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么!
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0-13 06:16: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洪亮吉,字稚存,江苏阳湖人。少孤贫,力学,孝事寡母。乾隆五十五年,成一甲第二名进士。性豪迈,喜论当世事。督贵州学政,地僻无书籍,购经、史、通典、文选置各府书院,黔士始治经史。任满还京,入直上书房。嘉庆三年,亮吉力陈内外弊政数千言,为时所忌。以弟丧陈情归
大学士硃珪书起之,供职,与修高宗实录,第一次稿本成,意有不乐。将告归,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略曰:“今天子求治之心急矣,天下望治之心孔迫矣,而机局未转者,推原其故,盖有数端。亮吉以为励精图治,当一法祖宗初政之勤,而尚未尽法也;用人行政,当一改权臣当国之时,而尚未尽改也。风俗则日趋卑下,赏罚则仍不严明,言路则似通而未通,吏治则欲肃而未肃。今一则处事太缓,权私蒙蔽,事事不得其平者,不知凡几矣。千百中无有一二能上达者;即能上达,未必即能见之施行也。一则集思广益之法未备。盖恐一人之聪明有限,必博收众采,庶无失事。请自今凡召见大小臣工,必询问人材,询问利弊。所言可采,则存档册以记之;倘所举非人,所言失实,则治其失言之罪。”
书达成亲王,以上闻,上怒其语戆,落职下廷臣会鞫,面谕勿加刑,亮吉感泣引罪。拟大辟,免死遣戍伊犁。明年,京师旱,上祷雨未应,命清狱囚,释久戍。诏曰:“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下情复壅,为害甚钜。亮吉所论,实足启沃朕心,故铭诸座右,时常观览,勤政远佞,警省朕躬。今特宣示亮吉原书,使内外诸臣,知朕非拒谏饰非之主,实为可与言之君。诸臣遇可与言之君而不与言,负朕求治苦心。”即传谕释亮吉回籍。亮吉至戍甫百日而赦还。后十年,卒於家。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四十四》,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
B.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
C.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
D.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甲”指的是古代科举制度中获得殿试的第一等。
B.“书院”是古时官府所设的存放书籍供人阅读的场所。
C.“遣戍”的意思就是放逐罪人至边地、军台等地戍守。
D.“祷雨”的意思就是向上天神明祈求降雨解除旱灾。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亮吉小时候就喜欢读书,用功学习。他在殿试时考取了第二名进士,以后在担任贵州学政时又购买大量书籍给贵州各府书院。
B.洪亮吉性情豪迈,喜欢议论时事。他在上书房供职参与编修高宗实录时,曾写了几千字的文章,但却因此触怒了其他官员而被迫辞职。
C.洪亮吉忠于朝廷,敢于直言。他在即将辞官归家之时还给军机王大臣上书言事,对如何治理天下向皇帝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D.嘉庆皇帝虽不善于听取反面意见,但还能反省自己。他因为洪亮吉语言戆直而发怒,但过后也能认识到自己处理洪亮吉的过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亮吉力陈内外弊政数千言,为时所忌。以弟丧陈情归。
(2)上怒其语戆,落职下廷臣会鞫。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成而不倾,败而不亡,存乎其量之所持而已,智非所及也。量者心之体,智者心之用。用者用其体,体不定,则用不足以行;体不定而用或有所当,惟其也。机者发而可中,而不足以持久,虽成必败,苟败必亡。故曰非智所及也。项羽、李存勖(1)战而必胜,犯大敌而不,非徒其勇也,知机之捷亦智矣,卒以倾亡者,岂智遽穷乎?智则未有不穷者也。

(甲)项羽不足以持败,一摧垓下,遂愤恚失守而自刭,量不足以之也。藉令戢悻悻之怒,渡江东以为后图,韩、彭、英布非不可移易而必忠于汉者,收余众,群雄,更起而角死力,汉亦疲矣。而羽不能者,量止于一胜之威,败出于意外而弗能自固也。(乙)李嗣源定入汴之策,既灭朱友贞,一入汴而以头触嗣源曰:“天下与尔共之。”卒嗣源所迫,身死国灭,量不足以受之也。藉令忍沾沾之喜,以从容论功行赏,人且于君臣之义,虽有大勋,亦分谊所当尽,嗣源虽挟不轨之心,无有为之效命者,自敛雄心俯听。而存勖不能者,量尽于争战之中,胜出于意外而弗能自也。(丙)

汉高一败彭城,再败荥阳,跳身孤走,而神不为怵,故项羽终屈其难折之锋。宋祖端居汴京,曹彬下江南,收六十余年割据不服数千里之疆土,而不轻授以使相,故功臣终安臣节而天下定。成大业者,在量不在智,明矣。量者,定体于恒者也。体定于百年之长虑,而后机不失于俄顷。忧喜变迁,须臾不制,转念知,而势已成乎莫挽,唯定体不立故也。(丁)败则唯死而已,胜则骄淫侈靡,无所止,羽、存勖之以倾败终也,决于此耳。

生之与死,成之与败,皆理势之必有,相为圜转而不可测者也。既身任天下,则死之与败,非意外之凶危;生之与成,抑固然之筹画。生而知其或死,则死而知其固可以生;败而知有可成,则成而抑思其且可以败。生死死生,成败败成,流转于时势,而皆有量以受之,如丸善走,不能踰越于盘中。其不动也如山,其决机也如水,此所谓守气也。气守而心不动,乃以得百里之地而观诸侯、有天下,传世长久而不危。岂徒介然之勇,再鼓而衰,不足恃哉?智足以制胜,而俄顷之间,大忧大喜之所乘,声音笑貌传其摇荡无主之衷,倾败即成乎莫挽。豪杰之与凡民,其大辨也在此夫!

(取材于清·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释:(1)李存勖:后唐开国皇帝。
【小题1】将下面的句子填入原文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羽可以居胜而不可以持败,故败则必亡。存勖可以忍败而不足以处胜,故胜则必倾,一也。

A.(甲)B.(乙)C.(丙)D.(丁)
【小题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惟其也 机:时机
②犯大敌而不   挠:屈服
③量不足以之也 胜:战胜
群雄 间:离间
⑤人且于君臣之义 喻:告诉
⑥胜出于意外而弗能自也  抑:克制
⑦转念知 非:不是
⑧无所止 汔:完成
A.①⑧B.②⑦C.③⑥D.④⑤
【小题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岂智遽穷乎 唯定体不立故也
B.卒嗣源所迫 曹彬下江南
C.以从容论功行赏 在量不在智
D.自敛雄心俯听 既身任天下
【小题4】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知机之捷亦智矣,(然而)卒以倾亡者
B.一摧(于)垓下
C.更起而角死力,(盖)汉亦疲矣
D.而不轻授(曹彬)以使相
【小题5】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量者心之体,智者心之用
气量是心的内在根本,才智是心的外在表象
B.藉令戢悻悻之怒
假如让他克制住愤愤的怒气
C.相为圜转而不可测者也
是相互转化不能预测的
D.声音笑貌传其摇荡无主之衷
声音表情随着他起伏的命运而变化
【小题6】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虽成必败,苟败必亡
②败而知有可成,则成而抑思其且可以败
【小题7】作者认为“豪杰”与“凡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请从文中各举一例,简要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