瑞,使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上察其行慎厚,辨论有余,习文法吏事,缘饰以懦术,上说之,一岁中至左内史。

为内史数年,近御史大夫。时又东置苍海,北筑朔方之郡,弘数谏,以为罢界中国以奉无用之地,愿罢之。于是上乃使朱买臣等难弘置朔方之便。发十策,弘不得一。弘乃谢。

时上方兴功业,屡举贤良。弘于是起客馆,开东閤以延贤人,与参谋议。然其性意忌,外宽内深。诸常与弘有隙,无近远,虽阳与善,后竟报其过。杀主父偃,徙董仲舒胶西,皆弘力也。

弘子度嗣侯,为山阳太守十余岁,诏征钜野令史成诣公车,度留不遣,坐论为城旦。

元始中,修功臣后,下诏曰:“汉兴以来,股肱在位,身行俭约,轻财重义,未有若公孙弘者也。位在宰相封侯而为布被脱粟之饭奉禄以给故人宾客无有所余可谓减于制度而率下笃俗者也与内富厚而外为诡服以钓虚誉者殊科。夫表德章义,所以率世厉俗,圣王之制也,其赐弘后于孙之次见为嫡者,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赞曰:公孙弘、卜式、倪宽皆以鸿渐之翼困于燕雀,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是时,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

节选自《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位在宰相/封侯而为布被脱粟之饭/奉禄以给故人/宾客无有所余/可谓减于制度/而率下笃俗者也与内富厚而外为诡服/以钓虚誉者殊科
B.位在宰相封侯/而为布被脱粟之饭/奉禄以给故人宾客/无有所余/可谓减于制度而率下笃/俗者也/与内富厚而外为诡服以钓虚誉者殊科
C.位在宰相封侯/而为布被脱粟之饭/奉禄以给故人宾客/无有所余/可谓减于制度/而率下笃俗者也/与内富厚而外为诡服以钓虚誉者殊科
D.位在宰相/封侯而为布被脱粟之饭/奉禄以给故人/宾客无有所余/可谓减于制度而率下/笃俗者也/与内富厚/而外为诡服以钓虚誉者殊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先秦“六经”之一,“经”即儒家经典,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有经就有传,传——阐释经文的著作。
B.策,在中国古代科举中,策指的是“策问”、“对策”,考试的内容主要是治国安邦、国计民生的政治大事。在汉代,对策之法一般用于特科察举。
C.擢,提拔意,往往指提升官职,与“擢”意思相同的还有“升”“拔”“起”“除”等词;“拜”“授”“封”等则表示授官。
D.元始,是西汉时汉平帝刘衎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明朝以前,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要更改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孙弘曾先后两次以贤良文学的身份被国人举荐,可见其良好的品德和渊博的学识,是才德兼备的优秀人才。
B.每当朝会议政的时候,公孙弘都将自己的意见陈述出来,让他人自己判断选择,自己不在朝堂上与人反驳、争论,可见其性格谨慎忠厚。
C.公孙弘性好怀疑,“匿怨而友其人”,遇到机会便加以报复。他曾经出主意将董仲舒调任为胶西国相。
D.公孙弘年轻之时家中贫困,及至暮年而位及宰相。在作者看来,公孙弘发迹的主要原因是汉武帝雄才大略,求贤若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又东置苍海,北筑朔方之郡,弘数谏,以为罢弊中国以奉无用之地,愿罢之。
(2)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己,非有能硕茂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