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洋务运动
- 戊戌变法
- +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 武昌起义
- 中华民国的成立
- 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 袁世凯的“皇帝梦”
- 张勋复辟
- 新文化运动
- 中国现代史
- 世界古代史
- 世界近代史
- 世界现代史
材料一 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材料二 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颁布或废止法律,不得征收和支配税收,不得在和平时期征集和维持常备军;人民有信教自由……
材料三 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人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材料四:人人有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权,人民有变更或废除旧政府,建立新政府的权利。
材料五:“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中“我们”指的是哪个城市国家(即城邦)?其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法律文件?由此奠定了哪一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
(3)材料三是哪次革命中颁布的纲领性文件的主要内容?它所提出的政治主张与当时欧洲哪一思想解放运动有关?材料二和材料三共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材料出自什么文件?该文件的颁布有何意义?
(5)材料五中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次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6)概括指出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
材料一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最根本的因素并非古典文化的复兴,而是“近代精神”(即“个人主义”) 的觉醒和发展。此种“觉醒和发展”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代的根本分野,是欧洲的“近代性”的开端。
欧洲人在精神上获得觉醒并高度发展之后向外和向内的扩展:向外的发展即所谓“世界的发现”;向内的 发展即“人的发现”,也就是个性的发展。
——摘编自布克哈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材料二 启蒙运动的政治智慧主要体现为洛克、卢梭、孟德斯鸠等人的政治设计。在美国,深受启蒙思想 影响的革命领袖们想建立一种以公共主权和大多数人意志为基础的代议制政府。他们呼吁成立议会和制定 宪法,编纂各种宣言和法案,他们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更是证明了一支反 抗暴君统治的公民军队的强大,美国宪法也证明了共和制体制能够在精巧的宪法的维护下和谐地运作。
——摘编自苏珊•邓恩《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
材料三 三民主义的提出对于当时的中国有着相当大的震动,对于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者而言,三民主义为他们确立了推翻帝制,推翻封建主义的革命理想。而对于辛亥革命后的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革命行动,三民主义实现了对近代社会力量的整合,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革命的进程。
——虞和平《三民主义与中国革命》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文艺复兴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与美国革命的内在联系。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三民主义是如何促中国进近代革命进程的?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文化作用的认识。

A.②③①④ | B.④③②① | C.②④③① | D.③④②① |
A.旧思想根深蒂固 | B.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 C.革命果实被窃取 | D.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
材料一:诸君知道中国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材料二:1927年3月,蒋介石来到上海,与帝国主义列强、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头子,举行一系列会谈。蒋介石还与汪精卫密谈"分共”。经过一系列活动,蒋介石完成了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准备,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请回答:(1)如何理解材料-中提及的“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孙中山是如何改变这一局面的?材料中创办学校的目的是什么?
(2)蒋介石最终发动了哪一场政变使国共合作分裂? 根据材料二,概括蒋介石在政变后建立的政府性质。
(3)国共两党从合作到破裂对国民革命产生怎样的影响?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A.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
B.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
C.护国战争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维护了共和制度 |
D.北洋军阀割据混战,民主共和徒有虚名 |
A.新中国成立 |
B.国民政府垮台 |
C.中华民国成立 |
D.南京获得解放 |
材料一 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胜利后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后期腐败的统治,其前后的系列事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影响。
材料二 1938年6月,日军兵分五路进通武汉。为保卫武汉,国民政府重新划分战区,制定战略防御部署,集中110万人,与30万日军展开大混战,从6月到10月底同日军展开了一系列英勇的防御作战,使敌人在推进途中付出重大代价。周恩来和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涞若决定在中国抗战一周年纪念日举行大规模的纪念活动,并将募捐献金作为主要内容,从而”唤起每一个老百姓的抗战意识”,以实际行动保卫武汉。
由于中国人民顽强、持续的阻击,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各路日军付出了惨重代价,迟至10月底才完成由东、南、北对武汉的三面包围图。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以武汉会战结束为标志,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武昌起义”材料二中的武汉会战相距多少年。并据材料一,指出“武昌起义”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综合上述材料,探究“保卫武汉”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原因。
材料一
时间 | 孙中山的活动 |
1894年 | 创办兴中会 |
1905年 | 成立中国同盟会 |
1912年 |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1924年 | 主持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
材料二 1938年10月10日,周恩来发表《辛亥、北伐与抗战》一文,指出“辛亥革命前,孙先生联合了当时革命团体,如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成了同盟会,并联络会党,联合当时咨议局立宪派中革命分子,于是有辛亥革命的成功。这是中国统一战线之最初形式”。对辛亥革命中各政治力量的联合,促成革命成功,给予充分肯定。这次成功,也为后来北伐和抗战时期的联合提供了经验。但是,1945年,***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对于辛亥革命的成败做了进一步解说。辛亥革命既成功又失败的论断,***是从反帝反封建角度来探讨的,这和中国国民党从是否实现三民主义任务的角度探讨,是不相同的。
(1)材料一中孙中山的活动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孙中山早期革命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一“经验”在“北伐和抗战”中的应用。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孙中山的革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