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
在大森林里,一只豹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伤得很厉害。他一连好几天躺在床上,“哎哟哎哟”地叫着:“我不能再捕猎了,得赶快想个办法,我要饿死了。”他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豹装出快要死的样子,对树上的猴子说:“亲爱的猴子,你快去通知所有的动物,就说我得了重病,快要死了。让他们一个个来看我,我想和他们作最后的告别。”
猴子把豹的口信很快传给了森林里的动物们。大家都可怜豹,便一个一个地去看望豹。
鹿去了,袋鼠去了,野猪去了……乌龟( )住得远,走得又慢,( )落在了后边。当他慢慢地爬到豹的家门口的时候,突然发现地上动物们的脚印都朝着一个方向--只有进去的,没有出来的。他想了想,一下子明白了:“噢,原来豹的家是进得去出不来的呀!哼!我还是别去看他吧!”
躺在床上的豹听见门外轻轻的脚步声,心里暗暗高兴。但是,过了一会儿,脚步声越来越远,终于听不见了。
【小题1】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
【小题2】在( )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小题3】短文中共讲了( )个动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请你结合故事的内容,选出两个动物,分别对他们说一句话。
对( )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 )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如果你也是森林动物中的一员,遇到这种事,你会怎么做?把你的做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蚂蚁
我家墙角有一窝蚂蚁,我很喜欢观察它们。蚂蚁很聪明!经常到离家很远的地去找食物。有一次,我见一只黑蚂蚁找到了一小块鱼肉,但它自己怎么也拖不回家。后来,它就一溜烟地跑回了家,搬来了一大群的兵,最后,它们同心协力地把鱼肉拖了回去。
我经过长时间的观察,还发现: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中景物辨别 。如果把天空和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她们就会四散乱跑起来。
蚂蚁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回来时,( )它们闻到这种气味,( )能确定路线。我曾经用手指在蚂蚁爬过的路上画够一条横线,使得蚂蚁们都迷路了。我知道,可能是我手上的“怪味”将蚂蚁要走的路画断了的缘故。
【小题1】在短文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小题2】解释词语
同心协力:
缘故:
【小题3】说一说蚂蚁有哪写特点?
在我国青海省,有一条倒淌河。它发源于日月山,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真可谓“众河皆东流,惟我独西去”。
关于倒淌河有许多离奇的传说。有人说它是文成公主的思乡泪汇成的……地质学家揭示了它倒流的奥秘。
当青海湖刚形成时,位于湖西北的布哈河滔滔不绝地穿过青海湖,向东经现在的倒淌河注入古黄河。大约在13万年以前,湖水的出口处在新构造运动中强烈隆起,致使东部山脉突出,原来的河湖通道被堵死,布哈河下游的河道逐渐干涸成为谷地。而在东部新隆起的日月山上,无数条涓涓细流慢慢汇集起来,沿着干涸了的古河道,向低洼下去的青海湖流去,从而形成了现在的由东向西流的著名的倒淌河。
【小题1】在我国青海省,有一条倒淌河。它发源于_________,由____向____流入________,真可谓“众河皆东流,惟我独西去”。
【小题2】这是一篇________文,主要介绍了________的形成过程。
【小题3】这条河为什么叫做“倒淌河”?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小足球队
我的窗外是一条很小的巷子,在双休日,那里几乎整天传来兴奋的喊叫声和砰砰的踢球声。喊叫声自然是孩子们的。
那天,我走过巷口,突然一个孩子向我脚下扑来,我吓了一跳,定睛一看,扑的是足球。正是夏天,他穿着短衣短裤。地是水泥的,梆梆硬。
小家伙猛扑在地,胳膊居然没有擦破一点皮。
这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我在少年时代热爱的是乒乓球。路口放的是门板搭的简易的乒乓台,连网子也没有,两块砖头上搁一根竹竿,也打得兴致勃勃,也打得喊声四起,也打得不知道吃晚饭。那时候我的乒乓知识不少,懂得谁是一号种子、二号种子,甚至自己也想当“种子”。
我渐渐长大了。乒乓球种子没有当成,却成了一个足球迷。每逢电视转播球赛是一定要看的。我最喜欢看的是有中国队参加的比赛,一心盼着中国足球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有时候,我就想,中国足球的希望恐怕要寄托在青少年的身上了。有个成语叫愚公移山,鼓励我们不断努力。所以,看着巷子里的小小足球队,就有了盼头。
【小题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词语。
①形容兴头儿很高的样子。(_________)
②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_________)
【小题2】用“_____”画出文中的排比句。
【小题3】“乒乓球种子没有当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草偷偷地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小题1】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
【小题3】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景物本身没有思想感情的,但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文中有这样的例子,你认为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练被小男孩儿的真诚感动了,他把小男孩儿从树坑里拉上来,说:“我今天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礼物。”停了一下,他继续说:“明天你到我的训练场去吧。”
(1)划线句子还能有其他说法,请你至少写出3种。(3分)
①
②
③
(2)选文中“最好的礼物”是指 。(2分)
(3)教练为什么说这是“最好的礼物”?(3分)
琥珀
你知道什么是琥珀吗?琥珀是树脂的化石。很久很久以前,从树上分泌的树脂往下滴落时,正好落在某一个活昆虫上,比如落在蚂蚁、瓢虫、苍蝇等小昆虫身上,经过漫长的岁月,就形成了一个珍贵的生物标本化石。琥珀以其浑然天成的古朴庄重之美,湿润中透出典雅之气,深受人们的喜爱,而被誉为“蕴藏古史之宝”。为什么这样说呢?原来,琥珀的生成非常奇特─—琥珀是五千多万年前松树脂的化石,在琥珀这种石化的植物树脂里,常常包裹有植物碎屑和各种远古的小动物。在蜜汁般的色泽内,常常能发现一只苍蝇的翅膀,或者一个小小的甲虫,一丝一缕,清晰可见。可谓变化多端,异彩纷呈。
历史上另一个发现琥珀的国家是丹麦,已发现的最大琥珀矿位于俄罗斯。琥珀种类以产地区分,分为波罗的海琥珀、中国琥珀、多米尼加琥珀。按照透明度区分,又有老蜜、血泊和骨珀。老蜜指的是出土年代久远的琥珀,红橙色;血珀指的是出土久远的透明琥珀,颜色如同高级红葡萄酒的颜色;骨珀指白色的琥珀。
【小题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分(_____) 典(_____) 碎(_____) (_____)然天成 古(_____)庄重
【小题2】世界上目前发现最大的琥珀矿位于_________
【小题3】第一自然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小题4】用“ ”画出琥珀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的句子。
【小题5】按短文内容填空。
(1)以产地区分,琥珀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按照透明度区分,琥珀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请写出第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
珊瑚
大海退潮了。海面上露出了美丽的珊瑚,有红的,有白的,还有花的。它们一丛一丛,有的像鹿角,有的像扇面,有的像菊花,有的像树枝。
人们看到珊瑚的色彩这样美丽,形状这样奇怪,以为它们是长在海底的植物。其实它们不是植物,是珊瑚虫分泌出来的石灰质。
珊瑚虫是浅海里的一种小动物。它们生活在海底洁净的岩石上,只有几毫米大。它们长着花瓣一样的触手,触手中间有一个很小的“嘴”,猎取比它更小的生物当食物。它们不断地分泌石灰质,这些石灰质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美丽的珊瑚。
珊瑚虫一代又一代地在岩石上生长,繁殖,死亡。经过几万年,它们遗留下来的石灰质就成了珊瑚礁。再经过几万年,有的珊瑚礁露出海面,就成了珊瑚岛。我国的西沙群岛,就是由许多珊瑚岛组成的。
【小题1】在文中用“____”画出描写珊瑚样子的句子。【小题2】整体感知:这篇短文主要写了( )。
A.珊瑚非常美丽 |
B.珊瑚是一种小动物 |
C.西沙群岛是怎样形成的 |
D.珊瑚是怎样形成的 |
(1)珊瑚是什么?
植物( ) 动物( ) 石灰质( )
(2)哪个自然段描写的是珊瑚是怎样形成的?
第2自然段( ) 第3自然段( )
【小题4】珊瑚岛是怎样形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读了这篇短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提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只贝
一只贝,和别的贝一样,长年生活在海里。有一次,他们被送到海岸,当海水又哗哗地落潮去了,他们却被永远地留在沙滩,再没有回去。
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发现了好看的壳,捡起来,拿花丝线串着,系在脖项上。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它不漂亮,它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因为有一颗石子钻进了它的壳内,那是个十分硬的石子,无论如何不能挤碎它;又带着棱角;它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默默的忍受。
它被埋在沙里。海水又涨潮了;潮又退了;它还在沙滩上,壳已经破烂,很不完全了。
孩子们又来到沙滩上玩耍。他们又来寻找更漂亮的贝壳。一个小孩无意中一脚踢飞了这只贝,一颗闪光的东西——珍珠滚了出来。
大人说:“这是石子钻进贝里,贝用血和肉磨制成的。”
啊,那贝壳呢?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小题1】文中画线句子中的“这”具体指____。【小题2】“可怜”指这只贝_______________。“可敬”指这只贝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珍珠的形成过程给这只贝带来了带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从珍珠的形成过程中,你得到的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河象(节选)
科学家们假想了这头黄河象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大约两百万年前的一天,碧空万里无云,太阳炙烤着大地,蒿草丛似乎要燃烧起来了。远处,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鸵鸟走来走去。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流去。一群黄河象,在一头老年公象的带领下,扑踏扑踏地从远处走来了。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一望见前边有一条小河,它们就高兴地跑起来。老象跑在前头,最先来到了河边。它伸长了鼻子去吸河水,可是河水很浅,它够不着,只好又往前走了一步。它想,要是跨进水里,美美地饱喝一顿,再洗个澡,那才凉爽呢!老象的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石头往下一陷,它抬起的左脚来不及往回收,一下就踏进河里,踩在河底的淤泥上,深深地陷了进去。又烂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不一会儿,老象身子一歪,栽进河里。它使劲挣扎,但是越挣扎身子越往下陷。它抬起头呼救,但是水立刻向它的嘴里猛灌进去。紧跟在后边的象都停住了脚步,惊恐地望着在淤泥里挣扎的老象。它们吓得顾不上喝水,回头四散逃跑。陷在淤泥里的老象终于不能再动弹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象被冲积的泥沙掩盖起来。它的尸体腐烂了,可是骨骼和大牙慢慢地变成了石头一样的东西。
(有删改)
【小题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四散逃跑(______) 动弹(______)
【小题2】解释下面的词语。
假想: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这是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是因为___________而陷入淤泥中的。
(3)故事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前。
【小题4】科学家们的假想有什么依据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