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资治通鉴•唐纪

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行乱其所为 乱:
于虑     衡:
③创业与守成难 孰:
④征与吾共天下 安: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3)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何相似之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19 09:02: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乙)人无愚智,莫不有趋舍。恬淡平安,莫不知祸福之所由来。得于好恶,怵于淫物,而后变乱。所以然者,引于外物,乱于玩好也。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福祸之计。而今也玩好变之,外物引之;引之而往,故日:“拔”。至圣人不然:一建其趋舍,虽见所好之物不能引,不能引之谓“不拔”;一于其情,虽有可欲之类神不为动,神不为动之谓“不脱”。

(选自《韩非子》,有改动)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二者不可兼 所识穷乏者我与
B.不为苟得也 不错意也
C.行之人弗受 不足为外人
D.今为妻妾之为之   不知口体之不若人也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小题3】(甲)文中,孟子将“万钟”和“一箪食,一豆羹”进行对比,有什么作用?
【小题4】(乙)文中,“所以然者,引于外物,乱于玩好也”一句照应语段(甲)中的哪一句话?

同类题2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可以辟者 生于忧   难与共
B.所识穷乏者我  优劣所   自其乐
C.道之人弗受    阵和睦   一目十
D.蹴尔而与 藏书家   求不得
【小题2】翻译文中三处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翻译:生命是我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有胜过生命的,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理解:这是作者从正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不只是贤人有这种重义之心,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不丧失罢了。
理解:孟子认为人人都有重义之心,人们不应丧失这种重义之心。
C.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翻译: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就可以保全生命,得不到就要饿死。
理解:这句话强调一碗饭、一碗汤虽关乎生死,而下文行道之人和乞丐都拒绝接受,可见面临生死的考验,人人都会不失本心。
【小题3】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阎进、谭嗣同“舍生取义”的表现各是什么。

(链接材料一)

阎进,隶宣武。建炎①初,遣使通问,进从行既至云中府,金人拘留使者散处之,进亡②去。追还,留守高庆裔问:“何为亡?”进曰:“思大宋尔。”又问:“郎主③待汝有恩,汝亡何故?”进曰:“锦衣玉食亦不恋也。”庆裔义而释之。凡三亡乃见杀。临刑,进谓行刑者:“吾南向受刃,南则我皇帝行在④也”行刑者曳其臂令面北,进踊身直起,盘旋数四,卒南乡⑤就死。

——《宋史·忠义四》

(链接材料二)

余是夕宿于日本使馆,君竟⑥日不出门以待捕者。捕者既不至,则于其明日入日本使馆与余相见,劝东游,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曰:“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今南海⑦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遂相与一抱而别。初七八九三日,君复与侠士谋救皇上,事卒不成。初十日遂被逮。被逮之前日,日本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于难。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注释:①建炎南宋皇帝宋高宗赵构的第一个年号。②亡逃跑。③郎主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对自己君主的尊称。④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⑤乡同“向”,面向,朝着。⑥君指谭嗣同。⑦南海指康有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段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居安思危》)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管夷吾举于    士:狱官
B.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C.病愈  虽:虽然
D.四夷俱服:臣服,服从。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行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
B.后知生于忧患   朕日慎一日
C.所动心忍性 臣不为喜
D.天将降大任 欲数闻卿辈谏争
【小题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关系,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
B.甲文告诉我们忧愁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会导致颓废衰亡。乙文唐太宗虽身处太平盛世,但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即能居安思危,也就尤为可贵、可喜。
C.甲文连用六个排比,举事实说明人只有出身贫贱,经受艰苦磨炼后,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D.乙文运用比喻,用治病来比喻治国,说明国家虽然强大了,但仍然要小心谨慎,居安思危。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小题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

同类题4

比较研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七里之 (2)寡助之至,亲戚
(3)傅说于版筑之间 (4)必先其心志
【小题2】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B.曾益/其所不能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入/则无法家/拂士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题4】这两篇选文对你今后的处世为人、学习或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