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欲有甚于生者甚:厉害 |
B.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得到 |
C.万钟于我何加焉加:增加 |
D.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B.学而不思则罔 |
C.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 D.朝而往,暮而归 |
A.作者将鱼与熊掌进行对比,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 |
B.作者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 |
C.屈原纵使路途再漫长,也要上下求索,终遭奸臣毁谤,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怀着悲愤投入汨罗江。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孟子舍生取义这一主张。 |
D.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 |
(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译文: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万钟于我何加焉而山不加增 |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复前行,欲穷其林 |
C.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D.是亦不可以已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小题3】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小题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②故患()有所不辟也
③蹴()尔而与之 ④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2分)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小题3】作者在文中赞扬和批评了怎样的人?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出文段中所缺的句子。
(1) (2) (3) (4)
【小题2】解释句中划线词语。
(1)可以辟患 (2)蹴尔
(3)穷乏者得我 (4)乡为身死而不受
【小题3】翻译。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小题4】文首用人们对鱼和熊掌做取舍的现象打比方引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这种论证方法叫什么?
【小题5】“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两个事例在性质上成相反性,以此特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叫什么?
【小题6】议论文中根据论点联系实际而提出的希望、措施等叫结论,本文中哪一句体现了作者的希望?
【小题7】请你用当今两个性质相反的事例替换掉 “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两个事例,你会换成哪两个?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公输》)
【小题1】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小题2】词语理解。
(1)解释下面划线字的含义。
①遂逐齐师() ②公问其故()
③望其旗靡() ④公输盘诎()
(2)请选出划线字与例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成语。
①例句:既克,公问其故A.克己奉公B.克敌制胜____
②例句:以牒为械A.为民请命B.下不为例____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虽杀臣,不能绝也。
【小题4】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选出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得之则生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
B.舍生而取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D.二者不可得兼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 |
A.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你给你吃。 |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
C.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
D.贤者能勿丧耳:(只不过)贤者能不丢掉它罢了 |
A.为了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作者以“鱼”比喻“生命”,以“熊掌”比喻“正义”,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地比喻“舍生取义”。 |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这种本性”,即“羞恶之心”;用原文句子说就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
C.“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
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 |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下面加点字调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不为苟得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B.万钟于我何加焉因使唐雎使于秦 |
C.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D.生,亦我所欲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
【小题3】第①段画线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具体指 (用原文的话回答)
【小题4】第②段作者先列举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论证了“ ”比“ ”更重要的观点,然后指出“ ”是失其“本心”的表现,提出“是亦不可以已乎”的告诫。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
(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小题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1)故患有所不辟也(
(3)今谓人曰(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小题3】甲乙两文各论述了什么观点?试说说论证的思路。
【小题4】(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甲)富贵不能淫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丈夫之冠也 (帽子) |
B.得志,与民由之(遵从) |
C.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
D.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
A.女子之嫁也 |
B.此之谓大丈夫 |
C.系之衣带间 |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小题4】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永①之氓(méng)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③湘水。中济④,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⑤。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⑥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选自柳宗元《哀溺文》)
[注释]①永:永州,唐辖境,相当于今湖南省零陵、东安和广西全州一带。②氓:老百姓。③绝:横渡。④中济:渡到河水中间。⑤不能寻常:游不了多远的意思。⑥货:财货,这里指钱。【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故不为苟得也
③吾腰千钱
④何不去之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舍生而取义者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皆以美于徐公 |
C.行道之人弗受 是以谓之“文”也 |
D.万钟于我何加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B.而/乡邻之生日/蹙 |
C.士/不可以不/弘毅 | D.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小题5】读了(甲)(乙)两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