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节选)

左丘明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之。”

秦伯悦,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选自《左传·僖公十三年》)

(简注)
①无礼于晋:指晋文公为公子时逃亡在外,经过郑国,郑文公没有以礼待他。②贰于楚:跟楚国亲近而对晋国怀有二心。
(阅读指要)

晋秦围郑,形势危急,郑伯听从了佚之狐的建议,派出烛之武去瓦解离间晋秦两国。烛之武在关键时刻展示了他的外交才能,最终说服了秦穆公,使之退兵。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晋函陵(______)   (2)今老矣,无能也已(______)
(3)邻之厚,君子也(______)   (4)唯君之(______)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其无礼晋 ③然郑亡,子亦有不利
②佚之狐言郑伯曰   ④若不阙秦,将取之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小题3】晋秦围郑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4】用简明的语言归纳烛之武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焉用亡郑以陪邻?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国,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国以礼,其言不,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题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点也   与:赞成
B.子路率尔而对曰 率尔:直率的样子
C.千乘之国,乎大国之间 摄:迫近
D.其言不   让:谦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一日长乎尔   然秦区区之地
B.千乘国 欲人无惑也难矣
C.国以礼,其言不让 为国者无使积威之所劫哉
D.含瑟作 毕礼归之
【小题3】下面关于孔子和曾皙的对话,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曾皙的出场不同于别的弟子,子路等人坦陈志趣时,曾皙一边聆听孔子与他们的对话,一边悠然自得地鼓瑟,这一举动反映了当时师生对话的和谐气氛。
B.孔子提问曾皙时,曾皙鼓瑟正接近尾声,他“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这些似乎很平常的动作描写,却生动地显现了曾皙洒脱而又知礼的形象。
C.曾皙的回答不同一般,他用非常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表现出他高于其他几位弟子的地方。
D.曾皙的理想蓝图符合儒家礼仪之邦的治国理想,深深地打动了孔子,因而孔子喟然而叹。这喟叹既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志向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勾画的理想境界的向往,师生之间产生了感情上的交流与共鸣。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乙喜犒师

《国语》

齐孝公来伐鲁,臧文仲欲以辞告。焉,问于展禽。对曰:“获闻之,处大教小,处小事大,所以御乱也,不闻以若为小而崇,以怒大国,使加己乱,乱在前矣,辞其何益?”文仲曰:“国急矣!百物唯其可者,将无不趋也。愿以子之辞行赂焉,其可赂乎?”

展禽使乙喜以膏沫犒师,曰:“寡君不,不能事疆埸之司,使君盛怒,以暴露于弊邑之野,敢犒舆师。”齐侯见使者曰:“鲁国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公曰:“室如悬磬,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二先君之所职业。昔者成王命我先君周公及齐先君太公曰:女股肱周室,以夹辅先王。赐女土地,质之以牺牲,世世子孙无相害也。君今来讨弊邑之罪,其亦使听从而释之,必不其社稷。岂其贪壤地,而弃先王之命?其何以镇抚诸侯?恃此以不恐。”齐侯乃许为平而还。

(选自《国语·鲁语上》)

(简注)
①齐孝公:齐桓公之子,名昭。公元前642年至前633年在位。②展禽:即柳下惠,鲁国大夫。姓展,名获,字禽。③乙喜:即展喜,鲁国大夫。
(阅读指要)
面对来讨伐的齐孝公,乙喜既没有义愤填膺地正面指责对方的侵犯,也没有摆出一副乞怜之态请求对方退兵,而是用一种点化式的暗示方法,含蓄地、间接地对对方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直说得齐孝公同意讲和、退兵而还,从而顺利地完成了“犒师”的使命。文中记事简练而结构完整,对话简洁而个性鲜明。
(阅读训练)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焉,问于展禽(_________)  (2)不闻以(__________)
(3)寡君不(__________) (4)必不其社稷(__________)
【小题2】下列与文中“质之以牺牲”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B.大王来何操
C.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D.甚矣,汝之不惠
【小题3】下列“以”的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臧文仲欲辞告B.若为小而崇,怒大国
C.不闻D.赐女土地,质之牺牲
【小题4】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为小而崇,以怒大国,使加己乱,乱在前矣,辞其何益?
(2)室如悬磬,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小题5】请举一例简要说说乙喜的游说艺术。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论语》中,孔子对人的年龄有不同一般的说法,如三十岁的被称作“而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4分)
(1)四十岁被孔子称为“________” (2) 五十岁被孔子称为“________”
(3) “耳顺”是指_______岁     (4) “从心所欲,不逾矩”是_______岁
当前题号:4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一回子路和夫子出门掉队了,遇上荷蓧丈人,打听老师的行踪却被讥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看到子路面对自己的讥讽反而表现出恭恭敬敬的样子,丈人改变了自己的态度,邀请子路留宿其家,并杀鸡为黍,见其二子。 (《论语》)
B.初秋季节,贾探春提议邀集大观园中有文采的年轻女子成立诗社,并各人起了名号。第一次咏白海棠,蘅芜君压倒众人;第二次作菊花诗,潇湘妃子夺魁。(《红楼梦》)
C.在拷问室里,爱斯梅拉达像遇到蜘蛛的苍蝇一样任人宰割,她终于承受不住折磨,对审问的罪行供认不讳。在一篇低劣、无聊、虚伪的拷问报告宣读后,姑娘被判处绞刑,她的小山羊也未能幸免。(《巴黎圣母院》)
D.《家》还重点描写了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瑞珏和鸣凤。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惠,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强化了全书的主旨。(《家》)
当前题号:5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诸葛亮出兵北伐,司马懿拒不出战。诸葛亮只好送女人衣服给司马懿,试图激怒司马懿。司马懿不仅没有上当,还借机套问出了诸葛亮身体状况不佳。(《三国演义》)
B.觉慧被软禁在家里,十分烦闷。他到花园中散步,遇到瑞珏,瑞珏知道觉慧的痛苦,便宽慰他,又陪他下棋。(《家》)
C.林黛玉初入贾府,见到了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王熙凤、迎春、探春和惜春等众多重要女眷,去拜见两位舅父,却没有见着——大舅父到庙里斋戒去了,二舅父推说身体不舒服。(《红楼梦》)D孔子与弟子之间感情极为深厚。伯牛得了传染病,孔子前去探视,并伸手握住伯牛的手,颜回英年早逝,孔子极为悲痛。而子贡、颜回把自己的老师比作日月、高山,无法逾越。(《论语》)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外国小说《桥边的老人》《安东诺夫卡苹果》《素芭》《在桥边》《礼拜二午睡时刻》的作者分别是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海明威、蒲宁、泰戈尔、伯尔、马尔克斯,其中,泰戈尔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
B.宝玉去探望生病的黛玉。黛玉看见通灵宝玉上面的字,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莺儿说这与黛玉金锁上的字是一对。宝玉果然看到金锁上刻着癞头和尚送的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C.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简明扼要,但内涵却很丰富。现在人们用“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知命”指五十岁,“耳顺”指六十岁,便是由《为政》中孔子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示理想人格成长过程的话语而来。
D.《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述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战国策》是一部按国别记事的史书,经西汉刘向整理,秦汉间编纂,定名为《战国策》。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几个阶段的演变。而隶书是汉字从向今文字演变的分水岭。
D.《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该书的核心思想是“仁”,谈的是个人的修养问题。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代表作有杂文集《呐喊》、小说集《彷徨》和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B.巴金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晚年著有《随想录》。
C.《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由孔子编撰,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全书共分20篇,后人用每篇首句中的两个字做篇名。
D.《大卫·科波菲尔》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这是一部“半自传体”小说,不少地方取材于作者亲历的生活。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子说:“青少年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书本知识。”(《论语》)
B.张蕴华是高家的亲戚里面最美丽、最活泼的姑娘,是省立一女师三年级的走读生,在高家,人们都喜欢叫她“琴”。(《家》)
C.抄检大观园时,怡红院的丫头们无不战战兢兢、俯首贴耳,任人来搜查。袭人却出人意料,把自己的箱子往地上一倒,还顶撞了领头抄检者,以示反抗,这些充分表现出她对“主子们”的蔑视,决不向封建势力低头,敢于反抗的倔强性格。(《红楼梦》)
D.为了营救艾斯米拉达,流浪汉、乞丐们拼命攻打巴黎圣母院,但最终遭到国王的镇压,克洛潘倒下了,圣母院前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巴黎圣母院》)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