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历史

题干

材料解析  

材料一 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材料二 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颁布或废止法律,不得征收和支配税收,不得在和平时期征集和维持常备军;人民有信教自由……

材料三 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人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材料四:人人有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权,人民有变更或废除旧政府,建立新政府的权利。

材料五:“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我们”指的是哪个城市国家(即城邦)?其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法律文件?由此奠定了哪一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
(3)材料三是哪次革命中颁布的纲领性文件的主要内容?它所提出的政治主张与当时欧洲哪一思想解放运动有关?材料二和材料三共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材料出自什么文件?该文件的颁布有何意义?
(5)材料五中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次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6)概括指出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简答题 更新时间:2020-04-04 09:47: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近代化的探索中国近代化历程探索三步曲
序号
事件名称
相关史料
1
洋务运动
(洋务派)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本质在于维护现有的封建专制统治。治标不治本,必然导致求强求富的近代化尝试目标难以实现。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2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摘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
新文化运动
怎么“立人”呢?鲁迅说,“我想,现在的办法,首先还得用那几年以前的《新青年》上已经说过的‘思想革命’。”也就是说,先进行人的现代化,而后才能谈到制度的现代化。

——摘自张宏杰《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

 
(1)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作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未涉及”。
①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政治制度,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②辛亥革命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
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④中国的近代化探索历程和西方的近代化历程顺序刚好相反。
(2)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回顾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你有何感悟?

同类题3

近代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经历了一个从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多年之后,他又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抑实不如日本。”
材料二 严复认为要挽救中国,必须维新,要维新,必须大兴“西学”。他通过发表文章和翻译西方著作,无情抨击了封建顽固思想,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的维新主张。

——朱汉国《历史上重大的改革回眸》

材料三  ……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他认为办洋务没有使中国富强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严复应该属于哪一运动的代表人物?这一运动在思想领域起到了什么作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哪一历史事件终结了中国封建帝制?革命党人又是通过颁布哪一法律文件,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
(4)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导致中国近代化历程艰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