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 。
【小题1】把诗句补充完整。【小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小题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首句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表现了主人不好客与冷漠。 |
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 情,而且景中寓理。 |
C.前两句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 |
D.这是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的别具一格的记游诗,和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达的意境很接近。 |
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
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
离梦杳如关塞长
(注释) ①水国:水多。②蒹葭(jiān jiā):水草名。③苍苍:深青色。④今夕:今晚。⑤离梦:离人的梦。⑥杳(yǎo):无影无声。⑦关塞:边关塞外,代指遥远的地方。
【小题1】送别诗抒写离别情绪,要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往往要借助独特的景物。从第一、二句能看出本诗是在______季所作,选取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都能够传递离情。【小题2】第三句诗的意思是:谁说友人千里之别从今晚就开始了?根据这句话的意思和语气可知道最后一句诗的意思是( )
A.离别后的梦无声无息,就像迢迢关塞一样绵长(有这样的梦相伴,我们如同没有分离)。 |
B.离别后连相逢的梦也杳无踪迹,它竟像迢迢关塞那样遥远(让我连离别的思念都无法寄托) |



半盏屠苏犹未举, 但愿人长久, 五月五日午,
灯前小草写桃符。 千里共婵娟。 赠我一枝艾。
中秋节•赏月 端午节•赠艾草 元日•饮屠苏酒,写桃符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①清明夜,碧砌②红轩③刺史④家。
独⑤绕回廊⑥行复歇⑦,遥听弦管暗看花⑧。
(注释)①胧月:明月。②砌:台阶。③轩:栏杆。④刺史:官名。⑤独:独自。⑥回廊:回旋的走廊。⑦行复歇:走走停停。⑧遥听弦管暗看花:听着远处的弦管乐声,默默欣赏着院中盛开的花。
【小题1】把杜牧的《清明》补充完整。【小题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写一写“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这两首诗虽然都写了清明节,但也有很多的不同点。时间不同,《清明》是________,《清明夜》是_______;天气不同,《清明》是_______,《清明夜》是____。读起来所感受到的情感也不同:《清明》是(______),《清明夜》是(______)。
①悠闲愉悦 ②悲痛绝望 ③淡淡的忧伤 ④强烈的不满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知道,古人在____________(传统节日)时有_________的习俗。
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诗句中可以体会到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1.《元日》的作者是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_。诗中描绘的是_________(传统节日)的景象,诗中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节日习俗。
2.爸爸独自一人在外地出差,恰逢中秋节,他想要发一条朋友圈表达自己的心情,可以引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是___________写的。我还能再写出这位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清明》一诗中写到的传统节日是___________,这个节日的习俗有(______)。
①赛龙舟 ②扫墓 ③踏青 ④吃粽子 ⑤登高 ⑥赏菊花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小题1】再写出两个“千*万*”式的词语:_____、_____。
【小题2】“曈曈”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对“新桃换旧符”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用新的桃子换下旧的桃子。 | B.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 |
C.把新的桃子换成旧的桃子。 | D.把新桃符换成旧桃符。 |
寒食①
[唐]韩翃
春城②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③斜。
日暮汉宫④传蜡烛⑤,轻烟散入五侯⑥家。
(注释)①寒食:节日名,清明的前一两天为寒食节。据史籍记载,晋文公火烧森林逼介子推出山,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②春城:春天的长安城。③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④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⑤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得宠的臣子可以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⑥五侯:指宦官近臣。
【小题1】从古诗和注释中可以知道,寒食节的习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2】读“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两句,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对“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民间禁火,受到皇帝宠爱的臣子却可以得到恩赐的燃烛,诗人这是在对腐败的政治现象进行委婉的讽刺。 |
B.有些地方禁火,有些地方传蜡烛,诗人这是在解释不同地方的寒食节有着不同的习俗。 |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小题1】节日不同,《元日》描写(____),《除夜雪》描写(____)。A.除夕 | B.春节 |
A.热闹欢快、万象更新 | B.宁静祥和、喜盼丰收 |
【小题4】习俗相同,都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节日习俗。但《元日》还描写了__________的节日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