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资治通鉴•唐纪

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行乱其所为 乱:
于虑     衡:
③创业与守成难 孰:
④征与吾共天下 安: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3)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何相似之处?
当前题号:1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乙)李牧者,赵之良将也。常居雁门,备匈奴。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起,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

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赵王强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选车得一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四,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单于闻之,率众来入,李牧为奇阵,大破匈奴十余万骑。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飨(xiǎng):用酒食招待、②入盗:入侵。③收保:收拢人马物资退入营堡。“保”通“堡”。④让:责备。⑤彀者:射手.⑥悉勒习战: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已而细柳军。(______)
(2)其将可袭而虏也。(______)
(3)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______)
(4)赵王强使兵。(______)
【小题2】用“/”号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2处)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2)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小题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刻画主要人物,请各举一例具体分析对比手法的作用。
当前题号:2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乙)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雅阴侯,指韩信。②鞅鞅:通“怏怏”,不满意、不服气、郁闷失意的样子。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上自军(2)介胄之士不拜(3)何为为我(4)如我能几何
【小题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2)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小题4】请结合(乙)文内容具体分析韩信的主要性格特征。
当前题号:3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细柳军,军士吏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卿子冠军,这里指宋义。宋义是上将军,为军中之冠,故称“卿子冠军”。“卿子”是尊称。②当阳君,指黥布(也叫英布),后来归了刘邦,被封为淮南王。③蒲将军,他与当阳君当时都是项羽的部下。④甬道,通道。⑤辕门,古代军营的大门。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军士吏甲  
(2)天子
(3)项羽乃引兵渡河
(4)诸将皆从上观
【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已而细柳军/父命 (《富贵不能淫》)
B.成礼去/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C.示士卒必死/ 顺为正者(《富贵不能淫》)
D.绝甬道/帝感诚(《愚公移山》)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2)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
【小题4】读史使人明智,你从周亚夫和项羽身上分别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
当前题号:4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选自《吕氏春秋》,北京出版社,2006年7月版)

(注)①己亥:中国农历用“天干”“地支”来纪年。60 年为一周期,周而复始。己亥是 其中的一年。
【小题1】请用“/”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各划一处)
(1)得一人之使 (2)夫“己”与“三”相近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其家穿井_____________ (2)丁氏曰_____________
(3)子夏晋_______________ (4)己亥也_____________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有闻而传之者。
(2)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小题4】两文告诉了我们什么共同的道理?
当前题号:5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甲)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乙)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丙)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小题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风起/材施教B.去后乃/纷沓来
C.与友行/遥遥无D.入门不/无所
【小题2】翻译文中三处划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不久,天空中忽然下起了雪,谢安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理解:谢安出于和小辈们讲解、讨论文章义理的目的把家人们聚集起来,又因为忽然下雪而临时起意,就眼前的雪景发问,引出了后文小辈们的精彩回答。
B.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翻译:友人便生气地说:“你的父亲真不是人啊!他和人相约同行,却先离开了。”
理解:友人没有及时赴约,还当着元方的面辱骂陈太丘,所以哪怕友人在被指出错误后马上悔改了,也无法改变他是个不知礼数的人的事实。
C.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元方说:“您和我的父亲约定正午出行。等到正午时分,您没有到,就是没有信用;当着人家儿子的面谩骂他的父亲,就是不懂礼数。”
理解:友人迟到并当着元方的面辱骂了陈太丘,这触犯了元方所认同的社会行为准则的底线。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
【小题3】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形象都是丰富的。通过梳理相关的细节,会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请阅读《咏雪》和以下(链接材料),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谢安的人物形象。(至少答出两个方面)
(链接材料)

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甚喜,不觉屐齿之折。

(节选自《晋书·谢安传》)

注:①[玄]东晋名将,谢奕之子,谢安之侄。②[坚]苻坚,十六国时期前秦政权君主,一度统一北方与东晋南北对峙,曾发动淝水之战想消灭东晋,但最终败给谢玄。所谓“破坚”,即关涉这场战役。③[竟]结束,完毕。④[户限]门槛。 ⑤[屐齿]木屐底下凸出像齿的部分。
当前题号:6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太祖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绣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

(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①太祖:指曹操。②比:连续。③之:指张绣,东汉末年的军阀。④诩:贾诩,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⑤促:赶快。⑥亟(ji):赶紧。⑦敌:对手。⑧纵:纵然。
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以”与“绣以精兵追诩军”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物喜,不以己悲
B.意将遂入攻其后也
C.策之不其道
D.寡人欲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当前题号:7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太祖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绣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

(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①太祖:指曹操。②比:连续。③之:指张绣,东汉末年的军阀。④诩:贾诩,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⑤促:赶快。⑥亟(ji):赶紧。⑦敌:对手。⑧纵:纵然。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
当前题号:8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太祖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绣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

(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①太祖:指曹操。②比:连续。③之:指张绣,东汉末年的军阀。④诩:贾诩,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⑤促:赶快。⑥亟(ji):赶紧。⑦敌:对手。⑧纵:纵然。
从两文相关的论述看,(甲)文中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在政治上和军事各是什么?你怎样评价(乙)文中的贾诩?
当前题号:9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狄青为枢密副使,宣抚广西。时侬智高守昆仑关。青至宾州,值上元节,令大张灯烛,首夜燕将佐,次夜燕从军官,三夜飨军校。首夜乐饮彻晓。次夜二鼓时,青忽称疾,暂起如内。久之,使人谕孙元规,令暂主席行酒,少服药乃出,数使人劝劳座客。至晓各未敢退忽有驰报者云:“是夜三鼓,青已夺昆仑矣。”

(选自《梦溪笔谈》)

(注)①抚:朝廷派遣大臣赴某一地区传达皇帝命令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②侬智高:宋朝壮族首领。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起兵反宋,自称仁惠皇帝。③燕:通“宴”,宴请。④孙元规:宋朝会稽人,为湖南安抚使兼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安抚使。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小信未
(2)小大之
(3)使人劝劳座客
(4)青忽称
当前题号:10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