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奉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子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的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阐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上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耶□□
【小题1】在第2自然段中的“□”内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小题2】孔子是怎样尊敬老子的?根据短文内容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孔子是如何评价老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读了短文后,你应该向孔子学习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篇课文主要写________受陷害被发配沧州途中来到________的庄上,被________所逼,与之比武,几招之内便使________倒于棒下,使之羞愧而去。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鲁智深原名鲁达,原是陕西渭州经略府的提辖,因为打死了恶霸镇关西,逃到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法名叫智深。后因整天违反戒律,酒后闹事,被送到大相国寺管菜园。
菜园附近住着二三十个(忙里偷闲 游手好闲)的泼皮,平日里常来偷菜。听说新来了一个和尚,商量着要闹他一番,给鲁智深来个(下马威 闭门羹)。泼皮们抢先下手,想把鲁智深弄到粪坑里。哪知鲁智深一身好武艺,这伙泼皮根本不是他的对手。鲁智深只三拳两脚就把为首的两个踢进了粪坑,其他的泼皮吓得纷纷求饶。
第二天,这伙泼皮拿着酒菜来向鲁智深赔礼。吃到半酣,只听门外大树上的乌鸦喳喳叫个不停,吵得人心烦。泼皮们嫌不吉利,要搬梯子上树去拆掉乌鸦的窝。鲁智深跟着他们来到树下,他打量了一下那棵粗壮的垂杨柳,把衣服一脱,弯下腰去,两手抱紧树干,腰一挺,竟把那棵大树连根拔了起来。
周围的泼皮全都惊呆了,半天说不出话来。他们纷纷跪在地上,拜鲁智深为师父,跟他学武。
【小题1】根据上下文,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用“√”标出来。
【小题2】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讲的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小题3】短文的第2自然段与第3自然段分别写了哪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读了本文,请你用一句话评价鲁智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运的秘密
有两个争论命运的年轻人,一时争执不下,就去向一位大师求教。
听了他们的表白,大师笑了笑说:“我曾在这两片土地里分别埋有一坛酒,等你俩把它们都找到时,你们就明白命运的秘密了。”
于是,他们便匆忙找起来。
一个人在这边用铲子刨了半晌,还不见酒坛的影子,就沮丧地停了下来。
另一个人在那边也用铲子刨,他不停地刨呀刨,几乎把土地翻遍了,累得汗流浃背,终于找到了一坛。这时,他见同伴还两手空空地坐在那儿,就到同伴那边继续刨,不久,又找到了另一坛。
“记住,孩子,命运的秘密就像找寻这两坛酒一样。”这时,大师平静地指着酒坛说,“命运对谁都是公平的,而有人什么也没找到,有人却找到了很多,这并非后者更幸运,关键是他更努力、更能坚持。”
英国小说家毛姆曾说:“人生实在奇妙,如果你坚持只要最好的,往往都能如愿。”每一种思想,只要持之以恒,百折不挠地加以贯彻,迟早都会梦想成真。
【小题1】两个争论命运的年轻人向大师请教,大师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了两个年轻人命运的秘密。
【小题2】第一个年轻人是怎么寻找的?用“横线①”在文中画出来。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另一个年轻人又是怎么寻找的?用“横线②”在文中画出来。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读了短文,你明白命运的秘密是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 与 “功”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__________(xiàn mù bù yǐ),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jí zào bù ān),巴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殊不知成功是由“成”与“功”两字组成的,成是功的积累,叫做“功到自然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学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檐楣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炸开一朵水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然而,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需奋斗就能达到的话,如果成功不是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成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耀人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吗?
李时珍__________(bá shān shè shuǐ),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搜集整理资料,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所以________坐着羡慕别人“成”,________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要经过花苞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需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成功是自私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平的,它会毫无保留地将满天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小题1】在横线上和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和关联词。
【小题2】仿照画线句子,你也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成”和“功”有着密切的关系,成是功的________,功是成的________。成功对于懒汉来说是________,对于奋斗者来说又是________的。
【小题4】文中举了哪几个事例说明“功到自然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水滴石穿”对你有什么启示?请你谈谈自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迪生用智慧救妈妈
在一个大雪天的下午,爱迪生的妈妈突然病了。晚上,爸爸请来了医生。原来,妈妈得的是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手术。
当时,家里没有电灯,油灯的光线很暗,用油灯照明做手术很危险,医生犹豫了。妈妈痛苦地呻吟着,爸爸无可奈何地搓着手,爱迪生站在一旁焦急地看着妈妈。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 爱迪生的手心攥出了汗水 突然 他眼睛一亮 说 医生 我有办法了 说完 爱迪生把所有的油灯都端了出来 医生看了看,摇摇头说:“这些灯围一圈挡手呀!”
谁知爱迪生又搬来一面大镜子,把油灯放在床头上,镜子放在油灯后,这样既不挡手,光线又亮。
医生顺利地做完了手术,高兴地说:“孩子,是你用智慧救了妈妈。”
妈妈醒来了,虚弱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爱迪生拉着妈妈的手,一本正经地说:“妈妈,晚上没有太阳多不方便,我要造一个晚上的‘太阳’。”后来,爱迪生通过努力,终于发明了电灯。
【小题1】给第2自然段缺少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小题2】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
焦急地( ) 一本正经地( )
痛苦地( ) 无可奈何地( )
【小题3】简要回答,爱迪生是怎样用智慧救了妈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读文中画“____”的句子,想象这时爱迪生的妈妈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你认为爱迪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你还知道爱迪生有过哪些发明?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迎着风浪前行(文题选用时有改动)
大地还在痉挛,灾难还在延续,每时每刻,都可能有同胞牺牲。生命在危机中,祖国在危机中。
但是,我们已经走出恐惧,因为我们已经看到希望。救人高于一切,救灾高于一切,已经成为整个国家的最强音。必须以举国之力拯救一切可以拯救的生命,已经成为全民族的共识。于是,十万救灾大军雷霆出击;于是,国家领导人冒着余震不断的风险,相继奔赴救灾第一线;于是,公共娱乐暂停,奥运火炬暂停,一切为救灾让路,一切为救人让路。
这其实是对生命的礼遇。这种对生命的礼遇,在国家哀悼日达到了最高峰。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所有的人都同时向逝者的亡灵默哀,所有的人都同时向生命的尊严低头。那一声声警报,是呜咽,是抽泣,但更是呼唤,呼唤我们重新体认人的尊严,呼唤我们重新体认生命的价值。
固然,从技术着眼,此次救灾亦非尽善尽美,但即便不乏瑕疵,亦无损此次全民族抗战的历史地位。它是以人为本这一现代执政理念发展的顶点,也是中国迈向现代国家的一个崭新起点。
北京奥运会的召开是多好的转型契机。中国现代化这锅百年老汤,是到煮开的时候了。一个民族的百年悲情,是到升华的时候了。人们原本以为,以北京奥运会为标志,中国正在抵达历史三峡的出口;谁知,大自然提前给中国出一一道难题,正如境外媒体评论的,中国人以高分通过了考试。汶川大地震与北京奥运会,一悲一喜,悲喜交集,中国能不能闯过去,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能不能凤凰涅槃,否极泰来,关键就取决于我们当下的选择。在这点上,此次抗震救灾无疑是成功的操练,应该可以坚定我们的信心和决心。
【小题1】汶川发生地震的时间是__________,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举行的时间是__________。【小题2】在汶川地震中我们为什么走出了恐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在抗震救灾中我国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在抗震救灾中你是怎么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这次抗震救灾中你的感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中国经历了“汶川”这样的大灾难,为什么奥运会还能成功召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武牧羊
西汉大臣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君主单(chán)于多次wēi xié( )利诱,许以丰厚的fènɡ lù( )和高官,劝其投降,苏武严词拒绝了。单于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kù xínɡ( )。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入一个露天的大地窖,断绝提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过了好几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qū fú( )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
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和一小群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它回到自己的国家。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上面的装饰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直到19年后,苏武才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小题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写出词语。【小题2】“严词拒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面对单于一次又一次的wēi xié利诱,苏武会这样说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先根据问题提示标画句子,再完成第(3)小题的填空。
(1)“单于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刑。”这里的”酷刑”指的是什么?(用“____”标出有关句子)
(2)面对酷刑,苏武是怎么做的?(用“____”标出有关句子)
(3)单于先许以高官厚禄,后又施以酷刑,他前后的做法可以用“__________”这个成语来形容。
【小题4】苏武的信念是什么?(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