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 战国
- 孟子(前372-前289)
- 庄子(约前369-前286)
- 荀子(前313-前238)
- 韩非子(前280-前233)
- 吕不韦(前292-前235)
- 列子(约前649-前606)
-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
- 宋玉(约前298-222)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固时俗之工巧兮 时俗:世俗 |
B.竞周容以为度 周容:苟合取容 |
C.忳郁邑余侘傺兮 侘傺:失意的样子 |
D.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穷困:贫穷,困苦 |
A.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
B.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
C.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
D.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
A.屈心而抑志兮 |
B.以此下心意 |
C.回朕车以复路兮 |
D.伏清白以死直兮 |
A.何方圜之能周兮 |
B.共事二三年 |
C.偭规矩而改错 |
D.可怜体无比 |
①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
②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使照尘寰
③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④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A.①韩愈②班固 ③屈原④苏轼 |
B.①韩愈②司马迁③屈原④李清照 |
C.①欧阳修②司马迁③贾谊④苏轼 |
D.①欧阳修②班固 ③贾谊④李清照 |
先王有大务,去其害之者,故所欲以必得,所恶以必除,此功名之所以立也。俗主则不然,有大务而不能去其害之者,此所以无能成也。夫去害务与不能去害务,此贤不肖之所以分也。
孔、墨、宁越,皆布衣之士也,虑于天下,以为无若先王之术者,故日夜学之。盖闻孔丘、墨翟,昼日讽诵习业,夜亲见文王、周公旦而问焉。用志如此其精也,何事而不达?何为而不成?故曰:“精而熟之,鬼将告之。”非鬼告之也,精而熟之也。今有宝剑良马于此,玩之不厌,视之无倦;宝行良道,一而弗复。欲身之安也,名之章也,不易难乎!
宁越,中牟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不止也。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养由基、尹儒,皆文艺之人也。荆廷人尝有神白猿,荆之善射者莫之能中,荆王之能中,荆王请养由基射之。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①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尹儒学御,三年而不得焉,苦痛之,夜梦受秋驾②于其师。明日往朝其师,望而谓之曰:“吾非爱道也,恐子之未可与也。今日将教子以秋驾。”尹儒反走,北面再拜曰:“今昔臣梦受之。”先为其师言所梦,所梦固秋驾矣。上二士者,可谓能学矣,可谓无害之矣此其所以观③后世已。
(注)①括:箭的末端。②秋驾:古代一种御马的技术。③观:显示,扬名。④博志:当是“抟志”传写之讹。“抟”通“专”。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恶以必除 恶:憎恶 |
B.昼日讽诵习业 讽:讽刺 |
C.欲身之安也,名之章也 章:显扬 |
D.吾非爱道也 爱:吝惜 |
A.夫去害务与不能去害务 与羸而不助五国也 |
B.今有宝剑良马于此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C.宁越,中牟之鄙人也 之二虫又何知 |
D.请以十五岁 愿以十五城请易壁 |
A.孔子、墨翟、宁越,都是没有地位的读书人,通过日夜学习,最后分别成为战国时期儒家、墨家和谋士的代表人物。 |
B.“射”“御”均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习掌握的基本才能,和书、礼、诗、乐统称为“六艺”。 |
C.战国时期,武器的种类已经很丰富了,除了宝剑以外,还有弓箭、战车、钩长矛等等。这些兵器虽然也有铁制作的,但主要材质是青铜。 |
D.“布衣”,麻葛制成的粗布衣服。因古代平民穿马葛之类的织物,不能衣锦绣,所以“布衣”一词借指平民百姓。 |
A.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
B.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
C.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
D.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
A.本文主张,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应“去其害之者”,即排除各种干扰,才能使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
B.本文关于“非鬼告之也,精而熟之也”的看法,反映了作者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这是很可贵的。 |
C.本文选取了孔丘、墨翟、宁越、养由基、尹儒的事例,通过对比论证,强调了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的重要性。 |
D.《荀子解蔽》说:“物不可两也,故知者择一而壹焉。”本文所要表达的观点与荀子的这一思想是相似的。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好:爱慕、崇尚 |
B.偭规矩而改错 错:缺点、错误 |
C.余独好修以为常 修:装饰、美好 |
D.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通“罹”,遭受 |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③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 ④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⑤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⑥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A.①②⑥ |
B.①③⑤ |
C.②④⑥ |
D.③④⑤ |
(1)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3)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利不可两,忠不可兼。不去小利则大利不得,不去小忠则大忠不至。故小利,大利之残也;小忠,大忠之贼也。圣人去小取大。
昔荆龚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荆师败,龚王伤。临战,司马子反渴而求饮,竖①阳谷操黍酒而进之。子反受而饮之。子反之为人也嗜酒,甘而不能绝于口,以醉。战既罢,龚王欲复战而谋。使召司马子反,子反辞以心疾。龚王驾而往视之,入幄中,闻酒臭而还。曰:“今日之战,所恃者司马也。而司马又若此,是忘荆国之社稷,而不恤吾众也。”于是罢师去之。斩司马子反以为戮。竖阳谷之进酒也,非以醉子反也,其心以忠也,而适杀之。故曰:小忠,大忠之贼也。
昔者晋献公使荀息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②赂虞公,以假道于虞而伐虢。虞公滥于宝与马而欲许之,宫之奇谏曰:“不可许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夫虢之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奈何其假之道也?”虞公弗听,而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还反伐虞,又克之。荀息操璧牵马而报。献公喜曰:“璧则犹是也,马齿亦薄长矣。”故曰:小利。大利之残也。
中山之国有套繇者,智伯欲攻之而无道也。为铸大钟,方车二轨以遗之。套繇之君将斩岸堙溪以迎钟。赤章蔓枝谏曰:“夫智伯之为人也,贪而无信,必欲攻我而无道也,故为大钟,方车二轨以遗君。君因斩岸堙溪以迎钟,师必随之。”弗听,有顷,谏之。君曰:“大国为欢,而子逆之,不祥,子释之。”赤章蔓枝曰:“为人臣不忠贞,罪也;忠贞不用,远身可也。”断毂而行,至卫七日厹而繇亡。
昌国君将五国之兵以攻齐。齐使触子将,以迎天下之兵于济上。齐王欲战,使人赴触子,耻而訾之曰:“不战,必划③若类,掘若垄。”触予苦之欲齐军败于是以天下兵战战合击金而却之卒北天下兵乘之。触子因以一乘去,莫知其所,不闻其声。达子又帅其余卒军于秦周,无以赏,使人请金于齐王。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甚多。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权勋》)
[注]①竖:童仆。②垂棘之璧:垂棘产的美玉;屈产之乘:屈邑产的良马。③划:灭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召司马子反,子反辞以心疾 辞:借口 |
B.璧则犹是也,马齿亦薄长矣 薄:稍微 |
C.为铸人钟,方车二轨以遗之 遗:赠送 |
D.使人赴触子,耻而訾之曰 耻:耻辱 |
A.使召司马子反,子反辞以心疾 猥以微贱,当待东宫 |
B.以假道于虞而伐虢 不拘于时 |
C.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
D.君因斩岸堙溪以迎钟,师必随之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A.触子苦之欲齐/军败/于足以天下兵战/战合击金/而却之卒北/天下兵乘之 |
B.触子苦之欲齐/军败/于是以天下兵战/战合/击金而却之/卒北/天下兵乘之 |
C.触子苦之/欲齐军败/于是以天下兵战/战合/击金而却之/卒北/天下兵乘之 |
D.触子苦之/欲齐军败/于是以天下兵战/战合击金/而却之卒北/天下兵乘之 |
A.司马子反因为口渴误饮童仆给他的黍酒而致醉,未能与荆龚王及时商讨重新作战的对策,结果被荆龚王斩杀并暴尸示众。 |
B.晋献公派荀息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虞公没有听宫之奇的劝谏把路借给了晋国,结果晋国攻下虢国后接着灭掉了虞国。 |
C.智伯想要攻占厹繇却苦于没有进军的道路,厹繇国君不听赤章蔓枝劝谏,削平高地填平溪谷去迎接大钟,最终导致亡国。 |
D.齐国将领触子不堪齐王羞辱和重压,故意战败逃走;齐王未能吸取教训去体恤将士,结果齐军再次惨败,齐王也逃到莒国。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而后乃今将图南 |
B.《齐谐》者, 志怪者也 |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D.风之积也不厚 |
A.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之积也不厚 |
B.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其负大翼也无力 |
C.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置杯焉则胶 |
D.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水浅而舟大也 |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
——选自《庄子·天运》
【小题1】对文中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
B.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
C.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
D.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
A.颦:皱眉头 | B.挈:本意是用手提着,这里是带领的意思 |
C.妻子:妻子 | D.去:离开,避开。 |
(一)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二)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亲戚,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未有知其修者 修,长 |
B.且适南冥也 适,到,往 |
C.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勉,勉励 |
D.恨私心有所不尽 恨,痛恨 |
A.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
B.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
C.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
D.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
A.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 B.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
C.恨私心有所不尽 | D.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
例句: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A.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B.衣赭衣,关三木 |
C.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 D.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
例句:彼且奚适也
A.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 B.之二虫又何知 |
C.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D.《齐谐》者,志怪者也 |
(1)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2)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师旷撞晋平公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目盲,善弹琴)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节选自《韩非子》)
翻译下面句子:(1)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2)公曰:“太师谁撞?”
(3)师旷曰:“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逍遥游》)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秋水》)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征一国者 征:信 |
B.而御六气之辩 辩:同“辨”,分辨 |
C.愿以境内累矣 累:使……劳累 |
D.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相:做相国 |
A.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
B.庄子往见之 及其所之既倦 |
C.彼于致福者 而母立于兹 |
D.王以巾笱而藏之庙堂之上 教以慎于接物 |
A.比起前四种人,宋荣子和列子能够审定自我和外物的区分,辨别荣誉和耻辱的界限,但都没有真正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
B.“无己”、“无功”、“无名”也即“无所待”,就要培育一个充满无限自由的精神世界,反映了庄子追求心灵绝对自由的愿望。 |
C.《秋水》中,庄子拒聘,讥讽惠子,说明庄子是一个不求闻达的人,也符合庄子淡薄功名利禄的思想。 |
D.庄子的散文往往通过多个寓言故事,阐述深刻的哲理,文中充满了奇特的想象,体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
(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2)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小题5】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