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阅读

琥珀

你知道什么是琥珀吗?琥珀是树脂的化石。很久很久以前,从树上分泌的树脂往下滴落时,正好落在某一个活昆虫上,比如落在蚂蚁、瓢虫、苍蝇等小昆虫身上,经过漫长的岁月,就形成了一个珍贵的生物标本化石。琥珀以其浑然天成的古朴庄重之美,湿润中透出典雅之气,深受人们的喜爱,而被誉为“蕴藏古史之宝”。为什么这样说呢?原来,琥珀的生成非常奇特─—琥珀是五千多万年前松树脂的化石,在琥珀这种石化的植物树脂里,常常包裹有植物碎屑和各种远古的小动物。在蜜汁般的色泽内,常常能发现一只苍蝇的翅膀,或者一个小小的甲虫,一丝一缕,清晰可见。可谓变化多端,异彩纷呈。

历史上另一个发现琥珀的国家是丹麦,已发现的最大琥珀矿位于俄罗斯。琥珀种类以产地区分,分为波罗的海琥珀、中国琥珀、多米尼加琥珀。按照透明度区分,又有老蜜、血泊和骨珀。老蜜指的是出土年代久远的琥珀,红橙色;血珀指的是出土久远的透明琥珀,颜色如同高级红葡萄酒的颜色;骨珀指白色的琥珀。

【小题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分(_____)    典(_____)   碎(_____)   (_____)然天成   古(_____)庄重
【小题2】世界上目前发现最大的琥珀矿位于_________
【小题3】第一自然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小题4】用“ ”画出琥珀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的句子。
【小题5】按短文内容填空。
(1)以产地区分,琥珀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按照透明度区分,琥珀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请写出第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心有所悟。
(1)南极的一年分    季,即 季和 季。
(2)南极的植物有 。动物有
(3)在这里,常见的植物有两种。一种叫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长在石头上,一丛一丛的。这种黄绿色的植物长得极慢,有的品种长一厘米需要一千年!
这段文字从           四个方面介绍了地衣这种植物,为了说明它生长速度“极慢”,作者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
当前题号:2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心有所悟。
(1)《龙卷风》这篇课文的体裁是     。文章围绕着    
    两个方面介绍了龙卷风。龙卷风按类别可分为    
   两种。
(2)1896年8月19日下午□数万名度假的人挤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个海滩上□从远处观看一个海龙卷□那是一根直径四五十米□高一千多米的水柱□海龙卷的下方与沸腾的海水相接□直径可达一百米□天上与乌云相接的地方直径有二百多米□
①在□中给这段话加上标点。
②这段话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形象的写出了海龙卷比陆龙卷   
当前题号:3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课外阅读。

珊瑚

大海退潮了。海面上露出了美丽的珊瑚,有红的,有白的,还有花的。它们一丛一丛,有的像鹿角,有的像扇面,有的像菊花,有的像树枝。

人们看到珊瑚的色彩这样美丽,形状这样奇怪,以为它们是长在海底的植物。其实它们不是植物,是珊瑚虫分泌出来的石灰质。

珊瑚虫是浅海里的一种小动物。它们生活在海底洁净的岩石上,只有几毫米大。它们长着花瓣一样的触手,触手中间有一个很小的“嘴”,猎取比它更小的生物当食物。它们不断地分泌石灰质,这些石灰质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美丽的珊瑚。

珊瑚虫一代又一代地在岩石上生长,繁殖,死亡。经过几万年,它们遗留下来的石灰质就成了珊瑚礁。再经过几万年,有的珊瑚礁露出海面,就成了珊瑚岛。我国的西沙群岛,就是由许多珊瑚岛组成的。

【小题1】在文中用“____”画出描写珊瑚样子的句子。
【小题2】整体感知:这篇短文主要写了(  )。
A.珊瑚非常美丽
B.珊瑚是一种小动物
C.西沙群岛是怎样形成的
D.珊瑚是怎样形成的
【小题3】在正确答案的后面打“√”。
(1)珊瑚是什么?
植物(  ) 动物(  ) 石灰质(  )
(2)哪个自然段描写的是珊瑚是怎样形成的?
第2自然段(  ) 第3自然段(  )
【小题4】珊瑚岛是怎样形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读了这篇短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提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外阅读。

一只贝

一只贝,和别的贝一样,长年生活在海里。有一次,他们被送到海岸,当海水又哗哗地落潮去了,他们却被永远地留在沙滩,再没有回去。

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发现了好看的壳,捡起来,拿花丝线串着,系在脖项上。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它不漂亮,它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因为有一颗石子钻进了它的壳内,那是个十分硬的石子,无论如何不能挤碎它;又带着棱角;它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默默的忍受。

它被埋在沙里。海水又涨潮了;潮又退了;它还在沙滩上,壳已经破烂,很不完全了。

孩子们又来到沙滩上玩耍。他们又来寻找更漂亮的贝壳。一个小孩无意中一脚踢飞了这只贝,一颗闪光的东西——珍珠滚了出来。

大人说:“这是石子钻进贝里,贝用血和肉磨制成的。”

啊,那贝壳呢?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小题1】文中画线句子中的“这”具体指____。
【小题2】“可怜”指这只贝_______________。“可敬”指这只贝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珍珠的形成过程给这只贝带来了带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从珍珠的形成过程中,你得到的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延伸阅读。

黄河象(节选)

科学家们假想了这头黄河象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大约两百万年前的一天,碧空万里无云,太阳炙烤着大地,蒿草丛似乎要燃烧起来了。远处,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鸵鸟走来走去。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流去。一群黄河象,在一头老年公象的带领下,扑踏扑踏地从远处走来了。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一望见前边有一条小河,它们就高兴地跑起来。老象跑在前头,最先来到了河边。它伸长了鼻子去吸河水,可是河水很浅,它够不着,只好又往前走了一步。它想,要是跨进水里,美美地饱喝一顿,再洗个澡,那才凉爽呢!老象的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石头往下一陷,它抬起的左脚来不及往回收,一下就踏进河里,踩在河底的淤泥上,深深地陷了进去。又烂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不一会儿,老象身子一歪,栽进河里。它使劲挣扎,但是越挣扎身子越往下陷。它抬起头呼救,但是水立刻向它的嘴里猛灌进去。紧跟在后边的象都停住了脚步,惊恐地望着在淤泥里挣扎的老象。它们吓得顾不上喝水,回头四逃跑。陷在淤泥里的老象终于不能再动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象被冲积的泥沙掩盖起来。它的尸体腐烂了,可是骨骼和大牙慢慢地变成了石头一样的东西。

(有删改)

【小题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逃跑(______) 动(______)
【小题2】解释下面的词语。
假想: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这是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是因为___________而陷入淤泥中的。
(3)故事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前。
【小题4】科学家们的假想有什么依据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文回声壁。(16分)
秋天,树叶在风中飘落,像一群群蝴蝶飞向我们。我们  着筐,   着筢, 着,    着, 树叶, 成垛, 在上面 跟头, 下来 出那些漂亮的叶子。鲜红的,金黄的,串成长长的彩色叶链挂在教室里,满屋洋溢着丰收的欢乐。那许许多多留做标本的叶子,成了我们的珍宝:圆形的、条形的、 ……一一陈列开来。
(1)根据原文填空。(5分)
(2)你发现所填的词语都是    词,通过这些词语你能感受到什么?(2分)

(3)顿号在这里是什么作用?文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2分)

(4)从文中画出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 比作   ,形象生动。请你也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4分)
(5)读一读划线句子,作者为什么说“满屋里洋溢着丰收的快乐”? (3分)
当前题号:7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堂直播间。(7分)
(1)读了《绿叶的梦》,让我们从内心感受到,绿叶的梦是快乐的梦,因为  ;绿叶的梦是  的梦,因为   
(2)《芦叶船》这篇精读课文是作者对     的回忆。文章脉落清晰,层次分明,作者是“先回忆了     ,再详细回忆了     的情景,最后讲了“我”和表兄 ,芦叶船给我们带来遐想与希望。
当前题号:8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文回声壁。(11分)
从我家到学校有一里多路,要先往西走,过了小木桥,再沿着竖河往北走。这条竖河比一般的小河水面略宽一些,所以,我们常常在这里做芦叶船。大阔叶折成大篷船,小窄叶做小舢板。有时,还把三五片芦叶叠在一起,做成三桅帆、五桅帆的大船。我们在船底吐上一口唾沫,跑到小木桥上,把芦叶往河中央轻轻一放,保险翻不了船。船一下水,便顺着风儿开走了。我们就用芦叶卷起喇叭,呜啦呜啦地吹奏着,欢送它们远航。
(1)如果“唾”字我们不认识,应该使用    查字法,先查 ,再查 。“唾沫”的“沫”在这里应该读   。(2分)
(2)“我们”为什么常常在“竖河”做芦叶船?(4分)

(3)从划线句子中我们能感受到这些孩子们 的品质。(2分)
(4)“我们”仅仅是送这些船儿远航吗?船儿带走的还有什么?请你试着说一下。(3分)
当前题号:9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快乐阅读吧。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落  叶
贾平凹
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的,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上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风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
法桐的欢乐,一直要延长一个夏天。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一片落去。法桐就消瘦起来,寒碜起来,变得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嶙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
我觉得这很残酷,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想:可怜的法桐。
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而且还十分的幼稚呢。原来法桐的生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在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着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停滞,没有老化。而目标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了。
(1)把文中描写法桐美好形象的句子用“  ”画出来;描写法桐枯瘦败落的句子用“  ”画出来。
(2)第1自然段中作者抓住了法桐叶子的 特点。
(3)“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
   
(4) “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上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风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这句话把  比作   ,还比作  。这样生动形象的句子我也会写:     
当前题号:10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