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内阅读。
理想的风筝 (节选)
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我想,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1)选出对这段话主要内容的概括正确的选项(    )
A.刘老师追风筝。
B. 刘老师感觉到生命的强壮。
C. 刘老师爱逞强。
(2)文中“故意”一词对表现人物形象的好处是:
(3)“理想的风筝”究竟寄托着刘老师什么样的理想呢? 请选出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  )
A.对生活的热爱。
B. 生命的顽强。
C. 自信乐观。
A.天真可爱。
(4)为什么说那圆木棍功德无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3-19 06:43: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她在自己的生活中织下了一个厚厚的茧。
那是用一种细细的,柔(rèn)的若有若无的丝织成的。是痛苦的丝织成的。
她埋怨、气恼,然后就是焦急,甚至折磨自己。她想用死来折磨自己,同时也用死来对这突不破的网表示抗议。
但是,她终于被疲劳征服了,沉沉地睡去。她做了许多梦,那是关于花和草的梦,是关于风和水的梦,是关于阳光和彩虹的梦,还是关于爱和追逐以及生儿育女的梦……
在梦里,她得到了安定和欣慰,得到了力量和热情,得到了关于生的可爱。
当她一觉醒来,突然明白,能(zhěng)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于是,她使用牙齿,把自己吐的丝一根根咬断,咬破自己织的(jiǎn)。果然,新的光芒向她投来,云(xì)间的阳光刺激着她的眼睛。新的空气,像清新的酒使她陶醉。
她简直要跳起来了!
她简直要飞起来了!一伸腰果然飞起来了,原来就在她沉睡的时候,背上长出了两片多彩的翅膀。
从此,她便记住了这一切,她把这些告诉了子孙们:
你织的茧,得你自己去咬破!
蚕,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下来。
【小题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注音的汉字。
rèn
zhěng
jiǎn

柔________
________救
________
云________
 
【小题2】“蚕,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下来”这句话的意思是指________。
【小题3】在“新的空气,像清新的酒使她陶醉”这句话中,作者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用________比喻________。
【小题4】各用一个成语概括前五段和后六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能够表达文章中心的那句话是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

梅兰芳练功

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小时候,是个有志气、有毅力的孩子。梅兰芳曾进入“云和堂”学戏,拜吴菱仙老先生为师。吴先生对梅兰芳的要求很严,有时还采取十分严苛的训练方法,但梅兰芳总是按老师要求的那样,努力完成练功任务。当时,吴先生最厉害的一手是跷功。他搬来一条板凳,上面放着一块砖头,让梅兰芳脚踏两根半米长的高跷站在砖头上,并要求站一炷香的工夫,起初,梅兰芳站上去总是战战兢兢,不到三分钟,就腰酸脚疼支撑不住了。可他刚跳下来,又必须马上再站上去,因为一炷香烧不完,是不准下来休息的。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梅兰芳的腿都站肿了。

经过一段时间基本功的训练,梅兰芳的跷功有了很大的长进。但他没有满足,又积极主动地设法增加训练难度。秋去冬来,他在庭院里找块地方浇了一个冰场,冰面光洁如镜,人走上去都免不了摔跤,可梅兰芳偏偏要踏上高跷,到冰场上去跑圆场。高跷本来重心就高,支撑面又很小,再加上冰滑,梅兰芳经常摔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吴先生看了有些怜惜和心疼,就对梅兰芳说:“休息几天再练吧!”梅兰芳却坚决地说:“先生,你不是常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先生无奈,只好让他继续练下去。

冰上踩跷的功夫,使梅兰芳受益甚大。他晚年时曾多次说:“幼年练踩跷,颇以为苦,但使我腰腿力量倍增。我在六十多岁时仍然演出《醉酒》《穆柯寨》一类刀马花旦戏,就不能不说是当年严格训练跷功的好处。真可谓‘不受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啊!”

【小题1】梅兰芳是著名的________艺术家,曾拜____________老先生为师,练习过____________功夫。
【小题2】从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我们感受到梅兰芳先生小时候练功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冰上踩跷的功夫,使梅兰芳受到了什么益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不受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还可换成另一句谚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课外类文阅读。

蜘蛛是怎样结网的

我家附近有一座小山,山上长满了杂草、灌木和高大的树木。夏天的晚上,我和小伙伴们常到这里来玩“藏猫猫”。那时我就发现,这里树与树之间常挂着一张张薄薄的、银白色的网。有时一些小虫掉到网上,便被粘住,无论怎样挣扎,再也飞不了了!这时就有黑色的蜘蛛慢慢地爬过来,从容地把小虫吃掉。这有趣的画面吸引了我,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想:这网是怎么织成的呢?它又是用什么织的呢?

长大以后,我仍常常想起小时候的疑问。一天,我又到山上去,忽然,我看见一只蜘蛛正在两棵树间来回爬。我急忙悄悄地拨开树丛,走过去,在离那两棵树不远的地方站住,静静地看着。只见那蜘蛛从一棵树上它的立脚点,引出许多根长度足以到达对面的长丝,于是这些丝就顺风飘呀飘,好像几条透明的带子飘在空中,然后,它时刻用脚去触触蛛丝的固定点。最后,它发现一根丝拉不动了,这根丝已经缠在对面的树上,“天索”架成了。像房子的栋梁一样,它在这条定为蜘蛛网的支撑线上,来来回回再粘几条丝,把它弄成一条粗“缆”。接着又在这条粗“缆”下方,平行地架设第二条“缆索”。蜘蛛爬来爬去,网就在这两条“缆索”上架起来了。

我高兴极了,我终于搞清了蜘蛛是怎样织网的。可是,蜘蛛网的长丝又是从哪来的呢?我的疑问还没有完全解决,只好求教于书本了。我回到家里,找出《十万个为什么》仔细地看起来。原来,蜘蛛肚子末端有几对“纺织器”,蜘蛛丝就是从纺织器的小孔里流出来的。蜘蛛丝的成分是蛋白质,它和蚕丝相像,刚流出来时还是一种发粘的“胶水”,当它一接触空气,马上就变硬而成为丝了。

【小题1】蜘蛛是怎么结网的?在文中用“____”画出来。
【小题2】蜘蛛丝是从哪来的?用“  ”画出来。
【小题3】作者通过什么方式弄清楚了蜘蛛结网的?又通过什么方式了解了蜘蛛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