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阅读与鉴赏
- + 文言实词
- 哀
- 爱
- 安
- 按
- 案
- 拔
- 白
- 败
- 拜
- 报
- 暴
- 备
- 被
- 倍
- 悲
- 北
- 背
- 奔
- 本
- 彼
- 逼
- 辟
- 蔽
- 毕
- 便
- 遍
- 表
- 并
- 伯
- 薄
- 泊
- 博
- 步
- 栽
- 苍
- 操
- 草
- 策
- 曾
- 差
- 尝
- 长
- 超
- 朝
- 陈
- 称
- 诚
- 出
- 除
- 辞
- 驰
- 冲
- 传
- 垂
- 次
- 刺
- 促
- 错
- 处
- 达
- 殆
- 怠
- 旦
- 独
- 笃
- 度
- 断
- 夺
- 发
- 法
- 反
- 放
- 非
- 分
- 奉
- 服
- 伏
- 复
- 盖
- 苟
- 鼓
- 固
- 寡
- 国
- 过
- 何
- 恨
- 厚
- 胡
- 患
- 或
- 疾
- 即
- 既
- 将
- 解
- 结
- 矜
- 竟
- 就
- 绝
- 堪
- 克
- 困
- 怜
- 弥
- 靡
- 莫
- 能
- 内
- 迫
- 期
- 奇
- 迁
- 劝
- 却
- 如
- 若
- 色
- 稍
- 审
- 甚
- 识
- 适
- 是
- 书
- 疏
- 数
- 孰
- 属
- 率
- 私
- 遂
- 涕
- 图
- 徒
- 王
- 望
- 微
- 闻
- 恶
- 悉
- 相
- 谢
- 幸
- 延
- 阳
- 要
- 宜
- 狱
- 再
- 造
- 贼
- 振
- 志
- 治
- 置
- 诸
- 族
- 左
- 昂
- 傲
- 包
- 比
- 鄙
- 兵
- 病
- 察
- 彻
- 乘
- 从
- 当
- 道
- 得
- 定
- 伐
- 犯
- 方
- 负
- 赋
- 更
- 故
- 顾
- 观
- 归
- 好
- 号
- 还
- 会
- 惠
- 及
- 极
- 济
- 计
- 加
- 假
- 间
- 简
- 见
- 节
- 竭
- 尽
- 进
- 居
- 举
- 具
- 俱
- 聚
- 决
- 类
- 临
- 虑
- 论
- 漫
- 灭
- 明
- 名
- 命
- 谋
- 难
- 平
- 戚
- 启
- 强
- 请
- 穷
- 求
- 取
- 去
- 全
- 任
- 入
- 塞
- 善
- 少
- 舍
- 涉
- 生
- 胜
- 师
- 施
- 实
- 食
- 使
- 释
- 恃
- 说
- 顺
- 素
- 汤
- 通
- 痛
- 退
- 亡
- 为
- 务
- 徙
- 狭
- 鲜
- 向
- 效
- 信
- 行
- 形
- 兴
- 修
- 徐
- 许
- 寻
- 业
- 遗
- 贻
- 夷
- 异
- 易
- 诣
- 益
- 阴
- 引
- 盈
- 余
- 逾
- 缘
- 远
- 云
- 责
- 章
- 知
- 止
- 致
- 质
- 众
- 专
- 周
- 走
- 足
- 卒
- 作
- 坐
- 属
- 文言虚词
- 文言句式
- 写作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小题1】上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字
(1)顾野有麦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狼径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翻译句子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4】下列选项中不能表现狼狡诈本性的是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
C.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 D.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甲)狼不敢前,耽耽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兔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狼)))
(乙)博山李氏者,以伐薪为生。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携家喂养。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哟哟鸣。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篆必归。时值秋祭①,例用鹿。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②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因请。李氏迟提曰:“待香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
(选自《虞初新志》)
(注)①秋祭;在秋天祭祀天地。②旬日:十天。【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屠自后断其股(__________) (2)止增笑耳(__________) (3)鹿稍长,甚驯(__________) (4)至暮必归(__________)
【小题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两处停顿。
然 旬 日 间 无 所 获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是夜鹿去,遂不归。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小题4】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甲)文中,面对凶残、狡猾的狼,屠户用机智、勇敢杀死了它们;
(乙)文中,面对______的鹿,李氏因______而失去了它。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①,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②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③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④,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流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行室:供耕作者暂时歇息的简陋棚屋。②盈:满③豕(shī)猪④移时:一会儿。【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一狼洞其中_____ (2)意暇甚_____
(3)令不可去______ (4)股直流不能屈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以刀劈狼首”中的“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 B.可以为师矣(《论语》) |
C.以吹豕之法吹之(《狼三则》) | D.静以修身(《诫子书》) |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小题4】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内容和手法上的相似点。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狼》)
(乙)二鼠出,其一为蛇所吞,其一瞪目如椒①,似甚恨怒,然遥望不敢前。蛇果腹②,蜿蜒入穴;方将过半,鼠奔来,力嚼③其尾。蛇怒,退身出。鼠故便捷④,欻然⑤遁去。蛇追不及而返。及入穴,鼠又来,嚼如前状。蛇入则来,蛇出则往,如是者久。蛇出,吐死鼠于地上。鼠来嗅之,啾啾⑥如悼息,衔之而去。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椒:花椒,比喻鼠眼睛瞪得很圆。②果腹:填饱肚子。③嚼:咬。④便捷:敏捷。⑤欻(xū):忽然,突然⑥啾(jīu啾:拟声词,形容动物细小的叫声。⑦悼息:悼念,叹息。【小题1】解释下面那点词。
(1)一狼仍从:_______________(2)顾野有麦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将(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3】从(甲)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小题4】(甲)(乙)两文里的狼和鼠都很狡猾(聪明),请分别举例说明。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 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 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鼠好夜窃粟①。越人置粟于盎②,鼠恣③啮,且呼群类入焉。月余,粟且尽,主人患之。人教以术,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是夜,鼠复来,欣欣然入,不意咸溺死。
(《越人溺鼠》)
(注释)①粟:谷子,小米。②盎:一种陶制的盛器,口小腹大。③恣:放肆、放任。【小题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恐前后受其敌/回也不改其乐 |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学而不思则罔 |
C.屠乃奔倚其下/去后乃至 |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下车引之 |
A.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
B.乃易粟以水(交换) |
C.屠自后断其股(屁股) |
D.是夜,鼠复来(这) |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月余,粟且尽,主人患之。
【小题4】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同是人与动物的较量,(甲)(乙)两个故事中狼和鼠都很贪婪。 |
B.(甲)文《狼》中写屠户御狼杀狼,表现狼的狡诈和屠户的无可奈何。 |
C.(乙)文《越人溺鼠》中的越人利用对方的弱点将其制服。 |
D.(甲)文《狼》的最后一段是作者的议论,点明故事的主旨。 |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其二)》)
(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蒲松龄《狼(其三)》)
(注释)①遗:留下。②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③豕(shǐ):猪。【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止有剩骨 一狼得骨止 |
B.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
C.缀行甚远 夫君子之行 |
D.屠自后断其股 狼自苫中探爪入 |
【小题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写两只狼紧跟屠户,屠户一次又一次投给它们骨头,仍无法满足狼的贪欲。 |
B.甲文里,其中一只狼好像闭上眼,神情很悠闲,屠户一跃而起,最终砍杀了它。 |
C.甲文中,作者认为聪明的狼尽管诡计多端,但最终败给了屠户,只是笑料罢了。 |
D.乙文写屠户用吹猪法吹狼,狼胀得像牛,只有屠户才能想到用这种方法对付狼。 |
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 | B.顾野有麦场(照顾) |
C.目似瞑,意暇甚(悠闲) | D.狼亦黠矣(狡猾) |
A.屠乃奔倚其下 乃悟前狼假寐 |
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C.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D.以刀劈狼首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A.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译:狼不敢在前面,瞪着眼凶狠地注视着屠户。 |
B.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译: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屁股,也杀死了它。 |
C.其一犬坐于前。 译:其中的一条狗坐在屠户面前。 |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小题4】下面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以精炼的语言,尤其是对狼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传神地刻画了狼的贪婪、狡猾与凶恶的本性。 |
B.本文中的情节:“遇狼”是故事的开端,“惧狼”是故事的发展,“御狼”是故事的高潮,“悟狼”是故事的结局。 |
C.本文中的“屠惧”、“屠大窘”、“弛担持刀”、“暴起”、“断其股”等,写出了屠户由恐惧到拼死自卫的过程。 |
D.文章结尾的议论阐述了“狼无论多么狡猾,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被人的勇敢和智慧所战胜”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