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小题1】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夫君子行/久,目似暝,意暇甚。(《狼》)
B.非淡泊无以明/博学而笃(《论语 子张》)
C.意与日去/相委而(《陈太丘与友期行》)
D.将复何/其家穿井(《穿井得一人》)
【小题2】本文阐述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说说作者认为修身养性的途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认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2 01:44: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历史故事,感人物精神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郗超与谢玄①不善。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岐④,又虎视淮阴⑤。于是朝议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⑥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⑦,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注释)①郗(xī)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 ②苻(fú)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③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④梁、岐:地名。⑤淮阴:淮河以南地区。⑥桓宣武:即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⑦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于是朝议玄北讨()(4)必济事()
【小题2】翻译下列语句。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小题3】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断句
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小题4】郗超认为谢玄率师讨伐苻坚能够成功的依据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小题5】在(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请根据文段的内容对两人作简要评价。诸葛亮:    郗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出师表》)

翻译下列句子。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

(乙)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①,率取数十倍以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②,岁满不持一砚归。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③,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故人亲党皆绝。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垄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注)①缘贡:趁着进贡的机会。②才足贡数:仅仅满足进贡数量。③峭直:严厉刚直。
【小题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此悉贞良节之臣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率取数十倍以权贵
(4)平居无私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使楚》)
B.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故人亲党皆绝 当余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D.奉命危难之间 刻唐贤今人诗赋其上(《岳阳楼记》)
【小题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小题4】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1)(甲)文第2段主要追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2)两文同述为政与做人之道。诸葛亮建议后主要   ,包拯告诚后世子孙要   。(各用一个4字短语回答)
(3)请用(甲)文中一个词(短语)概括包拯这个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