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动小脑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
A.按时间的先后顺序B.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C.按地点变换顺序D.按事情的性质内容顺序
当前题号:1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阅读加油站
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如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最小。后来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1. 根据句子意思写词语。
不需要作多大的努力就能办到。(  )
2. 科学家能提高轮船航行速度的原因是( )?
A. 科学家仔细研究。
B. 科学家从鲸的外形得到启示。
C. 轮船船头是尖尖的。
3. “流线体”的形状是圆   尖,这种形状在水中受到的最小。
4. 这段话讲了是人类的“老师”。
当前题号:2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

美丽的晚霞

红红的太阳落山了,它收起余(辉晖),只剩下一个柔和、鲜艳的火球,颜色金黄透亮,就是技艺再高的画家也难以描绘。

太阳的身影消失了,只剩下一片神奇的、美丽的云,令人想到仙境,想到梦幻的世界。

我出神地望着,眼睛朦胧起来了,天空仿佛出现了一条龙。金色的龙。它上游下(窜串),吞云吐雾,喷吐出鲜艳美丽的水花,随着云彩移动,飞龙仿佛进入一片原始森林,看不见了。

森林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飞起一只洁白如玉,顶冠赤色的仙鹤。鹤背上,坐着一个头顶光亮,胡子洁白的老头儿,拄着拐杖,这不是动画片《哪叱闹海》的师傅──太乙真人吗?那么哪叱呢,他在哪里?哦,看到了,这不!一个坚实强健、系着红兜兜的小男孩,正张开双手,向他师傅飘去。

我从幻境中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好看的故事,一幅又一幅如画的美景。

当我回到现实中来时,晚霞已经消失。

【小题1】为短文中两处词语选择正确的字,打上“×”。
【小题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朦胧——_______________ 梦幻——_______________
【小题3】用“──”划出表示时间的变化的句子后给短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我”在梦幻里看到了哪些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
(1)文中的“出神”,表示看傻了的意思。(  )
(2)“飞龙仿佛进入一片原始森林。”中的“仿佛”一词改为“好像”句意不变。(  
(3)神奇”就是“神秘”的意思。(   )
当前题号:3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加油站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1. 根据意思写词语。
形容连为一体上升和下降。(  )
曲折延伸。()
2. 这一小节写的是课文题目中的“”。
3. 用 “”画出诗中的两个地名。
4. 诗歌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当前题号:4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加油站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凜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一尊卧佛长达15米,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神态各异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1. 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 形容权势显赫,令人生畏。   ( )
(2) 口中不停发出称赞的话语。(   )
2. 文中写的这些彩塑有什么特点?
3. 哪几句话直接描写这些彩塑的个性鲜明和神态各异呢?用“”画出。
4. 哪句话间接描写这些彩塑的个性鲜明和神态各异呢?用“﹏﹏”画出。 
当前题号:5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加油站
车到太平山顶,我登上瞭望台。一丝丝夜风迎面吹来,掠过山顶的树梢,又匆匆去亲吻那远方的灯火。眼下是林立如笋的摩天大厦和千千万万的灯火。
1.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意思。
(1) 天大厦( )
①接近②摩擦③研究
(2) 林立如(   )
①古代悬挂钟磬等乐器的横木②竹的青皮③竹子初从土里长出的嫩芽
2. 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上“√”。
(1) 作者观察的地点是在太平山脚下。  (  )
(2) 这段写了鸟瞰香港的夜色。    (  )
(3) 这段写了仰视香港的夜色。   (   )
(4)这段话写了俯视香港的夜色。(   )
3、这段话中夜风“”灯火,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当前题号:6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在线。
瀑布激出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奇景。
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我们自西顺着台阶往下走,一 直来到谷底。我们坐在水边的一块岩石上,离那道瀑布近得很,中间只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瀑布泻入谷底激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得多,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轰鸣,山谷回应。我们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我们久久地坐着,任凉丝丝的飞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打湿薄,薄的衣衫。我们聆听着訇(hōng)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离开潭边,我们循着石径登上溪旁的一个平台。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
1. 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闻:
A.听见;B.听见的事情;C.有名望的。
(1)瀑布激出的水花……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奇景。( )
(2)老李跟我们讲起了峨眉山的趣闻。( )
(3)“耳闻不如眼见”,我们要多走,多看。(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舒服——( )  壮观——( )
仿佛——( )  扩展——( )
3.黄果树瀑布与庐山瀑布相比有哪些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加油站
人们陶醉于周庄水乡,还因为它展示了千百年的历史和文化。据考证,周庄已有900余年的历史。小河上静卧的几座名桥也大都有四百年的历史。富安桥建于1355年。这座桥的桥身四侧都建有桥楼,遥遥相对,气势非凡,是江南水乡仅存的立体型桥楼合壁建筑,,现在桥楼依然保存完好,飞檐朱栏,雕梁画栋,古色古香。还有双桥、贞丰桥、福满桥……它们历经几百年的风雨,至今仍为人们提供着方便,守护着流水的温馨。看到这一切,人们不禁对勤劳智慧的建桥人发出由衷的赞叹。
1. 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句话?
2. 文中讲了周庄有桥、桥、___桥、桥。
3. 用“”画出描写富安桥的句子。
4. 这段话表达了人们对的赞美之情。
当前题号:8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加油站
这个任务是爸爸安排的。爸爸想让她从小学会看到人生的美好,并真心地感激。一个人常常感激,才会幸福,才会快乐,心灵才会充满阳光。'
1.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上“√”
(1) “才会”中的“才”的意思是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 )
(2) “美好”的反义词是“丑恶”。 (    )
(3) “爸爸想让她从小学会看到人生的美好”和“爸爸让她从小学会看到人生的美好”意思是一样的。(   )
2. 联系课文,说说爸爸安排的是什么任务。
3. 爸爸安排蓝蓝做这个任务的原因是什么?用“”画出相关的内容。
4. 联系课文,说说蓝蓝感激的第三件事是什么?她为什么要感激?
当前题号:9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练兵场
风筝
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在苇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做一个蝴蝶样的吧。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喊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那是我们村的水磨坊。
“那儿找过了吗?”
“没找过,说不定‘幸福鸟’就落在那儿呢。”大家说。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1. 根据意思写词语。
形容非常吃惊,脸色都变了。()
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样子。(   )
2. “幸福鸟”指的是; 
3. 文章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的情景。
4  风筝显然给童年的“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这些乐趣可以从文中孩子们的动作、神态看出来。做风筝时是“”;
放风筝的时候,“”;
线断以后,我们“”;
找风筝时,我们都“”。
当前题号:10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