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加油站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1. 根据意思写词语。
形容连为一体上升和下降。(  )
曲折延伸。()
2. 这一小节写的是课文题目中的“”。
3. 用 “”画出诗中的两个地名。
4. 诗歌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2-24 01:53: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检阅台
蔡侯纸
1957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郊的一座西汉古墓中,得到了一批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叠纸。这叠纸有八十八片,尺寸大小不一,最大的为十乘十厘米,最小的为三乘四厘米左右。由于这批纸是在灞桥发现的,所以称灞桥纸。这是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因此,可以断定,大约二千多年前我国就已有了植物纤维纸了。当然那时的制作是很粗糙和原始的。
如何把植物纤维纸从粗糙和原始变得更为精细些?这就得提到东汉时的蔡伦了。蔡伦是桂阳(今湖南耒阳)人。他于公元75年进京城洛阳皇宫当太监,后兼任“尚方令”。“尚方令”的职务就是监造和管理宫廷用品,也包括纸在内。这就使他有机会与造纸工匠进行接触,并因此熟悉了造纸的技术。当他看到造纸的技术不够理想时,便设法加以改良,把树皮、麻头、破布、破鱼网等都用来造纸。这些东西不只容易得到,而且比原来的原料更便于加工。加工的方法是:先把这些东西搅拌石灰,沤过,再放在石臼中舂,把纤维舂散,然后加水煮烂,掺和胶一类有粘性的物质,使纤维互相融合成浆糊状,再把浆用细篾均匀地捞出,让它干燥。这样便可得到纸了。
蔡伦用这种方法造纸,造出的纸比先前的好了。他于公元105年(东汉元兴元年)上奏给汉和帝,得到汉和帝的赞赏,并把他的造纸方法推广。因为他曾被封为龙亭侯,这种纸便称为“蔡侯纸”。
1.说明下面三个概念的意义以及来历。
植物纤维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灞桥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蔡侯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说明,如果去掉文中画“——”的词语,句意有什么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文章概括蔡伦在造纸史上的贡献以及影响。
贡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蔡伦的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作为一个离不开纸的学生,你怎样评价蔡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课外阅读。

有趣的小刺猬

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刺猬的四(肢 枝)很短,跑起来很快。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quán juǎn)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刺猬不仅用硬刺(保护 保卫)自己,还用它来搬东西呢!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bēi bèi)着瓜溜走了。

【小题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字词,用“√”画出来。
【小题2】文章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   ”画出来。
【小题3】我来露一手:根据短文填空。
刺猬的头________,眼睛和耳朵________,牙齿________,门牙________。它们的四条腿________,跑起来很快。爪子________、________。浑身长满了________。
【小题4】选一选:下列句子中哪个是打比方的?在括号里打“√”。
(1)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   )
(2)刺猬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   )
【小题5】想一想:仔细读读短文,看看刺猬的硬刺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课外阅读。

垂 柳

在北方广大地区,感受春意最早的乔木是垂柳。你看,在那冰雪初消的时候,不正是暗暗泛绿的柳芽把春意首先带到了人间吗?你再看,大多数树木久睡刚醒,而垂柳已将粒粒柳芽抽成万条柳丝,给人们送来了春天的气息。所以,诗人写道:“春色先以柳荫归“春风杨柳万千条”!

柳树(   )是最早的报春使者,(   )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树木。

柳树枝干坚韧,耐水湿,不怕风吹雨打,所以是一种十分理想的防洪护岸树种。

柳树木质轻柔,色泽褐红,纹理通直,是农具、家具和农家小型建筑的优良木材。

柳树还有其他用途。它到了化学家手中能炼出火药;在医学家手中,可作接骨夹板材料。

柳枝(   )纤细,(   )很有韧性。在农村老人、妇女手中,它又会变成柳篮、柳箱、簸箕等用具。就是柳芽、柳絮、柳叶的用途,也很广泛。如柳絮可作枕芯,也可作鞋垫。

柳树性喜潮,适应力强。我国南方,(   )是丘陵山地,一经扦插,它(   )能扎根生长,在一般情况下,十年左右,它就能长成高达几米,粗二三十厘米的浓荫大树。所以,人们常说:“无心插柳柳成荫。”如有意栽培,那它生长更快,对人的报答也就更多。

【小题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小题2】短文安排材料的依据是(   )。
A.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B.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段
C.按地点方位变化顺序分段
D.按事物的内容或性质分段
【小题3】找出文中的过渡段,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中画浪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列数字B.打比方C.举例子
【小题5】柳树的用途很广,简要列举它四个不同方面的作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本文从_________等方面来介绍柳树的,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5

(1)东岸的风光不同,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河边、山巅、岩石上、幽谷里,各种颜色、各种芳香的树木杂处一堂,茁壮生长;它们高耸入云,为目力所不及。野葡萄、喇叭花、苦苹果在树下交错,在树枝上攀缘,一直爬到顶梢。它们从槭树延伸到鹅掌楸,从鹅掌楸延伸到蜀葵,形成无数洞穴、无数拱顶、无数柱廊。那些在树间攀缘的藤蔓常常迷失方向,它们越过小溪,在水面搭起花桥。木兰树在丛莽之中挺拔而起,耸立着它静止不动的锥形圆顶;它树顶开放的硕大的白花,俯瞰着整个丛林;除了在它身边摇着绿扇的棕榈,没有任何树木可以同它媲美。
(2)被创世主安排在这个偏远的丛莽中的无数动物,给这个世界带来魅力和生气。在小径尽头,有几只因为吃饱了葡萄而醉态可掬的熊,它们在小榆树的枝桠上蹒跚;鹿群在湖中沐浴;黑松鼠在茂密的树林中嬉戏;麻雀般大小的弗吉尼亚鸽从树上飞下来在长满红草莓的草地上踯躅;黄嘴的绿鹦鹉、映照成红色的绿啄木鸟和火焰般的红雀在柏树顶上飞来飞去;蜂鸟在佛罗尼达茉莉上熠熠发光,而捕鸟为食的毒蛇倒挂在树枝交织而成的穹顶上,像藤蔓一样摇来摆去,同时发出阵阵嘶鸣。
1.第(1)段中画出最能概括第一段内容的句子。
2.第(2)段的中心句是:
3.选文第(1)段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是什么形态?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