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与朱元思书》
[南朝·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本文特别讲究文体的形式,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对句整齐,音韵和谐,从文体上说是属于    文。(1分)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天山 (2)互相    
(3)鸢飞天者     (4)窥谷忘反    
【小题3】将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小题4】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12-08-31 08:56: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任意东西(向东或向西)B.猛浪若(奔跑)
C.鸢飞天(至)D.横上蔽(树木的枝干)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富阳至桐庐 非亭午夜分B.天下独 猿则百叫无
C.争高指  视无碍D.风烟净  四时
【小题3】下面对《钱塘湖春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小题4】下面对《与朱元思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生动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和避世退隐的情怀。
B.第一自然段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富春江上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
C.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清澈、湍急的特点。
D.第三自然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
【小题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佳木而繁阴
(2)醉翁之不在酒
(3)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4)余至扶风之明年  
(5)既而月不雨
(6)而吾亭成。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之者谁 则以
B.不知人之乐 凿池其南
C.醉能同真无马耶 (《马说》)
D.为休息之所 不物喜,不以己悲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则吾与二三予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小题4】(甲)文和(乙)文都是抒情散文,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他们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丁未之岁,冬暖无雪。戊申正月之三日始作,五日始霁。风寒冱而不消,至十日犹故在也,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常。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楼临水,下皆虚澄,又四囿于雪,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滉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可爱。寒浃肌肤,清入肺腑,因凭栏楯上。仰而茫然,俯而恍然;呀而莫禁,眄而莫收;神与物融,人观两奇。

(沈周《记雪月之观》节选)

注解:①冱(hù):寒冷凝结。②离离然:历历分明的样子。③呀(xiā):张大了口。④眄(miǎn):斜着眼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余舟一(小草)B.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此(客居)
C.添衣起(于是)D.凭栏楯上(因此)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金陵人/夜月出B.上下白/而或长烟
C.余强饮三大白别/仰茫然D.湖中得更有此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小题3】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湖中人/鸟声俱绝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至十日/犹故在也D.月/映清波间
【小题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5】甲乙两文画线句子分别采用什么手法描绘雪景?雪景各具怎样的特点?

同类题4

阅读《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段,回答问题。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亻台然不动;亻叔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三峡》的作者,字善长,北魏地理家、散文家。《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是代文学家。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
(3)蒙络摇缀   (4)斗折蛇行
【小题3】分别从《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文中找出描写江水或潭水十分清澈的语句。
【小题4】翻译下列语句。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5】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小石潭凄寒幽静,
下句:

同类题5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
(1)无与为乐者。
(2)生平过虎丘才两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小题3】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
【小题4】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
【小题5】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