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B.“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一语双关,既指友人所去浙东的秀丽山水,又描绘了送别时脉脉含情的神态,表现对友人的深情。
C.“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写离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D.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作者再发奇想,希望和友人一起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4-01 07:01: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小题1】读划横线的句子,我们知道,这首词是词人游蕲水__________(填地名)时所作。
【小题2】对这首词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七字既点出了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了兰溪之名的由来。
B.次句写漫步溪边,“松间沙路净无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润无泥”。苏轼将“润”改为“净”,更加突出了兰溪的洁净和一尘不染。
C.“潇潇暮雨子规啼”点出了净无泥的原因,同时又烘托出自己贬官黄州期间的凄凉环境和沉郁、悲凉的羁旅之情。
D.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
【小题3】______________”这几句中,我们能体会到词人苏轼不服老、乐观奋发的精神。
同类题2
课文内容回顾。
1.《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描写了
____
,从侧面描写了
_____
。
2.《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
________
朝诗人
__________
。诗中描写
_______
(季节)的景色,从“
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来。
3.《清平乐・村居》中,
_____
是词牌名,
____
是词题;“乐”的正确读音是
___________
。这首词的作者是
_______
朝词人
________
。词中描写了大儿正在
___________
,中儿正在
__________
,小儿正在
_______
的情景,展现了一幅
_________
。
4.《乡下人家》按照房前屋后的
_______
顺序和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三季,
__________
、傍晚、
__________
的
_____
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
__________
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
________
的美好品质。
同类题3
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浣溪沙》上阕描写了生机盎然的早春景象。(____)
2.“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这句的意思是:山脚下兰草的嫩芽泡在水中,松林间的小路清净无泥,傍晚时下了雨。(____)
3.《浣溪沙》是宋词,和唐诗相比,宋词的特点是句子有长有短,更注重音乐美。(____)
同类题4
默写***的《卜算子·咏梅》,并完成练习。
卜算子·咏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卜算子”是这首词的_________;“咏梅”是_______。
2.词的最后两句,使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
3.本词是借歌咏梅花的_______来抒发自己的_______,表现自己的_______。
相关知识点
阅读鉴赏
诗词曲鉴赏
体裁
词
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