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9题。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逍遥游》)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惠子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秋水》)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一国者     征:信
B.而御六气之  辩:同“辨”,分辨
C.愿以境内矣  累:使……劳累
D.惠子梁,庄子往见之    相:做相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夫列子御风行,泠然善也  邦分崩离析,不能守也
B.庄子往见    及其所既倦
C.彼致福者    而母立
D.王巾笱而藏之庙堂之上     教慎于接物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起前四种人,宋荣子和列子能够审定自我和外物的区分,辨别荣誉和耻辱的界限,但都没有真正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B.“无己”、“无功”、“无名”也即“无所待”,就要培育一个充满无限自由的精神世界,反映了庄子追求心灵绝对自由的愿望。
C.《秋水》中,庄子拒聘,讥讽惠子,说明庄子是一个不求闻达的人,也符合庄子淡薄功名利禄的思想。
D.庄子的散文往往通过多个寓言故事,阐述深刻的哲理,文中充满了奇特的想象,体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2)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小题5】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13 08:01: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虚、亢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节选自《逍遥游》)

(注)①樽:葫芦形酒器,可缚系于腰作浮水济渡之用;②蓬之心:心如蓬草塞蔽,不开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B.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C.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D.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牺牛,古代祭祀用的杂色牛。《礼记·曲礼下》曰:“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
B.大庙,即太庙,是封建皇帝为祭拜祖先而营建的庙宇。《商书》曰“七世之庙,可以观德”,则知天子七庙。
C.惠子,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者和支持者,也是庄子的至交好友。
D.罔罟,指渔猎的网具。《易·系辞下》:“(包牺氏)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为文恣肆,善于驳难。他擅长写文章,并攻击和驳斥儒家和墨家,即使是博学之士,也会受到他的驳难。
B.庄子淡薄名利,不愿为官。楚威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请他做宰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自己不愿为官的立场。
C.在庄子看来,惠子拙于用大。在惠子眼中无所用处的大葫芦,庄子认为可缚系于腰间作济渡之用。
D.庄子追求绝对自由。他否定大鹏有所凭借,否定大樗无所可用,都是对逍遥境界的追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②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小题1】下列各句对“族”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庖月更刀 族:众、一般
B.虽然,每至于 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C.士大夫之 族:家族
D.秦者秦也 族:族灭
【小题2】下列四个成语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刃有余 游:游进、运转
B.批郤导 窾:空、空处
C.刀而藏 善:通“缮”,拭擦
D.经肯綮 技:技艺
【小题3】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1)吾见其难 (2)天之亡我,我何渡
B.(1)无厚入有间 (2)故汉追及之
C.(1)今臣刀十九年矣  (2)非战罪也
D.(1)而刀刃若新发硎  (2)然今卒困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惠子梁(____________)
(2)谓惠子曰(____________)
(3)非梧桐不(____________)
(4)非鱼也(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小题3】寓言往往运用设喻来说明道理。选文(一)中“鹓雏”“鸱”“腐鼠”各指什么?
【小题4】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读了选文(二),你认为庄子与惠子的辩论,谁胜出?为什么?
【小题6】两个语段各自体现了庄子怎样的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