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此石经始禹凿;河中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

(注释)①经始:开始。禹:治水的大禹。②广:开阔。③崇深:高深。④捍:捍卫。⑤深:深处。悸:惊动。魄:心魂。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⑦浑洪:水势浩大。赑(bì):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⑧鼓:鼓荡。山腾:像山腾起。⑨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河中广
(2)深悸魄
(3)浚波颓垒
【小题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小题4】本文运用了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请从文中找出一句,并说说其作用。
当前题号:1 | 题型:课外阅读 | 难度:0.99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汝心之固,固不可(改变)。《愚公移山》
B.(白色)湍绿潭,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C.月色入(窗户),欣然起行。(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D.困于心,(同“衡”,梗塞,不顺)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解释下列句中“绝”的意思。
“绝”
沿溯阻绝
绝嶥多生怪柏
猿则百叫无绝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略无处 (______________)   
(2)虽乘御风(_____________)
(3)引凄异(___________)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小题3】下面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势之急,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当前题号:4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每至晴初霜(______)
②属凄异(______)
日,天宇晴霁(______)
④四无纤翳(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加点“之”都用作助词的一项是(____)
例句:久不散,亦可异也
A.曾子之妻市(《曾子烹彘》)B.求下流,固颠(《河中石兽》)
C.莲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D.康肃笑而遣(《卖油翁》)
【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然 十 二 峰 者 不 可 悉 见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小题4】(甲)(乙)两段文字分别描写了巫峡秋景和巫山群峰,二者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有什么作用?
(甲)特征:________;作用:________
(乙)特征:________;作用: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沿溯阻(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王命急宣
(3)然十二峰者不可(____________)见
【小题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小题3】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
甲:
乙:
【小题4】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6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小题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略无处   阙: (2)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奔:
(3)晓雾将歇   歇: (4)未复有能其奇者 与: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小题3】两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小题4】两篇文章都是写山水之美文,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7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略无处 (2)王命急宣
(3)素绿潭 (4)哀转久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小题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然后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B.文中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雄奇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C.“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三峡水流的迅急。
D.文章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小题4】本文从四个季节描写了三峡水的特点,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的三峡?结合文章说说喜欢的原因。
当前题号:8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节选自周密《观潮》)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虽乘御风(______)   (2)则玉城雪岭天而来(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哀转久 猿则百叫无
B.三峡七百里中  孤常读书,以为大有所益
C.其远出海门    今齐地千里
D.湍绿潭 可以调琴,阅金经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小题4】填空。
甲段描写三峡的夏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其_____、_____的特点。乙段从_____、色、_____等方面进行正面描写,由远及近地写出了钱塘江潮雄奇壮观的景象。
当前题号:9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二)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寞无继者。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节选自白居易《游大林寺序》)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释义最相近的一项是( )
A.两岸连山,无阙处/雄才大B.巘多生怪柏/深恶痛
C.清荣峻茂,多趣味/居心不D.虽乘奔御风,不以也/痛心
【小题2】把语段(一)中划曲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小题3】语段(一)中第二段是如何描写三峡夏季水势的浩大与迅猛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小题4】语段(一)中划直线句子引用渔者的歌谣和语段(二)中诗人即兴写的四句诗的作用有何不同?
当前题号:10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