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背诵古诗,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1.《浣溪沙》的作者是____代_____,号____,世称____。
2.“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这句词描绘的是________的山间景色。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这句词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从这两句词中,我们能体会到词人苏轼_________的品质。
4.这首诗中找出能表现季节和一天具体时间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词描写了____,词人_______,岁月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然而,人世间总有意外,“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词人___________。
6.默写诗句:__________,寺临兰溪,_________。___________,松间沙路净无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休将白发唱黄鸡。
当前题号:1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浣溪沙》上阕描写了生机盎然的早春景象。(____)
2.“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这句的意思是:山脚下兰草的嫩芽泡在水中,松林间的小路清净无泥,傍晚时下了雨。(____)
3.《浣溪沙》是宋词,和唐诗相比,宋词的特点是句子有长有短,更注重音乐美。(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判断题 | 难度:0.99
熟读背诵诗文,完成下面填空。
1.这首诗中“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这两句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词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
2.“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这两句词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点明了好友此行是去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两句词中的“春”有两层含义,既指_________,也喻指________。
4. 江南水乡,风光旖旎。看,水面上波光粼粼,江边的山层层叠叠,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这两句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水比作______,把山比作_____。词人运用这样的比喻意在凸显(____)。
A.山水的柔美多姿。B.山水像人一样有情有意
C.作者内心的明朗欢喜。D.作者内心的郁闷愁苦。
6.“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一定要和春天同住。”这句话是词中的哪两句表述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默写:水是眼波横,______________。欲问行人去那边?______________。才始送春归,______________。若到江南赶上春,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熟读背诵诗文,完成下面填空。
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_______代词人_______。
2.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卜算子”是词的__________,“送鲍浩然之浙东”是词的_________。词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分别叫做_________和_________。
3.“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一句写了既送___________,又送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的留恋,对___________的深情。
4.本诗中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作者送朋友离去的时间的诗句是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______,上阕写_________________,含蓄地表达了_____________。下阕直抒胸臆,写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整首诗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B.“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一语双关,既指友人所去浙东的秀丽山水,又描绘了送别时脉脉含情的神态,表现对友人的深情。
C.“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写离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D.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作者再发奇想,希望和友人一起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对“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两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对朋友的不舍之情。
B.表达了词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C.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不舍之情。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对诗句内容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这是一首送别词,词题交代了送别友人的地点是浙东。
B.词的上片着重描写了送别时的情景。
C.词的下片借惜春表达了惜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王观对友人美好的祝愿。
D.全词充满奇丽的想象,情景交融。笔调轻松活泼,比喻巧妙别致,语言风趣俏皮。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蔷薇花开,说明夏天已经来临。(____)
(2)这首词描写的是夏季。(____)
(3)词人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达了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对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____)
(4)《清平乐》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词。(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判断题 | 难度:0.99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同时也蕴藏着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无奈,所以这是以乐写哀。
B.这首词写得跌宕起伏,词人希望有人知春去处,唤春归来;然无人知晓,于是词人寄希望于黄鹂能知春踪迹;遗憾的是黄鹂也飞过蔷薇花丛。
C.全词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在自问自答之中饱含词人忧怨、惆怅之情。
D.此词写于词人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老大无成,春风得意的往日一去不复返了。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课内阅读。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联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小题1】“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说明了_________。“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_______。“夜深千帐灯,“千帐灯”点明了____________
【小题2】风雪声之联耳更显出了____________,将士们睡梦被无情地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更加怀念____________
【小题3】发挥想象,写一写将士们可能会想到故乡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None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