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试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乙]沧州刘士玉孝廉,有书室为狐所据。白昼与人对语,掷瓦石击人,但不睹其形耳。知州平原董思任,良吏也,闻其事,辄自往驱之。方入书室,忽檐际朗言曰:“公为官颇爱民,亦不取钱,故我不敢击公。然公爱民乃图好名不取钱乃畏后患耳故我亦不避公。公休矣,毋多言取困。”董狼狈而归,咄咄不怡者数日。刘一仆妇甚粗蠢,独不畏狐。狐亦不击之。或对语问其故,狐曰:“彼虽下役,乃真孝妇也。鬼神见之犹敛避,况我曹乎?”刘乃令仆妇居此室。狐是日即去。

(《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 ①知州:官职名称②取困:自取尴尬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淫慢则不能精 (2)年与时
(3)或对语问其    (4)狐是日即
【小题2】用“ /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然 公 爱 民 乃 图 好 名 不 取 钱 乃 畏 后 患 耳 故 我 亦 不 避 公。
【小题3】请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鬼神见之犹敛避,况我曹乎?
【小题4】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述刘士玉“令仆妇居此室"的原因。
当前题号:1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B.非学无以广才(广大的才能)
C.淫慢则不能励精(振奋精神)
D.年与时(疾行,指迅速逝去)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淫慢不能励精/思而不学
B.静修身/刀劈狼首
C.夫君子行/久,目似瞑,意暇甚
D.学须静也/匹不可夺志也
【小题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信,表现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
B.“静以修身”强调了安静的环境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
C.“学须静也”表明只有心无旁骛,潜心专一,才能深入思考,精研学问。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静”的重要性。
当前题号:2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节选自刘备《遗诏敕后主》)

【小题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非宁静无以远____
(2)年与时____
(3)慢则不能励精____
(4)人意智____
【小题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小题3】(甲)文作者立足于“静”,论述了____和____两个方面的内容。
【小题4】(甲)(乙)两文均是诫子名篇,请你分别谈谈从两文中获得的启示。
当前题号:3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小题1】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夫君子行/久,目似暝,意暇甚。(《狼》)
B.非淡泊无以明/博学而笃(《论语 子张》)
C.意与日去/相委而(《陈太丘与友期行》)
D.将复何/其家穿井(《穿井得一人》)
【小题2】本文阐述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说说作者认为修身养性的途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认为。
当前题号:4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速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小题1】下列朗读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理由:突出静与俭的意义。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理由:“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理由:强调否定的意思。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理由: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
【小题2】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诫子书 诫:告诫。B.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激励。
C.非志无以成学 志:立志。D.年与时驰 驰:消失,逝去。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小题4】《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文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子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宁静无以远(_____________________)
(3)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B.在书信的前半部,他则以慈父的口吻淳淳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C.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作者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鲜明地突出了做人治学的经验。
D.“悲穷守庐,将复何及”一句是以父亲身份告诫儿子要珍惜光阴,努力成才,为社会所用。
当前题号:6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小题1】解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1)非学无以广才  广(__________)    (2)非无以成学  志(__________)
(3)年与时 驰(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砺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小题3】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作者通过概述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在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忌荒唐浮躁,只有这样才可以做一个可以治国接世之人。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C.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D.《诫子书》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表明作者望子成龙,愿其达官显贵。
当前题号:7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各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 (2)意与去_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小题3】下面对文段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小题4】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
【小题5】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当前题号:8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贻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节选自《说苑·立节》)

(注)①衣(yì):穿。②敝衣:破旧的衣服。③邑:封邑、封地。④修衣:添置衣物。⑤反:同“返”,返回。⑥奚:疑问词,为什么。⑦不我骄:即“不骄我”,不对我显露骄色。⑧足:足够。⑨全:使……得以保全。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当前题号:9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墨者有钜子腹䵍,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䵍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矩子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钜子:墨家学派领袖被称为“钜子”。②腹䵍:人名。战国时墨家学派领袖。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B.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C.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D.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当前题号:10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