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近代化的探索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 经济、社会生活及科技与文化
- 中国现代史
- 世界古代史
- 世界近代史
- 世界现代史
人类对文明的追求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交流互鉴,推陈出新。李老师以“文明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革新工具——见证经济文明)
(1)对比下图反映的两种经济文明类型的不同特点。

任务二(解放思想一传承精神文明)
(2)下面的材料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想想主张?概括两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共同影响。

任务三(保障民权——关注政治文明)
任务四(协和万邦——推动文明互鉴)
(5)根据下面材料信息,从现代史上举出两个事例说明“团结合作促进文明互鉴”。
任务一(革新工具——见证经济文明)
(1)对比下图反映的两种经济文明类型的不同特点。

任务二(解放思想一传承精神文明)
(2)下面的材料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想想主张?概括两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共同影响。

任务三(保障民权——关注政治文明)
美国历史上的法律文献(部分) | 2019年中国“两会”人气话题 |
1787年华盛顿主持召开制宪会议,制定《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933年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先后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全国劳工关系法》、《社会保险法》等 | 救命良药进医保改农村厕所、建民生工程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博物馆新需求、新功能文化+旅游绽放更大魅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安全是网约车的底线 |
(3)上述法律文献保障了人民的哪些权利? | (4)2019年“两会”人气话题说明了什么? |
任务四(协和万邦——推动文明互鉴)
(5)根据下面材料信息,从现代史上举出两个事例说明“团结合作促进文明互鉴”。
日本通过伪满洲国对东北进行了疯狂的资源掠夺,这是其侵华的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源丰富的东北地区,工业体系相对成熟,曾经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唯一出超地区。日本关东军占领东北后,建立伪满洲国。1933年到1937年,在日本的操控下,伪满洲国对日贸易一改过去的出超,牢牢地处于入超状态,传统以大豆为主的农畜产品出口比率急剧下降。与之相反的是,日本1932—1945年制造枪炮的生铁,四成以上的进口均来自伪满洲国。
材料二 随着伪满洲国产业开发第一个五年计划(1937—1941年)的实施,日本对伪满经济的统治范围几乎扩大到所有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1937年5月颁布《重要产业统制法》,1938年2月颁布《总动员法》,动员和控制战争所有需要的人力、物力,1938年4月制定了钢铁类统制法,统制范围延伸到煤炭、钢铁、制铜、水泥、化工等生产资料,1938—1939年将农产品的生产、分配、消费、价格也都统一控制起来。
材料三 在日本军国主义的授意下,1941年12月23日伪满洲国颁布《战时紧急经济方策要纲》。本溪生产的低磷铁全部都要供给日本海军,抚顺生产的优质煤全部供给日本制铁。抚顺石油年产18万吨,汽车改用代用燃料,每年给日本13万吨,全部交给海军燃料厂提炼潜水艇用油。铅全部供给日本海军生产蓄电池。大连、丹东建造的船只全部供给日本。
(2)材料二中,伪满洲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使东北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日本如此设计的背景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战时紧急经济方策要纲》的直接目的是什么?颁布这项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4)东北在日本战时承担着怎样的角色?你认为研究日本掠夺东北的数据有何意义?
材料一 资源丰富的东北地区,工业体系相对成熟,曾经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唯一出超地区。日本关东军占领东北后,建立伪满洲国。1933年到1937年,在日本的操控下,伪满洲国对日贸易一改过去的出超,牢牢地处于入超状态,传统以大豆为主的农畜产品出口比率急剧下降。与之相反的是,日本1932—1945年制造枪炮的生铁,四成以上的进口均来自伪满洲国。
材料二 随着伪满洲国产业开发第一个五年计划(1937—1941年)的实施,日本对伪满经济的统治范围几乎扩大到所有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1937年5月颁布《重要产业统制法》,1938年2月颁布《总动员法》,动员和控制战争所有需要的人力、物力,1938年4月制定了钢铁类统制法,统制范围延伸到煤炭、钢铁、制铜、水泥、化工等生产资料,1938—1939年将农产品的生产、分配、消费、价格也都统一控制起来。
材料三 在日本军国主义的授意下,1941年12月23日伪满洲国颁布《战时紧急经济方策要纲》。本溪生产的低磷铁全部都要供给日本海军,抚顺生产的优质煤全部供给日本制铁。抚顺石油年产18万吨,汽车改用代用燃料,每年给日本13万吨,全部交给海军燃料厂提炼潜水艇用油。铅全部供给日本海军生产蓄电池。大连、丹东建造的船只全部供给日本。
——以上材料摘编自解洪兴《伪满战时殖民经济刍议》
(1)材料一中的东北对外贸易变化开始于什么事件?日本操控农畜产品进出口是出于怎样的国内因素考虑?日本在生铁的进出口上,为何与对大豆的政策不同?(2)材料二中,伪满洲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使东北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日本如此设计的背景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战时紧急经济方策要纲》的直接目的是什么?颁布这项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4)东北在日本战时承担着怎样的角色?你认为研究日本掠夺东北的数据有何意义?
全球史观将世界看作一个整体,关注国家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请回答:
(1)揭开十月革命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中共带领中国人民迈出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第一步”,这具体指的是什么事件?
(2)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五四运动,运动中最能体现其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口号是哪一条?《九国公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何影响?
(3)结合下图回答,日本为解决经济危机转移国内人民视线采取了什么措施?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权的标志是什么?
(1)揭开十月革命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中共带领中国人民迈出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第一步”,这具体指的是什么事件?
(2)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五四运动,运动中最能体现其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口号是哪一条?《九国公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何影响?
(3)结合下图回答,日本为解决经济危机转移国内人民视线采取了什么措施?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权的标志是什么?

理解美国对华政策的变与不变,才能看破中美关系的迷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4年,美国“中国皇后”号轮船开启了中美贸易,它提交国会的航行报告称,同中国开展“平等互利”的贸易,比英国的“凌驾于人”式贸易更有前途。在之后的50年中,美国对华贸易额增长了6倍。但情况很快出现变化,其他国家在中国的行为刺激了美国商人的欲望,他们不再满足于合法贸易。美国商人开始对美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政府采取追随英国的政策。1842年,美国政府派出舰队抵达广州,向广州当局提出,美国商人应当享有“同其他国家商人一样的最惠国待遇”。
材料三 20世纪初门户开放政策提出时,美国着眼于对华商业扩张。一战后美国谋求建立国际新秩序,对华门户开放已成为保持远东稳定的工具。尽管存在外国对中国的侵略,只要局势没有严重损害集体安全体系,美国决不会干涉,正如柯立芝总统所说:“美国决不会为中国而战”。
(1)材料一反映美国早期对华贸易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美国政策此时发生变化所依据的国际形势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美国“谋求建立国际新秩序”指什么?指出美国此时的门户开放定位变化。
(4)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美国对华政策的变与不变。
材料一 1784年,美国“中国皇后”号轮船开启了中美贸易,它提交国会的航行报告称,同中国开展“平等互利”的贸易,比英国的“凌驾于人”式贸易更有前途。在之后的50年中,美国对华贸易额增长了6倍。但情况很快出现变化,其他国家在中国的行为刺激了美国商人的欲望,他们不再满足于合法贸易。美国商人开始对美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政府采取追随英国的政策。1842年,美国政府派出舰队抵达广州,向广州当局提出,美国商人应当享有“同其他国家商人一样的最惠国待遇”。
——摘编自李庆余《美国外交史》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美国强烈反对瓜分,国务卿海·约翰向各国发出照会称:“美国的政策是,使中国获得永久安全与和平,保全中国的领土和行政完整。”期间美国利用列强矛盾不断实践这一门户开放照会,甚至与俄国、日本发生激烈对抗。列强在各自控制地区内实行歧视贸易,照会还提出:“保护全世界在中华帝国境内平等与公正的贸易。”海·约翰希望能“为世界商业保留一个公开市场”。材料三 20世纪初门户开放政策提出时,美国着眼于对华商业扩张。一战后美国谋求建立国际新秩序,对华门户开放已成为保持远东稳定的工具。尽管存在外国对中国的侵略,只要局势没有严重损害集体安全体系,美国决不会干涉,正如柯立芝总统所说:“美国决不会为中国而战”。
(1)材料一反映美国早期对华贸易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美国政策此时发生变化所依据的国际形势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美国“谋求建立国际新秩序”指什么?指出美国此时的门户开放定位变化。
(4)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美国对华政策的变与不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的“四书”“五经”是哪家思想的核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材料一中“变则通”相关的历史事件,并概括光绪帝创办京师大学堂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世纪大学和城市的关系。
(3)综上所述,大学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怎样的作用?描绘一下你心目中自己理想的大学。
材料一:你们所学的“四书”“五经”,所学的八股文,能够抵御洋人的坚船利炮吗?……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朕为何要坚持办这个京师大学堂(下图),其目的就是希望在座的诸位,能够……以国家强盛为己任,正视现实,发愤图强。
——1898年光绪帝在京师大学堂开学前的讲话

材料二:11、12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欧洲许多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出现了城市学校。这些学校开设实用知识课程,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在单一学科的私人学校和教会学校整合演变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中世纪欧洲的大学。
回答:(1)材料一中的“四书”“五经”是哪家思想的核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材料一中“变则通”相关的历史事件,并概括光绪帝创办京师大学堂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世纪大学和城市的关系。
(3)综上所述,大学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怎样的作用?描绘一下你心目中自己理想的大学。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很多伟大的历史人物,让我们探寻人物,见证历史。
请回答:

(1)图一历史人物曾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请列举一例体现他为了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的事迹。图三历史人物领导的人民军队主要抗击的是西方哪个殖民国家的统治?
(2)图二历史人物被美国人民尊称为什么?请说明他获得如此称号的主要原因。
(3)请用一句话评价以上三位人物。你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精神?
请回答:

(1)图一历史人物曾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请列举一例体现他为了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的事迹。图三历史人物领导的人民军队主要抗击的是西方哪个殖民国家的统治?
(2)图二历史人物被美国人民尊称为什么?请说明他获得如此称号的主要原因。
(3)请用一句话评价以上三位人物。你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精神?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内迁各族领袖,大多仰慕中原文化,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也影响了汉族。
(2)聂耳在延安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
(3)2008年,“神舟七号”升入太空,航天员杨利伟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4)印度民族大起义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1)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内迁各族领袖,大多仰慕中原文化,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也影响了汉族。
(2)聂耳在延安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
(3)2008年,“神舟七号”升入太空,航天员杨利伟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4)印度民族大起义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他擅画花鸟虫鱼,主张“画家先阅古人真迹,然后脱尽前人习气,别创画格,为前人所不为者。”这里的“他”是( )
A.齐白石 | B.郦道元 | C.严复 | D.冼星海 |
19世纪60年代中、美、俄三国都发生了重大的历史事件,但其结局与影响却不尽相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宣布独立的时候,奴隶制在全部13个州都是合法的。到1804年,至少北方各州都已经开始着手废除奴隶制。1858年,林肯宣称“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状态”。1862年,林肯颁布_______适用于10个叛乱州的奴隶。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2)材料二中数字的变化是俄国历史上哪次改革所导致的?这次改革推动俄国走上了什么道路?
材料三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一书认为:“洋务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另有史料记载,李鸿章办了多年洋务之后,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抑实不如日本。”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倡导者发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请列举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各一例李鸿章承认“抑实不如日本”,近代日本强大起来在政治上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一 美国宣布独立的时候,奴隶制在全部13个州都是合法的。到1804年,至少北方各州都已经开始着手废除奴隶制。1858年,林肯宣称“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状态”。1862年,林肯颁布_______适用于10个叛乱州的奴隶。
——(英)安德鲁·玛尔《世界史》
(1)请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该文献是在哪次战争中颁布的?该文献的颁布对战争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 企业数 | 工人数量 | 产值(千卢布) |
1860年 | 99 | 11600 | 7954 |
1879年 | 287 | 42000 | 51937 |
(2)材料二中数字的变化是俄国历史上哪次改革所导致的?这次改革推动俄国走上了什么道路?
材料三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一书认为:“洋务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另有史料记载,李鸿章办了多年洋务之后,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抑实不如日本。”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倡导者发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请列举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各一例李鸿章承认“抑实不如日本”,近代日本强大起来在政治上的措施是什么?
代化指的是指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 等各方面的变革。
(1)“让人们将目光转向人而不是仰望神,是欧洲近代精神觉醒和发展的关键”。据此回答,哪一思想文化运动推动了欧洲近代精神的产生?这一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通过这一改革,俄国由欧洲的穷乡僻壤变成了世界强国,野蛮的俄罗斯社会走向了近代。”请问,材料指的是哪一场改革?这次改革有怎样的局限性?(或者列强这次改革中使“野蛮的俄罗斯社会走向 近代”的内容?)
(3)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通过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初步发展起来。请用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1)“让人们将目光转向人而不是仰望神,是欧洲近代精神觉醒和发展的关键”。据此回答,哪一思想文化运动推动了欧洲近代精神的产生?这一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通过这一改革,俄国由欧洲的穷乡僻壤变成了世界强国,野蛮的俄罗斯社会走向了近代。”请问,材料指的是哪一场改革?这次改革有怎样的局限性?(或者列强这次改革中使“野蛮的俄罗斯社会走向 近代”的内容?)
(3)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通过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初步发展起来。请用相关史实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