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其所为,(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入:_______  (2)乱:_______  (3)敌国:_______
【小题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
A.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受到震动,性格变得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理解:孟子认为,只有让一个人内心愁苦、筋骨劳累,挨饿受冻,身体疲乏,有做不完的事,才能锤炼他的意志,增长他的才干。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人(或国家)常处于忧愁祸患之中可以生存,而常处于安逸享乐之中则会灭亡。
理解:孟子在阐明困境能使人奋起的道理,并指出造成国家灭亡的原因之后,才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小题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于市 一反三 足轻重 轻妄动
B.人过 目个忘 悔自新  言其实
C.衡于 不足为 深思熟 处心积
D.征于 声俱厉 眉飞舞 喜形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20-04-04 06:45: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管夷吾于士(_________)(2)必先其心志(___________)(3)于虑(_________)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列举六位出身低微、经历磨难后成就大业的历史名人事例,证明逆境成才的观点。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与“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分别从人们的内在意志和外在形体两方面说明了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的道理。
C.从国家上升为个人,从正面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D.孟子主要从人才造就和国家治理两方面来论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观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小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入则无法家拂士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人恒过,然后能改 然则何时而乐耶
C.舜发于畎亩之中 皆以美于徐公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小题2】(小题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小题3】.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位古代圣君贤臣,他们经历艰苦磨难后都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在历史长河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再列举一例。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句论证了论点中的“   ”。
【小题4】.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