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选自《吕氏春秋》,北京出版社,2006年7月版)

(注)①己亥:中国农历用“天干”“地支”来纪年。60 年为一周期,周而复始。己亥是 其中的一年。
【小题1】请用“/”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各划一处)
(1)得一人之使 (2)夫“己”与“三”相近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其家穿井_____________ (2)丁氏曰_____________
(3)子夏晋_______________ (4)己亥也_____________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有闻而传之者。
(2)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小题4】两文告诉了我们什么共同的道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02 05:07: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周宅酆、镐,近戎人,与诸侯约,为高葆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候之兵皆至,褒姒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兵数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候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酆(feng):古代地名。在今陕西省户县东。镐(hào):古代地名,在今陕西西安西南。周朝曾经建都在这两个地方。②高葆:堡垒类的建筑物。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去后至(________________) (2)下车之(___________________)
(3)褒姒大(________________) (4)数击鼓(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诸侯兵数至而无寇
【小题3】(甲)文中的“友人”已经知错,“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为什么?
【小题4】结合(甲)(乙)两文,请你谈谈对“守信”的看法。

同类题2

(甲)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子墨子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墨子·公输》,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故称布衣。
B.公输盘设攻城之机变 九:九种(攻城的方法)。
C.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
D.在宋城上而待楚矣 寇:入侵。
【小题2】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挺剑起 行十日十夜至于郢
B.杀臣,不能绝也 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C.夫专诸刺王僚也 子墨子九距
D.仓鹰击殿上 子墨之闻,起
【小题3】下列各项是对两则文言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表现的都是面对强敌,要避免战争除了理直气壮、义正辞严、不畏强暴外,更重要的是艰苦的实践精神,只有把道义与实力结合,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B.(甲)文“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根本原因是“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C.(乙)文楚王“吾请无攻宋矣”是因为“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D.(甲)(乙)两文从写作方法看都用了对比手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读后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同类题3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乙南、汉又阴,无陇断焉。

(乙)《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①吾远游冀、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的名称。③曩:以往,过去。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山北之塞
(2)杂然相
(3)固不可
(4)吾远游冀、雍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如土石何  ②帝感
B.①年九十 ②焉置土石
C.①甚矣,汝不惠 ②何老
D.①始一反 ②无陇断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小题4】这两则故事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

同类题4

比较阅读《大道之行也》和《桃花源记》节选,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选贤能(通“举”,选拔)
B.男有,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
C.盗窃乱而不作(小偷)
D.货其弃于地也(厌恶)
【小题2】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道之行也》的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B.“天下为公”是说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有公心,为人民多做好事。
C.《桃花源记》选段写了渔人进入桃花源,看到源内优美的环境,源中人快乐、幸福、安定的生活,并体会到他们的心情。
D.“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不太合乎实际。桃花源人是秦朝时进入此“绝境”的,是与外人“间隔”的。从秦到晋太元年间有五百多年,桃花源外的人衣着变化很大,桃花源中人衣着不可能“悉如外人”。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小题4】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