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课文内容填空
(1)春雷和柳树__________了。
(2)我和______________一起玩耍。
(3)我种下一棵小树,我要和它一起__________。
(4)课文中 唤醒了柳树。
当前题号:1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内阅读
春雷柳树说话了,
说着说着,
小柳树呀,醒了。
春雨给柳树洗澡了,
洗着洗着,
小柳树呦,软了。
【小题1】这段文字共有()句话。
【小题2】填一填。
( )跟柳树说话 ( )给柳树洗澡
【小题3】春天到了,还有哪些事物发生变化?请你写下来。
当前题号:2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快乐阅读。
小树与奖章
稻草绳,绑呀绑,我给小树穿衣裳。
秋风呼呼吹得急,别让小树着了凉。
小树对我点头笑,好像把我来夸奖。
轻轻撒下金树叶,给我挂个大奖章。
【小题1】“我”为什么要给小树穿衣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小树给“我”大奖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快乐阅读。
蔬菜儿歌库
小辣椒,真漂亮,穿红戴绿俏模样,有的细长脑袋尖,有的胖胖肚子圆。
南瓜兄弟长得胖,摸一摸,硬邦邦,等它换了黄衣裳,大家搬它进厨房。
番茄人人爱,个个红又圆,看起来像灯笼,吃起来酸又甜。
胡萝卜,地下长,身子细长好营养,维生素有A、B、C,多吃身体长得壮。
1.这首儿歌向我们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蔬菜。
2.这些蔬菜中,我最喜欢吃________,因为________。
3.你认为各种蔬菜都要吃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内语段阅读。

朋友,从崩(kuì ɡuì)毁灭中,救出中国来,从帝国主义恶魔生吞活剥下,救出我们垂死的母亲来,这是刻不容缓的了。但是,到底怎样去救呢?我想,欲求中国民族的独立解放,决不是哀告、跪求、哭泣所能济事,而是唤起全国民(zònɡ zhònɡ)起来斗争,都手(chí zhí)武器,去与帝国主义进行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将他们打出中国去,这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也是我们救母亲的唯一方法,你们说对不对呢?

【小题1】把括号内的错误读音用“\”画去。
【小题2】辨别形近字再组词。
缓(    )  唤(    )  垂(    )
援(    )  焕(    )  陲(    )
【小题3】文中说“这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唯一的出路”指什么?请用 “____”画出来。
【小题4】结尾的两个“唯一”的意思是(  )。
A.只有这一种途径能救中国
B.没有其他选择了,只能如此做下去
【小题5】本段用问句结尾的作用是(  )。
A.产生疑问,引起下文
B.引起读者的共鸣
C.再次强调所说的内容
当前题号:5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课文中的语段,按要求做题。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小题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è wù)  子(zhuǎ zhǎo)
【小题2】用横线画出描写鬼子动作的词语,这些词语表现了鬼子的
【小题3】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选一选。(  )
A.敌人痛打雨来。B.雨来很可怜。
C.敌人很凶。D.雨来受伤了。
当前题号:6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品析句子,再仿写句子。
1.河里长着很多芦苇。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这是对故事发生环境的描写,一方面展示雨来家乡_________,另一方面为下文雨来_______做了铺垫。
仿写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___________,渲染了______的气氛。用红色做背景,衬托雨来“牺牲”时的________,表达对雨来___________________。
3.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写一句话,用上几个表示动作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小兵张嘎(节选)

嘎子喜欢和藏在隔壁养伤的八路军战士老钟玩,听老钟讲打鬼子的故事。老钟送他一把做工精巧的木制小手枪,可嘎子多么想拥有一支真正的手枪啊!

一天鬼子冲进村里,抓走了老钟,奶奶也被日本鬼子打死了。夜里,嘎子逃出村子,踏上了寻找八路军的道路。他想给奶奶报仇,并要救出老钟。后来,嘎子找到区武工队,成为一名小侦查员。

这天,鬼子突然又进了村。嘎子发现有两个伪军单独进了区队长隐藏的院子。他就把他们引进屋里,俘虏了他们,然后再出去查看鬼子的情况。

嘎子推开门,只见两条黄色的影子正在院里晃,再一看,可不是两个日本鬼子吗?前面那个挎把洋刀,背个图囊,还是个官儿呢。嘎子一惊,失声叫道“哎呀,两个鬼……”“子”字还没出口,他急忙改口高叫道:“奶奶!有两个太君进院啦!快准备饭啊!”只听屋里微微的一阵响,传来区队长装出的奶奶的声音:“嘎子,好好把太君往屋里请。”

那两个鬼子不待请,已经大踏步闯了过来,嘴里还洋腔怪调地说着:“小孩,你的鸡蛋有,家里有?”

“家里有,里面请吧!”嘎子闪开身子,给他们让路。这时,他发现那个军官腰里挎着个皮盒子,一支手枪把翘在外面。一霎间,他那馋虫似的小舌头,一连在嘴角上舔了好几下。

两个鬼子一面咕噜着,一面“咔咔”地上了台阶,跨进屋去。嘎子靠向门,也操着日本腔说:“太君,西屋里干净,那里歇歇的干活!”一个鬼子见西屋里的门帘垂着,就挺起“三八式”,去挑西屋的帘子。帘子一起,只听“咔嚓”一声,鬼子应声倒地。鬼子军官“哇呀”一叫,回头就跑。说时迟,那时快,嘎子见他要跑,急忙“咣当”把门一关,鬼子军官身子才窜出半截,便夹住了后腿,一个嘴啃地,栽在台阶上。接着,从屋里冲出一个战士,“啪”地就是一枪,那鬼子军官就骨碌碌滚下台阶去了,手里的枪,也摔出去一丈多远。

就连老鹰抓小鸡也没有这么快,小嘎子飞身扑过去,一下就把“王八盒子”抢在手里了。他的心是怎样在沸腾啊,什么过年放炮,什么赶会逛灯,怎么比得上他此刻的快乐呢?

【小题1】“栽”在字典里的解释有:
A.栽种;B.插上;C.硬给安上;D.跌倒。(填序号)
栽在台阶上(______)  栽培(______)
【小题2】如果要给节选的这部分内容选个题目,你觉得哪项合适?(  )
A.杨家府请君入瓮,挑帘战鬼子
B.韩家大院单刀赴会,扰乱敌营
C.初生牛犊不怕虎,假枪挟真枪
【小题3】读节选内容的画波浪线部分,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读完节选内容,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嘎子?在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后面打上“√”。
A.淘气顽皮(  )B.机智勇敢(  )
C.临危不惧(  )D.灵活善变(  )
E.坚强乐观(  )F.爱枪如命(  )
当前题号:8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百多年前,奥地利军队入侵意大利,意大利军队奋起反抗。由于人少,他们的指挥部被奥地利军队包围了。
奥地利军队从三面向指挥部发起猛攻,意大利军队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侵略军的进攻。但奥地利军队人多炮猛,意大利军队伤亡惨重,渐渐抵挡不住了,急需有人出去请求增援部队。
一位少年鼓手说:“让我去吧!”守卫队的大尉指挥官写了一封信,交给少年鼓手,然后用绳子把他从大楼的窗口吊下去。少年鼓手揣着大尉的信,躲过敌人的监视,猫着腰,飞快地向山坡下跑去。
不一会儿,少年鼓手被奥地利哨兵发现了,随即一阵猛烈的炮火向他射来。少年鼓手不幸中弹倒下了。他咬紧牙关,忍着剧痛,冒着敌人的炮火,爬过山坡。这时,血一滴一滴地洒在他爬过的草地上。
爬过山坡,他又拼足力气站起来,一跛一拐地跑过田野,来到部队的驻地,把大尉的求援信交给了一位军官,便倒了下去。
这位军官一看信,立即派出骑兵,飞速赶去增援。守卫队大尉一看援军来了,便指挥部队出击,两军前后夹攻,侵略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指挥部的围困解除了。
(1)给这篇文章加一个题目(写在文章前的横线上)。
(2)这篇课文记叙了(  ),歌颂了(  )。
(3)分段,概括段意。
(4)解释词语。
①增援:
②落花流水:
当前题号:9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内阅读。
理想的风筝 (节选)
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我想,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1)选出对这段话主要内容的概括正确的选项(    )
A.刘老师追风筝。
B. 刘老师感觉到生命的强壮。
C. 刘老师爱逞强。
(2)文中“故意”一词对表现人物形象的好处是:
(3)“理想的风筝”究竟寄托着刘老师什么样的理想呢? 请选出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  )
A.对生活的热爱。
B. 生命的顽强。
C. 自信乐观。
A.天真可爱。
(4)为什么说那圆木棍功德无量?

当前题号:10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