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外阅读。
东坡肉
在不少饭店菜谱上,都有这样一道菜:东坡肉。这道菜向来点食率不低,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从北宋时期流传下来的传统菜,最早出自大名鼎鼎的苏东坡之手。
在1000多年以前的一天,苏东坡家里来了客人,他就烹制自己喜欢吃的猪肉待客。猪肉下锅,加入水和调料,以微火慢慢煨着。他便和客人下棋,两人对弈,兴趣甚浓,直至终局,苏东坡才猛然想起锅中之肉。他原以为一锅猪肉定会烧焦,急忙进厨房,却顿觉香气扑鼻。揭锅一看,块块猪肉色泽红润,形整不散,软烂如腐。此菜端上餐桌,客人和他尝罢,都觉得这菜汁浓味醇,肥而不腻,十分可口。苏东坡由此受到启发,便经常烹制这道菜,有客待客,没客自食。
苏东坡喜欢吃猪肉,又善于烹制猪肉菜肴,再加上他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黄州人民十分敬仰他,便以他的名字为他创制的这道菜命名:东坡肉。
后来,有厨师在创新传统菜时,独出心裁——在“东坡肉”里加了两种蔬菜原料:冬笋、菠菜,取“冬”的同音“东”和“菠”的谐音“坡”,命名为“东(冬)坡(菠)菜”。这样的新做法不离传统名菜基础,依旧“以人名菜,以人传菜”。
【小题1】在括号里填上“的、得、地”。
饭店( )的菜谱   慢慢( )地煨着
传统( )的名菜   烧煮( )得软烂
【小题2】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点食(lǜ  shuài) 肥而不( nì  mì)
【小题3】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①形容名气很大。(    )
②熟透了,便像豆腐一样柔软。(    )
③天下闻名。形容名声极大。(    )
④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
【小题4】概况苏东坡第一次做“东坡肉”的过程
【小题5】你还知道哪些和苏东坡有关的美食,在下面写一写。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12-11 03:28: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外阅读。

陈毅的故事

陈毅五岁半就在一家书塾里读书。他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同学们都称他“小神童”。

一天,书塾的毛老师来到陈毅家,看到他正在灶前一边烧火一边看书。因为他看书入了迷,火烧得太旺了,锅里透出了煳味儿。妈妈刚从井边洗菜回来,发现米饭烧煳了,气得火冒三丈,抄起刷子,就往灶前冲去。□不要打孩子□毛老师连忙劝阻口饭烧煳了□可以将就吃□这孩子专心用功□我就喜欢□说着,毛老师又亲切地对陈毅说:“以后做事,要多多留心!”陈毅点点头。毛老师从陈毅手里拿过那本书看,原来是一篇还未教的课文,他已经用笔在上面画了许多圈圈点点。毛老师惊奇地问:“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陈毅回答说:“打圈圈的,是懂得的;打半圈圈的,不太明白,等老师讲明白了,再打圈圈;打墨点的,是生字。”原来陈毅每次听课前,总要把新的课文先预习一下,把生字和不懂的词勾画出来。听课时,他格外留心,抓住不懂的地方,便直接向老师提问。毛老师十分高兴地称赞道:“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今天我总算发现了你学习成绩好的‘秘诀’。同学们称赞你是‘小神童’,说你天资聪明,其实更重要的是你勤奋,你真正懂得了‘学问学问,多学多问’的道理!”

【小题1】在文中“□”内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小题2】同学们称陈毅是“小神童”的原因是________。
【小题3】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老师总结的陈毅学习成绩好的“秘诀”的语句。
【小题4】“学问学问,多学多问”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这真是一个特别棒的学习方法。请给大家分享一下你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的好的学习方法:__________。
【小题5】文中画“____”的句子把妈妈生气时的动作写得生动极了,你能将妈妈高兴时的动作写出来吗?至少要用上3个表示动作的词哦!
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轻松加油站
少年***
韶山流传着***(shào shǎo)小时乐于助人,大公无私的许多动人故事。
***八岁进私塾馆。私塾中午不放学,学生得自带午饭。但是家境贫困的同学,连早餐都半饱半饥,哪里吃得上中饭?***不忍心,常分些饭菜给穷苦同学吃,有时干脆全让出去,自己却忍着饥饿,到傍晚才得一顿饱餐。一次母亲惊奇地发现孩子吃饭狼吞虎咽,食量倍增,生怕弄出了什么病来。儿子悄悄地把事情的底细告诉了母亲,母亲用慈爱的目光肯定了孩子的举动,并从此给孩子的中餐格外多带些,以分些给穷孩子吃。
有一年天寒地冻,冰冻近月。***在上学路上遇到一个衣着破烂单(bó báo),冻得发抖的同学。他默默为穷同学叹气,想了想后,毅然把自己身上一件半新夹袄脱下来,披在那个同学身上。这事直到第二年春,母亲翻晒冬衣时,发现少了儿子的夹袄,怕自己忘了洗刷收捡去询问儿子时,***才告诉母亲:“送给人家了。”
第一站
我能用“√”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第二站积累词语。
(1)把文中的成语积累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能写出含有一对反义词的成语。
例:天寒地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站 我能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站   用“    ”画出短文的中心句。说一说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少年时代的哪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拓展阅读。
________________
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王珐说:“你善于鉴别人才,尤其善于评论。你不妨从房玄龄等人开始,都一一做些评论,评一下他们的优缺点,同时和他们互相比较一下,你在哪些方面比他们优秀。”
王珐回答说:“孜孜不倦地办公,一心为国操劳,凡所知道的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去做,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龄。常常留心于向皇上直言谏议,认为皇上能力德行比不上尧舜很丢面子,这方面我比不上魏征。文武全才,(    )可以在外带兵打仗做将军,(    )可以进入朝廷搞管理担任宰相,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李靖。向皇上报告国家公务,详细明了,宣布皇止的命令或者转达下属官员的汇报,能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在这方面我不如温彦博。处理繁重的事务,解决难题,办事井井有条,这方面我也比不上戴胄。至于批评贪官污吏,表扬清正廉署,疾恶如仇,好善喜乐,这方面比起其他几位能人来说,我也有一技之长。”唐太宗非常赞同他的话,而大臣们也认为王珐完全道出了他们的心声,都说这些评论是正确的。
【小题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孜孜不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疾恶如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小题3】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____”上。
【小题4】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最佳答案。(    )
A.王珐所做的评论大家都很赞同,只有皇帝不高兴。
B.王珐的评论引起大臣们的不满。
C.皇帝的用意是考察王珐鉴别别人的能力,借以激励王珐。
D.从王珐的评论中可知,唐太宗善于纳谏,却不了解他们。
【小题5】王珐具体评论了哪几个人?概括说说他们有哪些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

吹泡泡

小时候,我玩儿过很多游戏,其中最爱玩儿的是吹肥皂泡。

阴雨时节,不能到山上海边去玩儿,母亲就教我们在廊子上吹肥皂泡。她说阴雨时节,天气潮湿,肥皂泡不容易破裂。我们把用剩的肥皂头儿,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溶化。然后用一根细竹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来,吹成一个又轻又圆的泡儿。再轻轻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竹管上落下来,慢悠悠地在空中飘游。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它们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这肥皂泡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清澈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还会裂成两三个玲珑的小球,四散纷飞。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弱的球儿,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零乱。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不久,这五彩的薄球,就无声地散裂了,又变成肥皂水落下来,水珠洒到我们眼睛里。大家都赶忙低下头揉眼睛,揉出了眼泪。

那一个个球儿,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地吹出来的。它们轻轻地飞起,那么圆润,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借着扇子的轻风,它们一个个飞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目送着它们,我们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小题1】“我”小时候最爱玩儿的游戏是________。玩儿这个游戏选择的时间是__________,因为这时候天气潮湿,肥皂泡不容易破裂。
【小题2】文章第(____)自然段写出了这个游戏是怎么玩儿的,主要抓住了人物的(____)来描写。
A.二B.四C.动作D.心理
【小题3】第三自然段,作者既关注了肥皂泡的美丽样子,如_____________;又写了“我们”的表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把写游戏过程中的体会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同类题5

阅读理解

赶海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每当唱起这支歌,便不由自主地想起赶海的趣事。

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有幸跟爸爸去青岛旅游,爸爸说要带我去赶海,我爽快地答应了。我们赶到海边,刚巧开始退潮,海水哗哗地往回流,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我兴(奋、愤)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还有的捡贝壳……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hēi),一只小螃蟹被我们抓住了!我高兴得跳起来,那边一个小伙伴儿,正埋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原来是一只小螃蟹不甘束手就擒(qín),正东逃西(窜、串)哩。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áo)夹住了他的手。咦,怎么我的脚也痒(yǎnɡ)痒的?我(底、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lǔ)。(再、在)也神气不起来了。

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满(载、裁)而归,我也提着“战利品”跟着爸爸往回走。海风吹(拂、佛)着,我感到舒服极了。我一边走,一边哼(hēnɡ)起了最爱唱的歌:“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

【小题1】用“\”画去括号中不恰当的字。
【小题2】短文中的“武将”指______________;“战利品”指______________
【小题3】写句子。
有的……有的……还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假如有机会,你打算去赶海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