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 中国古代文学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外国文学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浣溪沙①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 被酒②莫惊眷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是纳兰性德为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为李清照、赵明诚的典故,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小题1】词的上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做简要分析。
【小题2】本词运用多种手法表现亡妻之痛,试选择一种手法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法曲献仙音·咏铁马①同云臣赋
陈维崧
赤兔无成,乌骓不逝,屈作小廊檐马。碎珮琮琤,丛铃戛王吉②,依稀客窗闲话。更乌鹊时相触,霜欺兼雨打。
几悲咤。想多年、战场猛气,矜蹴踏、万马一时都哑。流落到而今,踠③霜蹄、寄人篱下。潦倒馀生,尽闲身、蛛丝同挂。又西风唤起,仍旧酸嘶中夜。
(注)①铁马:又称“檐马”“风铎”,悬于檐间的铁片,风吹则相击发声,是现代风铃的前身。②琮琤、戛
:均为象声词。③踠:弯曲。
词的上片描写出铁马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
法曲献仙音·咏铁马①同云臣赋
陈维崧
赤兔无成,乌骓不逝,屈作小廊檐马。碎珮琮琤,丛铃戛王吉②,依稀客窗闲话。更乌鹊时相触,霜欺兼雨打。
几悲咤。想多年、战场猛气,矜蹴踏、万马一时都哑。流落到而今,踠③霜蹄、寄人篱下。潦倒馀生,尽闲身、蛛丝同挂。又西风唤起,仍旧酸嘶中夜。
(注)①铁马:又称“檐马”“风铎”,悬于檐间的铁片,风吹则相击发声,是现代风铃的前身。②琮琤、戛

词的上片描写出铁马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么!
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
菩萨蛮·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么!
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
(清)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好事近
(清)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酬孝峙①
[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鹧鸪天酬孝峙①
[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2】本词中的“一杯酹汝,同看蛟龙舞”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这两句的妙处。
点绛唇·阻风江口
(清)陈维崧
浊浪堆空,暨阳城下风涛怒。冰车铁柱,隐隐轰吴楚。
独眺君山,且共春申语。愁如许,一杯酹汝,同看蛟龙舞。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浊浪堆空”,侧面渲染了江风的猛烈巨大,具有先声夺人的气势。 |
B.“冰车铁柱”,状写江上巨涛,化柔性的水波为刚性的冰车和铁柱。 |
C.“隐隐轰吴楚”,“轰”是“轰炸”的意思,生动描绘出江涛的巨大威力。 |
D.“且共春申语”,此时词人思接千载,与战国时期的春申君深情交谈。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点绛唇
王禹偁(注)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王禹偁:宋时巨野人。晚年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真宗时,奉诏入京,以直书史事,再贬出京,知黄州,徙蕲州。
词中“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展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点绛唇
王禹偁(注)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王禹偁:宋时巨野人。晚年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真宗时,奉诏入京,以直书史事,再贬出京,知黄州,徙蕲州。
词中“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展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六月词(其一)
[清]陈维崧
六月荆南村贴水,蒲苇成丛,屋傍渔庄尾。溘溘野风波面起,湖梢直灌桥门里。
白发老翁无个事,掩罢柴扉,选块阴凉地。招手老妻牵稚子,团团听话隋唐戏。
【小题1】请概括出词的上片描绘的图景的特点,并说明其作用。
【小题2】陈宗石言此词“甚至俚语巷谈,一经点化,居然典雅,真有意到笔随,春风物化之妙”。请结合下片说说你对此评价的理解。
蝶恋花.六月词(其一)
[清]陈维崧
六月荆南村贴水,蒲苇成丛,屋傍渔庄尾。溘溘野风波面起,湖梢直灌桥门里。
白发老翁无个事,掩罢柴扉,选块阴凉地。招手老妻牵稚子,团团听话隋唐戏。
【小题1】请概括出词的上片描绘的图景的特点,并说明其作用。
【小题2】陈宗石言此词“甚至俚语巷谈,一经点化,居然典雅,真有意到笔随,春风物化之妙”。请结合下片说说你对此评价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题2】本词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全词又是如何表现这个字的?请简述。
减字木兰花•暮冬杂咏
史惟圆
寄愁天上,碧落青霄平似掌。石破多时,散作春檐夜雨丝。
埋忧地下,移却南山成旷野。根蔓牵萦,又逐郊原春草生。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寄愁天上,埋忧地下”本是仲长统的诗句,作者借用来做词的起拍与过片,使之成为词的主旨,也为这首词定下了基调。 |
B.“石破多时,散作春檐夜雨丝”化用了李贺的诗句“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以愁思比雨丝,“思”与“丝”谐音。 |
C.愁,本无形体,却可以“寄”,这是化抽象为具体。作者的愁多得无法消除,想寄之于天,天也容纳不下那么多愁。 |
D.“碧落”是指天上仙女,在《长恨歌》中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诗句。 |
E.最后两句是说作者身处旷野之中,看着眼前的蔓草,悲从中来,驱车任意行走。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小题2】本词上片连用几个数词“千”“万”,极富特色,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减字木兰花(注)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
山长水远,遮住行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注)本词作者姓名不详,据记载,南宋嘉定末年,金兵南犯,携走大批淮上妇女,其中一女子在被携北去的途中写下这首词。【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隐隐”“悠悠”十分形象地表现了淮山、淮水的特点,也极为巧妙地表达了词人此刻的心情。 |
B.词的下片,开头两句既是对上片的总结,又是进一步的具体描写,表现了词人对山高路远的不满情绪。 |
C.“有泪无言”四个字,刻画了一个哀怨至极而又沉默无语的女性形象,她的一腔悲愤无处倾诉,只能默默饮泣。 |
D.“对晚春”三个字透露出词人的伤春悲己之情,春光流逝与个人的悲苦命运相交织,更显得哀婉沉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