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王子猷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无与为乐者 ②相与于中庭 
③四望皎然 ④经宿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造门不前而返。
【小题3】(甲)(乙)两文都写的是夜访好友,请比较两个主人公的异同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20-04-11 09:45: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愚公移山》(节选),完成各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____________
(2)汝心之固,不可彻。 固: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小题3】文中________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________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小题4】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2个)
【小题5】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右溪记

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园林。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以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①敧嵌(qī 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②都邑:都会城镇。③俾(bǐ):使。
【小题1】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
则 宜 逸 民 退 士 之 所 游 处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猛浪若
(2)互相轩邈
(3)皆怪石
(4)示来者
【小题3】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猛浪奔 ②此溪在山野之上
B.①乎众矣 ②则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C.①生寒树 ②悉怪石
D.①亭亭净松与桂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以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小题5】以上两篇选文情景交融,流露出两位作者怎样相似的情感和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