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
(1)书画 (2)所以百数
(3)一日书画   (4)处士笑而
【小题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2)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小题3】从文中所述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外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17 05:49: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故逐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小大之 : (2)吾妻之我者  
(3)望其旗 : (4) 寡人之耳者 
【小题2】下面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战 属予作文记之
B.皆于齐   于是入见威王
C.鼓作气   而或长烟
D.望其旗靡,逐之   所欲有甚于生者,不为苟得也
【小题3】以下选项对于原文划线句子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翻译:小的信用不能被神灵所信服。
理解:这是曹刿和庄公关于治理国家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治理国家的先决条件。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翻译:第一次击鼓可以振作士气;第二次会减弱;第三次就穷尽了。
理解:这句话强调了气势最初时最旺盛的道理。如今我们经常用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一鼓作气”来形容做事时要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C.王之蔽甚矣。
翻译: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
理解:这是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的结论,以此来讽谏齐王。
D.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翻译:次日,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觉得徐公不如自己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理解: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邹忌对自己的形貌非常满意,有自恋倾向。
【小题4】曹刿和邹忌的劝诫都是成功的。曹刿入朝见国君,以“_______”引导国君一步步思考,逐渐认识到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邹忌则用了类比的方法,让国君形象地认识到_______的重要性。(第一空用原文,第二空用自己的话。)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俄而雪:__________  (2)公欣然曰:__________
(3)尊君在:__________  (4)下车之: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小题3】《咏雪》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如果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小题4】元方还有一个弟弟,叫季方,结合《陈太丘与友期行》和《客有问陈季方》的内容,说一说他们两兄弟共同的品质(围绕一个方面简要概述即可)。

客有问陈季方

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选自《世说新语》)

(译文)

有人问陈季方说:“您的父亲太丘,有什么功德,而担负了天下如此好的声名?”季方说:“我的父亲就好像生长在泰山山腰的一株桂树,上面是万丈高的陡壁山峰,下面有无法测量的深渊;树顶被甘露沾湿,树根为泉水滋润,在这样的时候,桂树又哪里会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渊有多深?当然我的父亲也不会知道这功德是有还是无。”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甲)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霖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借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乙)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岳阳楼记》)

【小题1】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不相同的项是( )
A.巴陵状/券在握 横无际/学海无
B.山岳潜/单影只去 怀乡/家情怀
C.春和明/色宜人 宠辱忘/白头
D.览物情/敬而远 长烟空/字千金
【小题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翻译:(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理解:这里的“览物之情”指的是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阴雨天气时的萧条景象而产生的悲伤之情。
B.微斯人,吾谁与归?
翻译: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理解:范仲淹通过这一句话,既表达了希望与古仁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又暗含了对朋友的劝勉之意。
【小题3】选文表现了范仲淹优国忧民的政治情怀。请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概括这一政治情怀在他思想和行为上的具体表现。

(链接材料一)

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中,未报。乃请间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振之,且禁民淫祀,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教敝十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三》

(链接材料二)

臣观《书》曰:“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此言圣人之德,惟在善政。善政之要,惟在养民;养民之政,必先务农;农政既修,则衣食足;衣食足,则爱肤体;爱肤体,则畏刑罚;畏刑罚,则寇盗自息,祸乱不兴。是圣人之德,发于善政;天下之化,起于农亩。

(节选自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注:(循行)巡视。②(报)答复。③(恻然)难过的样子。④(振)同“赈”,教济。⑤(淫)过多。⑥(蠲(juān))免除,去掉。⑦(善政)清明的政治,良好的政令。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节选,完成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斯人(______________)    
(2)天下之乐而乐(______________)
(3)自数年之后(______________)    
(4)外不闭(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
B.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
C.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
D.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安用重法邪?
【小题4】结合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1)甲文“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强烈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情。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_________________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