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小题1】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臣而/将四矣B.今齐地/方千里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D.此/庸夫之怒也
【小题2】下列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面寡人之过者(讽刺)B.臣之妻臣(偏爱)
C.臣未闻也(曾经)D.今日也。(这样)
【小题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中,邹忌和唐雎都不畏强权,坚持真理,是古代臣子忠君爱国的代表。
B.(甲)(乙)两文中,邹忌婉言进谏,唐雎化险为夷,他们的机智善辩告诉我们说话要看对象,讲究方式。
C.(甲)文运用设喻的方法,以事喻理,以小喻大,形象生动。
D.(乙)文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物的对白,步步紧逼,针锋相对,扣人心弦。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当前题号:1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文言文阅读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乙]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②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宜都记》节选)

[注释] ①形容:形体和状态。②多所像类: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③冬春:冬春之交。
【小题1】解释加点的字
①自富阳至桐庐一百
②互相轩邈
日中夜半
④绝壁十许丈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小题3】[甲][乙]两文都属于写景美文,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请从[乙]文中找出侧面烘托的句子加以赏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王子猷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无与为乐者 ②相与于中庭 
③四望皎然 ④经宿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造门不前而返。
【小题3】(甲)(乙)两文都写的是夜访好友,请比较两个主人公的异同点。
当前题号:3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③而近之。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注)①染:熏陶,沾染。②与:赞许。③狎:亲昵,亲近。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此后汉所以倾颓也____
(2)未尝不叹息痛恨____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小题3】(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______”;(乙)文段中,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小题4】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当前题号:4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B.诚宜开张圣听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D.苟全性命于乱世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岳阳楼记》)

(乙)季文子(即鲁国大夫黄越)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共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节选《国语·季文子以德为荣》)

(注释)①相:辅助。②爱:吝啬。③华国:使国家有光彩。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春和明 (2)长烟
(3)把酒风 (4)食粗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
【小题3】季文子在思想上与范仲淹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当前题号:6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
(1)书画 (2)所以百数
(3)一日书画   (4)处士笑而
【小题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2)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小题3】从文中所述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当前题号:7 | 题型:课外阅读 | 难度:0.99
比较研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七里之 (2)寡助之至,亲戚
(3)傅说于版筑之间 (4)必先其心志
【小题2】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B.曾益/其所不能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入/则无法家/拂士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题4】这两篇选文对你今后的处世为人、学习或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当前题号:8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其所为,(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入:_______  (2)乱:_______  (3)敌国:_______
【小题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
A.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受到震动,性格变得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理解:孟子认为,只有让一个人内心愁苦、筋骨劳累,挨饿受冻,身体疲乏,有做不完的事,才能锤炼他的意志,增长他的才干。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人(或国家)常处于忧愁祸患之中可以生存,而常处于安逸享乐之中则会灭亡。
理解:孟子在阐明困境能使人奋起的道理,并指出造成国家灭亡的原因之后,才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小题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于市 一反三 足轻重 轻妄动
B.人过 目个忘 悔自新  言其实
C.衡于 不足为 深思熟 处心积
D.征于 声俱厉 眉飞舞 喜形于
当前题号:9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遣真督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安定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原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户。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帝从其计。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真薨,谥曰元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真,指曹真,三国时魏国名将。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躬耕与南阳   躬:___________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鄙: ____________
③帝遣真督诸军军郿 军: ______④诸军或从斜谷道 或: _______
【小题2】给下列文中划线句断句(断三处)
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原早降耳遂自缚出。
【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
【小题4】依据选文,分别概括诸葛亮和曹真的特点。
当前题号:10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