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
②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下》)
(1)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①之” (《论语•宪问》)
孟子曰:“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孟子•万章下》
注:①犯:当面触犯他 
(1)请概括上面选段孔孟主张的共同之处。(2分)
(2)上面选段孔孟的事君思想有何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4分)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论语·子路》)
②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孟子.梁惠王下》)
(1)两个选段都谈到了为政的哪一方面的问题?(2分)
(2)两个选段主张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选自《论语·公冶长》)
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引导弟子颜渊、子路各自表达他们的志向,而孔子也抒发了自己的抱负,显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宽宏的怀抱。
B.师生之间在和谐的气氛下相互学习和砥砺,有切磋,有请益,循循善诱,很自然地呈现出了孔门教与学的情景。
C.在师生对话中,三人志愿不同,境界也有高下。子路性情豪爽,讲话鲁莽,只讲朋友义气,境界最为低下。
D.相比之下,孔子的志向是希望老年人得到安养,朋友间以诚相待,少年得到关爱,其关注的层面更为广阔,志向更加高尚。
 
当前题号:4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下列各项对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子见南子①,子路不说②。夫子矢之曰③:“予所否者④,天厌之!天厌之!”(《论语》)
子畏于匡⑤,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⑥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⑦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⑧?”(《论语·子罕》)
(注释)①南子:卫灵公的夫人,行为淫乱,名声不好。她派人召见孔子,孔子起初辞谢不见,不得已才去见了南子。②说:同“悦”③ 矢:同“誓”。④予:我。否,不对。⑤畏于匡:匡,地名,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畏,受到威胁。⑥兹:这里,指孔子自己。⑦后死者:孔子自称。 ⑧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
A.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派人召见孔子。尽管心里不愿意,但讲究周礼的孔子还是去见了南子,这使子路认为夫子是自取其辱。
B.面对子路的不满,孔子发誓说,如果做了不正当的事,会遭上天惩罚。孔子发重誓,是为了表白自己的清白。
C.当孔子遭到厄运时,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而把决定作用归于天,表明他对天命的认可。
D.孔子在匡地被拘禁。身处危难之境,孔子镇定自若,一句“匡人能把我怎么样呢” 既鼓励了弟子,又镇住了匡人。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子曰:“知者乐(),仁者乐山”。
A.水B.土C.静D.海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不思其反。(《氓》)
(2)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3)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辘辘远听,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5)_____________,自用则小。(《尚书》)
(6)布衾多年冷似铁,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8)贪而无怨难,____________。(《论语宪问》)
当前题号:7 | 题型:句子默写 | 难度:0.99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2010年是农历庚寅年,那么,2070年也应该是农历庚寅年。
B.《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原名《太史公本纪》。
C.鲁国史官左丘明依《春秋》著成了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纪传体史书《左传》,还写了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D.《史记》出于对现实的自觉干预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其材料首先得之于史料的真实性和叙事的主观性。司马迁首创了《史记》的论赞体,常于叙事中楔入自己的主观论断。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
【小题1】下列对以上两则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得到任用就努力去做,否则,就应该隐藏起来修养自己的才能,只有他和颜回能够这样做。
B.子路颇不服气,他以勇著称,于是提出了“老师如果统率三军,那么您会和谁在一起共事”的疑问。
C.孔子说“对于宰予嘛,有什么可责怪的呢?”可见孔子对“宰予昼寝”这件事情并无责备之意。
D.孔子认为“宰予昼寝”这件事情对他影响很大,他从此改变了判断一个人的方法。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下列有关孔子的论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子一生政治上无重大成就,但晚年删《诗》《书》,正礼乐,作《春秋》,并以此传授弟子,因此说他对整理古籍、传播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B.古《诗》三千余篇,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的“三百五篇”,皆“弦歌之”,并给予高度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C.孔子作《春秋》,对自称为王的吴楚之君,贬之为“子”,类似这种“绳当世”“笔则笔”“削则削”的写法,对司马迁影响很大,因此司马迁自称《史记》为第二部《春秋》。
D.孔子编纂《诗》《书》《礼》《乐》《易》《春秋》后,立即被称为 “六艺”,被奉为儒家经典,自此千古传诵。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