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节选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吾孰(shú)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小题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 服:衣服B.明日徐公来 明日:第二天
C.窥镜而自视    窥镜:照镜子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爱
【小题2】下面选文中的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D.皆以美于徐公
【小题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先介绍邹忌是一个美男子,为下文写与徐公比美做铺垫。
B.妻、妾、客的问答从不同角度真诚赞美了邹忌的美丽。
C.邹忌从妻、妾、客的赞美中悟出真言不易的道理。
D.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当前题号:1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甲文:邹忌入朝见威王,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文: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桡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

(《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①闬:念à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③曲桡:桡,念á.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④说:念ì,劝说,说服。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⑥卜:念ǔ,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⑧为大事:这里指造反。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小题1】解释下列词语。
①门庭若市:    ________
②面刺:    ________
③不相说:    ________
④走:    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②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小题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________
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
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D.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闬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
【小题4】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
【小题5】甲乙两文中齐威王的故事,蕴含着什么道理?
当前题号:2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小题。(1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肉 食 者 谋 之    (2)弗 敢 加 也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4分)
(1)小惠未(  )    (2)小信未(  )  (3)公将之(    )    (4)而衰(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4】选文详略得当,详写_________,略写_________,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4分)
【小题5】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3分)
当前题号:3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故逐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小大之 : (2)吾妻之我者  
(3)望其旗 : (4) 寡人之耳者 
【小题2】下面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战 属予作文记之
B.皆于齐   于是入见威王
C.鼓作气   而或长烟
D.望其旗靡,逐之   所欲有甚于生者,不为苟得也
【小题3】以下选项对于原文划线句子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翻译:小的信用不能被神灵所信服。
理解:这是曹刿和庄公关于治理国家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治理国家的先决条件。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翻译:第一次击鼓可以振作士气;第二次会减弱;第三次就穷尽了。
理解:这句话强调了气势最初时最旺盛的道理。如今我们经常用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一鼓作气”来形容做事时要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C.王之蔽甚矣。
翻译: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
理解:这是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的结论,以此来讽谏齐王。
D.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翻译:次日,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觉得徐公不如自己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理解: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邹忌对自己的形貌非常满意,有自恋倾向。
【小题4】曹刿和邹忌的劝诫都是成功的。曹刿入朝见国君,以“_______”引导国君一步步思考,逐渐认识到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邹忌则用了类比的方法,让国君形象地认识到_______的重要性。(第一空用原文,第二空用自己的话。)
当前题号:4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中牟: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②德化:用道德来教化。③袁安:河南太守,是鲁恭的上司。④阴:暗中。
【小题1】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何
A.我酌油知之B.不疾也
C.所来者D.必分人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又何焉(参与)B.小大之(监狱)
C.随恭行阡陌(田间小路)D.久留扰贤者耳(白白地)
【小题3】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节奏应为:肉食者/谋之。
B.(甲)文中曹刿请见鲁庄公,通过三问三答,使鲁庄公认识到作战要依靠人民。
C.(甲)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体现了执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乙)文“重德化,不任刑罚”体现了执政者注重德治。
D.(甲)(乙)两文的表达方式略有不同,(甲)文主要运用描写,(乙)文主要运用抒情。
【小题4】把(乙)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
【小题5】(甲)(乙)两文都刻画了典型的人物形象。结合(乙)文,请具体说明选文是如何刻画鲁恭的?
当前题号:5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史记》)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公将之   鼓:________ (2)而衰 再:_________ 
(3)望其旗   靡:________ (4)而其粮道  绝:_________ 
(5)秦悉之   坑:________
【小题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小题3】[甲]文段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齐师不是“纵奇兵,佯败走”。(用原文语句填空)
【小题4】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言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
当前题号:6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下列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内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人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会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齐伐我(将领)B.又何焉?(参与)
C.必以(实情)D.小大之(诉讼事件)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未能远谋B.小惠未
C.可以一战D.战则请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交待了战争的时间、交战的双方、战争的性质。
B.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点明了曹刿拜见鲁庄公的原因,显示了曹刿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识。
C.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选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语言描写,运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对比,使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
当前题号:7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景公之时,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②陛:殿堂的台阶。③涂:通“途”,路上。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里。⑤士既事者兼月: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兼月:两个月。兼,两倍的。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宫妇左右莫不王(______)
(2)时时而进(_______)
(3)公狐白之裘(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闻寡人耳者 孔子闻
B.时时而进   立有
C.窥镜自视   雨雪三日天不寒
D.上书谏寡人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小题3】下列对(甲)(乙)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选文齐王下令按上中下等次奖赏进谏的群臣吏民,从“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反响来看,齐王之“蔽”得到了根本整治。
B.(乙)选文表现了晏子是一位关心百姓、善于言辞、敢于劝谏的人。
C.(甲)选文写燕、赵、韩、魏皆朝于齐,作者以夸张之语收束全文,意在从正面突出表现邹忌的治国之才。
D.(甲)(乙)选文在语言上运用了众多排比句,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使之朗朗上口,同时给人无可辩驳之感。
【小题4】(甲)(乙)选文中邹忌和晏子劝谏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小题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当前题号:8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公将
A.神弗B.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唐雎不辱使命》)
C.手自录(《送东阳马生序》)D.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之。(《卖油翁》)
【小题2】阅读以下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内容对比分析,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
(链接)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赵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赵括一到长平,立即改守为攻,主动全线出击,结果中了秦军佯败之计,导致四十余万赵兵被坑杀。
当前题号:9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左传》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肉食者谋   ②莲出淤泥而不染
B.①可一战   ②君之力
C.①战长勺   ②所患有甚死者
D.①登轼望之   ②先帝创业未半中道崩殂
【小题2】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鲁国取胜的原因。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