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序技赠写真李山人

(明)吴承恩

通州李子北游于淮阴,馆于蒋氏。李子素善貌人,其留于淮也,缙绅国人咸求之貌。其貌人也,十尝得十。或者问曰:“子之于技也,习矣乎?子而貌人,十尝得十,何也?”

李子嘻曰:“余非技人也,而于技;余非习于技也,而与技偶。

始余挟策读书,出游于都邑,鲜然与人群,见夫老少者异状,肥瘠者异质,黔皙者异色,长短者异形,妍丑者异姿。余嗒然而神怡,舂然而心融,少焉,触然而惊中。是故余志其形体,余志其耳目口鼻,余志其须眉,余志其颔颐,余志其权,余志其辅。既而和墨配色,濡笔焉而加之素,恍然若觌斯人焉。故余貌之人也,十而失五六者鲜矣。久之,余益与人习也,于是舍其格,遗其形,求之于俯仰,求之于瞻眺,求之于笑貌,求之于态,求之于情,吾心或若戚然其有谋,犂然其有酬,于是和墨配色,濡笔焉而加之素,若与斯人笑语謦欬焉。故余之貌人也,十而失三四者鲜矣。今余貌人多矣,余不能为心矣,余忘余技矣。有求余貌者,余不知其貌若是耶?态若是耶?但余隐几而坐,忽焉若见斯人于素,又忽焉若见斯人矜色而待余,又忽焉若见紫气于斯人眉宇之间,于是余急起而图之,又不知孰使余起耶?孰使余图之耶?孰使余不肖耶?故余之貌人也,不知十而得一耶?十而失其九耶?十而得十耶?十而不失其一耶?——余又安知技!”

于是淮南吴生闻之叹曰:“善哉!技可以语学矣!彼君子始而张弓,既而云行水止,而天游焉天下乎,畴靳之哉?熙熙神应之矣——是谓凝化。”

[注]①辅:颊骨。②觌(dí):见。③犂(lí):明确。④謦欬(qǐng kài):言笑。⑤畴靳:意指“收放”。

(乙)庖丁解牛

(战国)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善哉 !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能突出李子画技高超的一项是(   )
A.李子素善貌人
B.缙绅国人咸求之貌
C.余非技人也,而于技
D.出游于都邑,鲜然与人群
【小题2】请根据《序技赠写真李山人》《庖丁解牛》的文意,概述“李子貌人”“庖丁解牛”经历的三个阶段,完成填空。

【小题3】上面两篇文言文画线语句中的“嘻”字,分别流露出李山人与文惠君怎样的情感?请简要作答。
【小题4】李子貌人、庖丁解牛,都经历了由技而道的过程。你从中得到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8 07:49: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②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小题1】庄子,名(____________),他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______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小题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秋水至,百川灌河________    ②今吾睹子之穷也________
③人一焉________ ④人九州________
【小题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顺流而行     顺流而
B.吾长见笑大方之家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时也
C.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知尔丑 吾常山赵子龙也
D.又奚自多     余与四人拥火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①闻道百,以为莫已着者,我之谓也。
②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小题5】本文的特色之一是通过援譬设喻来说理,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故夫知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二)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将至。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兴怀。况修短随化,终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一官 效:效力
B.未数数然也 数数然:急迫用世、谋求名利的样子
C.终于尽 期:期望
D.不能之于怀   喻:明白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举世而誉之不加劝 御风
B.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覆杯水坳堂之上
C.后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不知老将至
D.犹不能不以兴怀 及其所既倦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认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就像那蜩、学鸠一样,而宋荣子和列子就像那乘大风南飞的鹏鸟一样。
B.庄子认为宋荣子仍有不曾树立的东西,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游,但是列子乘风而行,才是达到了真正的逍遥游。
C.“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从这两句可以看出,作者认为生死不能等量齐观,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
D.“列叙时人,录其所述”交代了写作的经过,“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交代了写作的意义。
【小题4】翻译划线句。
(1)彼且恶乎待哉!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