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安贫乐道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恰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选自《晋书》

(注释)①耽;非常爱好。②营:谋求。③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④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⑤朱买臣:西汉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家境贫苦而读书不懈。其妻嫌其贫穷落魄,离他改嫁。后朱买臣为会稽太守时曾归故乡,路上见前妻和后夫,接至官署住,给食一月。前妻不久惭而自缢。
【小题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苔痕/上阶绿
B.常丐/食诵《诗》
C.无丝竹/之乱耳
D.卿/不闻朱买臣妻邪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惟吾德(______)
(2)时闻者多之(______)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小题4】(甲)文“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怎样的写法?作者写这句的用意何在?
【小题5】比较(甲)(乙)两文,说说刘禹锡与王欢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有什么不同之处。
当前题号:1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仙则/莫其妙
B.乎众矣/因地制
C.晋陶渊明爱菊/无有偶
D.香远清/精求精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小题3】甲文描写陋室环境清幽雅致,令人心旷神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与“何陋之有”相照应,体现全文主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小题4】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同:
异:
【小题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C.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当前题号:2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了。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壮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请解释文中加点字词的含义。
(1)德馨(_____)
(2)形(_____)
(3)不不枝(_____)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小题3】下面两句话都有言外之意,请任选一句作简要分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4】任选下面一个问题,作简要分析。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样的交友方式你赞同吗?
(2)作者赞颂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有人却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
当前题号:3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两句诗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标明作者在官场屡受挫折,决意逃离政治的羁绊,浪迹天涯,享受自由的人生。
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是那个苦难年代的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
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两句诗引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悼念以及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韩愈  唐 刘禹锡

一封朝奏九重天,タ贬潮州路八千。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材前头万木春。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漳江边。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小题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坦陈心志,不辞衰老,不惜残年,忠君之心更加坚定。
B.“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既写天气恶劣,连马匹都不敢向前,又暗指政治环境恶劣。
C.“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作者听到笛音,看到了下棋的人,生发了对亡友的怀念和恍如隔世的感慨。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表达了作者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小题2】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表现了诗人“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决心。
B.《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豁达乐观的胸襟。
C.这两首诗都是诗人被贬官之后所作,都含有一种凄楚难言之情。
D.《左迁至蓝关示任孙湘》在激愤中表达报国志向;《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则自始至终贯穿着抑郁难平的悲愤。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小题1】甲诗中“左迁”的意思是_________
【小题2】请你简要分析甲乙两首诗在情感方面的异同。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秋词》一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小题1】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自古”一词,极言“悲秋”这一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
B.“秋日胜春朝”一句,作者用秋天来衬托春天,表达对人生“春天”的渴盼之情。
C.末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表现作者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
D.本诗是刘禹锡所作,当时诗人因参与变法而被贬,内心充满苦闷。
【小题2】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一反常态,不写悲秋,而写爱秋,刚健明亮,在古典诗歌中是不多见的。
B.本诗将“实”和“虚”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C.本诗运用了联想、对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
D.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诗。
【小题3】下列诗句与本诗所表达的感情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A.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乐府诗集·长歌行》)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题目。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的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逄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小题1】“睛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刘禹锡在诗中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小题2】第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秋词

刘禹锡(唐)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期。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注释)①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②嗾:这里是“使”的意思。
【小题1】从体裁看,这两首诗都是___________,刘禹锡有“___________”之称。
【小题2】在这两首诗中,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极富哲理意蕴。请以第一首诗中“鹤”为例作一简要赏析。
【小题3】这两首诗的秋天的特点及给人的感受有何不同?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