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范晔(398-445)
- 刘义庆(403-444)
- 鲍照(约414-466)
- 谢眺(464-499)
- 陶弘景(456—536年)
- 丘迟(464-508)
- 刘勰(465-520)
- 钟嵘(约468-518)
- 郦道元(470-527)
- + 吴均(469~520)
- 陈叔宝(553年—604)
- 其他南北朝作家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猿则百叫无绝
(3)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小题3】作者写“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作用是什么?
[南朝·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本文特别讲究文体的形式,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对句整齐,音韵和谐,从文体上说是属于 文。(1分)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天山共色 (2)互相轩邈
(3)鸢飞戾天者 (4)窥谷忘反
【小题3】将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小题4】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⑴猛浪若奔⑵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⑶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⑴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3】从甲、乙两文中找出从侧面写“水清”的句子。
甲文: ;乙文: 。
【小题4】下面两个句子分别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⑵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负势竞上()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小题2】第一段总说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特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小题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此句从侧面落笔,衬托山水诱人的力量之外,言外之意是什么?
(甲)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
山之奇,以泉,以云,以松。水之奇,莫奇于白龙潭;泉之奇,莫奇于汤泉,皆在山麓。桃源溪水,流入汤泉,乳水源、白云溪东流入桃花溪,二十四溪,皆流注山足。山空中,水实其腹,水之激射奔注,皆自腹以下,故山下有泉,而山上无泉也。
山极高则雷雨在下,云之聚而出,旅而归,皆在腰膂间。每见天都诸峰,云生如带,不能至其冢。久之,滃然四合,云气蔽翳其下,而峰顶故在云外也。铺海之云,弥望如海,忽焉迸散,如凫惊兔逝。山高出云外,天宇旷然,云无所附丽故也。
汤寺以上,山皆直松名材,桧、榧、楩、楠,藤络莎被,幽荫荟蔚。陟老人峰,悬崖多异,负石绝出。过此以往,无树非松,无松不奇:有干大如胫而根蟠屈以亩计者,有根只寻丈而枝扶疏蔽道旁者,有循崖度壑因依如悬度者,有穿罅冗缝、崩迸如侧生者,有幢幢如羽葆者,有矫矫如蛟龙者,有卧而起、起而复卧者,有横而断、断而复横者。文殊院之左,云梯之背,山形下绝,皆有松踞之,倚倾还会,与人俯仰,此尤奇也。
(《黄山游记》节选——钱谦益)
【小题1】下列句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窥谷忘反 反:同“返”,返回 |
B.横柯上蔽 柯:树木 |
C.水实其腹 实:充满 |
D.陟老人峰 陟:登上 |
A.负势竞上 山上无泉也 |
B.鸢飞戾天者 矫矫如蛟龙者 |
C.山形下绝 猿则百叫无绝 |
D.文殊院之左 铺海之云 |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山高出云外,天宇旷然,云无所附丽故也。
【小题4】作者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
【小题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
B.黄山有三奇:泉奇、云奇、松奇。泉之奇,就奇在所有的泉水都在山脚下;而云之奇,奇在云海漫漫,奇在变幻莫测,奇在山上山下两重天。 |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
D.黄山松奇,首先就奇在千姿百态。它们大小、高矮不一,形态各异,各具特点,生长在黄山的不同位置,和悬崖、险峰相互映衬,风光无限。 |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小题1】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怡然自乐:愉快的样子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连接 |
B.水皆缥碧:青白色望峰息心:平和的心态窥谷忘反:同“反”,返回 |
C.有时见日:同“现” 互相轩邈:高大横柯上蔽:树木 |
D.阡陌交通:交错相通负势竞上:凭依皆生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 |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小题3】选文甲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势的,《三峡》一文也有一处是写水势的,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句子是: 。
【小题4】选文乙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厌倦尘世,向往 的思想,他的诗《饮酒》(之五)中“ , ”两句集中体现了这种思想。
【小题5】选文甲描写富春江的美景时,抓住山 水 的特点,反映出作者 的生活情趣;选文乙通过描绘桃源美丽的自然风光,来表现桃源人 的生活,反映出作者的社会理想。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⑦。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⑦办,具备。【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互相轩邈 (2)窥谷忘反
(3)蝉吟鹤唳 (4)岂徒语哉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小题3】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分别找出语句并简要分析。
【小题4】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③梅花为寒所勒(
④山岚设色之妙(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
B.①猿则百叫无绝 ②月景尤为清绝 |
C.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②梅花为寒所勒 |
D.①皆在朝日始出 ②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小题4】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①。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②。自康乐③以来,未复有能与④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语。(1)晓雾将歇(
(2)夕日欲颓(
(3)猿则百叫无绝(
(4)横柯上蔽(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
B.沉鳞竞跃 锦鳞游泳 |
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 |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小题4】(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小题5】(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3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1)窥谷忘反 (2)猛浪若奔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小题3】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小题4】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
水“异”在哪里?
【小题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