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水(节选)

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②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③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

④北海若曰“否。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

[注]:①向:明,表明。故,通“古”。②跂:踮起脚尖。③倪:端倪,此指标准。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望洋向若而叹曰    (2)乃知尔
(3)乎盈虚 (4)其至小
【小题2】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明主不厌人(《管子》) 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B.相与枕藉乎舟中(《前赤壁赋》)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力不能漂鸿毛(《史记·韩长孺列传》)   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
D.以待子不时之需(《后赤壁赋))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
【小题3】选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A.于是,河伯欣然自喜 然力足以至(《游褒禅山记》)
B.知终始不可故也 故所至吏民怀(《新唐书·陆象先传》)
C.然则吾大天地小豪末 大败还(《贾诩传》)
D.自以比形天地   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旁(《李将军列传》)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2)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
【小题5】简述第④段中海神的话阐明了什么道理?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请,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比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责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

【小题1】孔子和庄子都是追求快乐的人,他们所追求的快乐有什么不同?
【小题2】在孔子和庄子的两种不同快乐方式中,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联系你的人生态度简要说一说。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

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子州支伯曰:“予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庄子·让王》)

【小题1】概括以上材料,分别概括孔子和庄子的观点。
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庄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结合材料,简要评析孔子和庄子的观点。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逍遥游

庄周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云气,负青天,然后图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一乡,德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小大之也   辩:区别
B.行一乡 比:合
C.云气 绝:直上穿过
D.犹有所者也   待:等待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彭祖乃今久特闻 农人告余春及
B.适南冥也     穷益坚
C.汤问棘也是已 二虫又何知
D.我腾跃上     夫列子御风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然后图
A.德一君B.乐书以消忧
C.三江而带五湖D.则刘病
【小题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彼且恶乎待哉
A.彼且奚适也B.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C.州司临门,急于星火D.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小题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相同的一项是
A.众人匹之,不亦悲乎?B.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C.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D.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小题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小题7】用斜线(/)为链接材料中划线句子断句。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

(链接材料)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小题8】请简要说明庄子为什么拒绝楚威王的招聘。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惠爱为德,家叔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节选自《归去来兮辞·并序》)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节选自《逍遥游》)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节选自《陈情表》)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交病:患病。作者是说自己忍饥受冻,没在意自己的身体。
B.故夫知一官 效:效力。意思是凭自己的某些才智为官方出力。
C.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星火:流星划过天宇的光。以此喻指官员催逼之紧迫。
D.则告诉不许  告诉:告知。作者的意思是把自己的为难之处通报给皇帝。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全部是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幼稚盈室    ②会有四方之事    ③尝从人事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⑤臣以供养无主    ⑥臣欲奉命奔驰
A.①②④B.②③⑥C.①④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亲故多余为长吏/且举世誉之而不加
B.德合一君,征一国者/御六气之辩
C.程氏妹丧于武昌/蒙国恩,除臣洗马
D.诸侯惠爱为德/家叔余贫苦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译文:从彭泽县回去到家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也足够酿酒之用。
B.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日《归去来兮》。
译文:从秋到冬,我只做了八十多天的官。因为辞官心情顺畅.就写了这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
C.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译文:那列子驾着风行走,飘飘然轻快满足,十天的路程五天之后就返回来了。
D.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译文:像我这样出身卑微地位低下的人,担任侍奉太子的职务,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的。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张衡传》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辞》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滕王阁序》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逍遥游》

【小题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政事渐损,权移于下B.宦官惧其毁己,皆共
C.园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D.雄州列,俊采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虚词“以”的词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B.奚以知其然也
C.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D.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小题3】下列倒装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千里逢迎B.奚以知其然也C.彼且奚适也D.翱翔蓬蒿之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序技赠写真李山人

(明)吴承恩

通州李子北游于淮阴,馆于蒋氏。李子素善貌人,其留于淮也,缙绅国人咸求之貌。其貌人也,十尝得十。或者问曰:“子之于技也,习矣乎?子而貌人,十尝得十,何也?”

李子嘻曰:“余非技人也,而于技;余非习于技也,而与技偶。

始余挟策读书,出游于都邑,鲜然与人群,见夫老少者异状,肥瘠者异质,黔皙者异色,长短者异形,妍丑者异姿。余嗒然而神怡,舂然而心融,少焉,触然而惊中。是故余志其形体,余志其耳目口鼻,余志其须眉,余志其颔颐,余志其权,余志其辅。既而和墨配色,濡笔焉而加之素,恍然若觌斯人焉。故余貌之人也,十而失五六者鲜矣。久之,余益与人习也,于是舍其格,遗其形,求之于俯仰,求之于瞻眺,求之于笑貌,求之于态,求之于情,吾心或若戚然其有谋,犂然其有酬,于是和墨配色,濡笔焉而加之素,若与斯人笑语謦欬焉。故余之貌人也,十而失三四者鲜矣。今余貌人多矣,余不能为心矣,余忘余技矣。有求余貌者,余不知其貌若是耶?态若是耶?但余隐几而坐,忽焉若见斯人于素,又忽焉若见斯人矜色而待余,又忽焉若见紫气于斯人眉宇之间,于是余急起而图之,又不知孰使余起耶?孰使余图之耶?孰使余不肖耶?故余之貌人也,不知十而得一耶?十而失其九耶?十而得十耶?十而不失其一耶?——余又安知技!”

于是淮南吴生闻之叹曰:“善哉!技可以语学矣!彼君子始而张弓,既而云行水止,而天游焉天下乎,畴靳之哉?熙熙神应之矣——是谓凝化。”

[注]①辅:颊骨。②觌(dí):见。③犂(lí):明确。④謦欬(qǐng kài):言笑。⑤畴靳:意指“收放”。

(乙)庖丁解牛

(战国)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善哉 !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能突出李子画技高超的一项是(   )
A.李子素善貌人
B.缙绅国人咸求之貌
C.余非技人也,而于技
D.出游于都邑,鲜然与人群
【小题2】请根据《序技赠写真李山人》《庖丁解牛》的文意,概述“李子貌人”“庖丁解牛”经历的三个阶段,完成填空。

【小题3】上面两篇文言文画线语句中的“嘻”字,分别流露出李山人与文惠君怎样的情感?请简要作答。
【小题4】李子貌人、庖丁解牛,都经历了由技而道的过程。你从中得到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诸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伸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小题1】请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于是焉河伯始其面目(________) (2)于时也(________)
(3)乃知尔(________)  (4)人九州(________)
【小题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小题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两涘渚崖之间 ②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③野语有之曰
④我之谓也   ⑤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⑥今吾睹子之难穷也
A.①②/③⑤/④/⑥B.①②⑤/③/④/⑥
C.①②⑤/③/④⑥D.①②⑤/③④/⑥
【小题4】文中划线句体现了河伯怎样的心理变化?
【小题5】请根据文中的有关内容,归纳出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请结合第二段的内容,任选一个角度简析北海若是如何说理的。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②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小题1】庄子,名(____________),他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______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小题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秋水至,百川灌河________    ②今吾睹子之穷也________
③人一焉________ ④人九州________
【小题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顺流而行     顺流而
B.吾长见笑大方之家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时也
C.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知尔丑 吾常山赵子龙也
D.又奚自多     余与四人拥火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①闻道百,以为莫已着者,我之谓也。
②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小题5】本文的特色之一是通过援譬设喻来说理,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之。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小题1】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________ 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老子并称___________ 。
【小题2】解释加点词语。
(1)百川河(________) (2)望洋向若而叹曰(_______)
(3)仲尼之闻(________) (4)于时也(_______)
【小题3】《秋水》中写河伯骄傲自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河伯见到海神后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小题4】翻译下面句子。
(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小题5】以下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伯起初觉得自己的天地最广大,是因为他所拥有的天地确实阔大,他当初的认识有局限是情有可原的。
B.河伯看到广阔的大海,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承认自己的原有认识是错误的,这一认识转变是值得肯定的。
C.在河伯的感叹里,河伯觉得有些人对孔子和伯夷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他们不应该认为孔子的学识少,也不应该认为伯夷的道义轻。
D.河伯的感叹里还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自己有幸来到大海,增长了见识,否则,因见识短浅而自以为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