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凿:撞击。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若:好像;等闲:平常,随便
清白:指高尚节操。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
人间:人世间。
【小题1】写一写,这首诗的前两句的意思。)

 
【小题2】说一说,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作者有哪种高尚的品质。
   
  
当前题号:1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品味茶香
来,喝一口香茗,浓浓的味儿会让你醉倒在安溪这幅民族风情画里。
不知何时起我们的祖辈就靠着这满山满坡葱翠过日子。从绿中采摘下生活的希望,从绿中揉出汁来繁衍一代又一代。现在,我们双手接过这生命的种子,改革开放的大潮又一次掀起饮茶的巨浪。港台澳茶商来了,海内海外游客慕名来了,世界来了,沿着“乡”品着“香”。看,“铁观音”抚慰了多少思乡的海外游子;“黄金桂”给多少人带来温馨的祝福;“本山”使多少人记住了自己的根……他们带走了大包小包的情谊,留下一个一个的金元宝。
是啊,“茶叶”这一历久弥新的概念已深深地扎根在每个乡民的心底。安溪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滋润着它的生长、发展;它同样以一腔热血回报着每一个喝安溪水长大的人,充盈着每一双渴望富裕的朴实的茶农的眼睛。“高大的楼房挂在茶树上,奔驰的小车也挂在茶树上”,这正是茶叶在我县的真实写意。
来,远方的朋友,让茶香伴你一生,与你一路同行。
(1)先写出本文提到的茶叶品种,再写出其他品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的词语:
朴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天独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___”画出表示祝福的话。
(4)写出你对“高大的楼房挂在茶树上,奔驰的小车也挂在茶树上”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品味茶香,品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内阅读。
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作汤作菜,配荤配素,无不适宜。苦辣酸甜,随心所欲。“它洁白,是视觉上的美;它柔软,是触觉上的美;它香淡,是味觉上的美。”
豆腐可和各种鲜艳的颜色,奇异的香味相配合,能使樱桃更红,木耳更黑,菠菜更绿。它和火腿、鲥鱼、竹笋、蘑菇、牛尾、羊杂、鸡血、猪脑等没有不结缘的。当你忙碌或食欲不振的时候,做一味香椿拌豆腐,或是皮蛋拌豆腐,小葱拌豆腐佐餐,都十分可口。时间允许,做一味麻辣烫三者兼(    )备的好麻婆豆腐,或煎得两面焦黄的家常豆腐,或毛豆烧豆腐,绿的碧绿,白的洁白,只颜色就令人醉倒了。假如就一碗蒸(    )得松松软软的白米饭,只此一味,不令人百尝不厌么?它像孙大圣,七十二变,却傲然保持着本体。
江苏有句谚语:“吃肉不如吃豆腐,又省钱又滋补。”豆腐的蛋白质含量是牛肉和猪肉的一半,但是价钱却便宜多了,豆腐的脂肪是植物性的,和肉类所含的动物性脂肪不同,吃了不会引起血管硬化或心脏病等毛病。难怪有许多人说豆腐是‘植物肉’了。又因为它含极少量碳水化合物,所以也适宜减肥的人吃。豆腐中的钙质含量和牛奶相同,特别适合孕妇和发育中的婴幼儿吃。
【小题1】上面文字选自《    》。
【小题2】在括号里为加点字写上正确的拼音。
【小题3】写出近义词。适宜—— 保持——   写出反义词。奇异—— 忙碌——
【小题4】指明修辞方法。
(1)它洁白,是视觉上的美;它柔软,是触觉上的美;它香淡,是味觉上的美( )
(2)江苏有句谚语:“吃肉不如吃豆腐,又省钱又滋补。”(  )
(3)它像孙大圣,七十二变,却傲然保持着本体。(  )
(4)只此一味,不令人百尝不厌么?(  )
【小题5】文中第二自然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小题6】概括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写在下面。
  
 
当前题号:3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外阅读。
东坡肉
在不少饭店菜谱上,都有这样一道菜:东坡肉。这道菜向来点食率不低,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从北宋时期流传下来的传统菜,最早出自大名鼎鼎的苏东坡之手。
在1000多年以前的一天,苏东坡家里来了客人,他就烹制自己喜欢吃的猪肉待客。猪肉下锅,加入水和调料,以微火慢慢煨着。他便和客人下棋,两人对弈,兴趣甚浓,直至终局,苏东坡才猛然想起锅中之肉。他原以为一锅猪肉定会烧焦,急忙进厨房,却顿觉香气扑鼻。揭锅一看,块块猪肉色泽红润,形整不散,软烂如腐。此菜端上餐桌,客人和他尝罢,都觉得这菜汁浓味醇,肥而不腻,十分可口。苏东坡由此受到启发,便经常烹制这道菜,有客待客,没客自食。
苏东坡喜欢吃猪肉,又善于烹制猪肉菜肴,再加上他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黄州人民十分敬仰他,便以他的名字为他创制的这道菜命名:东坡肉。
后来,有厨师在创新传统菜时,独出心裁——在“东坡肉”里加了两种蔬菜原料:冬笋、菠菜,取“冬”的同音“东”和“菠”的谐音“坡”,命名为“东(冬)坡(菠)菜”。这样的新做法不离传统名菜基础,依旧“以人名菜,以人传菜”。
【小题1】在括号里填上“的、得、地”。
饭店( )的菜谱   慢慢( )地煨着
传统( )的名菜   烧煮( )得软烂
【小题2】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点食(lǜ  shuài) 肥而不( nì  mì)
【小题3】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①形容名气很大。(    )
②熟透了,便像豆腐一样柔软。(    )
③天下闻名。形容名声极大。(    )
④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
【小题4】概况苏东坡第一次做“东坡肉”的过程
【小题5】你还知道哪些和苏东坡有关的美食,在下面写一写。
当前题号:4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老虎拿人有哪三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松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0.99
讨论题
1、老虎拿人有哪三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松怎样制服老虎的?运用哪些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课外阅读。

三打白骨精

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历尽艰辛,来到宛子山前。在宛子山波月洞内,有一个千年尸魔白骨精,凶残、狡猾并善于伪装,为使自己长生不老,它一心想吃唐僧肉。它利用孙悟空外出巡山的机会,先后变成上山送斋的村姑与朝山进香的老妪,花言巧语使唐僧和八戒上了当,可两次均被孙悟空识破并打死它的化身。然而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

白骨精第三次化为一个老丈,利用唐僧面慈心软、善恶不分的弱点,三施攻心计,孙悟空一再揭露其妖怪面目,而唐僧执迷不悟,不仅不准孙悟空去打这个妖怪,还念紧箍咒来惩戒孙悟空。孙悟空为了取经,忍住痛苦,终将老丈打下深涧。

白骨精又假冒佛祖名义从天上飘下素绢,责备唐僧姑息孙悟空。唐僧盛怒之下写下贬书,孙悟空恳求师父收回成命,唐僧不允,孙悟空只得返回花果山。孙悟空走后,白骨精将波月洞化成天王庙,唐僧、沙僧中计就擒,八戒乘隙逃走,去花果山请孙悟空来救师父。回来的途中,孙悟空打死前去赴宴的白骨精之母金蟾大仙,自己变成老妖模样来到洞内,伺机搭救师父。在宴前,孙悟空为用事实教育唐僧,设计诱使白骨精重新变化成村姑、老妪和老丈的模样,使唐僧目睹妖怪的本来面目,唐僧幡然悔悟。这时,孙悟空现岀本相,消灭了白骨精及众妖魔。

【小题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写下来。
能言善辩——(____________) 一意孤行——(____________)
【小题2】请你用两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下列人物。
唐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悟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骨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白骨精分别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模样来迷惑唐僧,最后又假冒佛祖名义迫使唐僧____________,自己_______________。
【小题4】孙悟空是怎样使唐僧认识到妖怪的本来面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你还读过其中的哪些故事?请写出几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内语段精读。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甲]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乙]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小题1】把下列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瞑目 所在 石碣
石碑 闭上眼睛    地方
【小题2】选一选,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
A.动作描写B.语言描写
[甲]句:_________ [乙]句_________ 
【小题3】这一段文字表现了石猴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一)
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就都跑了
(1)给这段话加上标点。
(2)“野兽”指的是__________。表达了苏联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3)小孩这样回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那个最先听到夜莺叫的凝神地站着,好像钉(dīng  dìng)在那里似(shì  sì)的。他注意数(shǔ  shù)着一声一声的鸟叫:“一、二、三、四……”一边数一边用手打着拍子。
夜莺的叫声停止了。“32个鬼子……”那个人说。只有游击队员才知道这鸟叫的意思。接着传来两声杜鹃叫。“两挺(tǐng  tǐn)机关枪。”他又补充说。
(1)在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上画“√”。
(2)夜莺和杜鹃的叫声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一声夜莺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一声杜鹃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两个省略号,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一、二、三、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个鬼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第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飄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小题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__)的芦苇     (____________)的苇絮
(___________)的芦花     (____________)的白雪
【小题2】芦花村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小题3】画线的句子把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
【小题4】这段话交代了小英雄雨来生活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