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范晔(398-445)
- 刘义庆(403-444)
- 鲍照(约414-466)
- 谢眺(464-499)
- + 陶弘景(456—536年)
- 丘迟(464-508)
- 刘勰(465-520)
- 钟嵘(约468-518)
- 郦道元(470-527)
- 吴均(469~520)
- 陈叔宝(553年—604)
- 其他南北朝作家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小题1】选出与例句中“之”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山川之美
A.亲戚畔之 | B.汝之不惠 | C.已而之细柳军 | D.行天下之大道 |
四时俱备(_______) 晓雾将歇(________)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小题4】陶弘景描绘了一幅清丽的山水画, 文中哪个字统领全文?描绘了山川的哪些美景?
【小题5】有人认为本文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有人认为流露了作者闲适归隐之意,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1)晓雾将歇_________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
(3)盖竹柏影也_________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
【小题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小题3】(甲)文“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小题4】(乙)文中画线句子分别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
【小题5】这两篇短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逍遥游》)
【小题1】请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1)欲颓(________)
(2)与其奇者(________)
(3)徙于南冥(________)
(4)抟扶摇(________)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五色交辉(________)
(2)晓雾将歇(________)
(3)垂天之云(________)
(4)志怪者也(________)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小题4】庄子和陶弘景都是道教思想家,庄子注重内心的逍遥自由,而陶弘景渴求的是精神上的超脱。甲文作者借山川之美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和人生追求呢?乙文鲲鹏这个形象给了我们怎样的启发?
(二)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 天山共色 |
B.清流见底 回清倒影 |
C.夕日欲颓 士别三日 |
D.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
C.自康乐以来 自非亭午夜分 |
D.实是欲界之仙都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是从仰视、俯瞰两种角度描写山之高、水之清。 |
C.“猿鸟乱鸣”通过描写山猿啼叫、林鸟相鸣,表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猿叫、鸟鸣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
D.本文描写景物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使景物充满生命活力,洋溢着欣喜之情。 |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小题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①古来共谈 共:共同 ②晓雾将歇 歇:消散 |
B.①四时俱备 俱:都 ②夕日欲颓 颓:坠落 |
C.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想念 ②藻、荇交横 横:纵横 |
D.①盖竹柏影也 盖:大概是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耳:罢了 |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小题3】“自康乐(谢灵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①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诸弟平日皆恂恂②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③,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国藩手草。
(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①嚣嚣:喧哗,吵闹。这里指沸沸扬扬。②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③不售:不中。【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或好作诗古文/或王命急宣 | B.恐因愤激之久/未若柳絮因风起 |
C.致生骄惰之气/非宁静无以致远 | D.彼其所造,曾无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A.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
B.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
C.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
D.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
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
【小题4】所谓“见字如面”,就是“读这封信的内容就像是我当面跟你说话一样”。甲、乙两封书信“说话”的内容及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简析。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夕日欲颓(___) (2)沉鳞竞跃(___)(3)水中藻、荇交横(___)(4)盖竹柏影也(____)
【小题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
(1)晓雾将歇(___)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 (3)月色入户 (_______)(4)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
【小题3】翻译下列语句。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小题4】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这两篇短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甲)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及有误的一项是( )A.晓雾将歇(消散) |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领悟) |
C.互相轩邈(高,这里是向高处伸展) | D.急湍甚箭 (超过)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B.猛浪若奔 |
C.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D.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
A.甲文就是一幅迷人的山水画卷:有山水相映之美、缤纷的色彩之美,也有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结合之美。 |
B.“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有自己能够欣赏到如此景色的自得,也流露出能与如谢灵运般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愿望。 |
C.乙文“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对仗工整,且与《三峡》(郦道元)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
D.甲乙两文都描写了山水美景,都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方法,表达了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的思想情感。 |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小题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1)略无阙处 阙: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
(3)晓雾将歇 歇: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小题3】两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小题4】两篇文章都是写山水之美文,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激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颗,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春,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注:①曩(nǎng):从前,②雊(gòu):稚鸡叫。③天机:天性。【小题1】用“/”划分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然是中有深趣也。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晓雾将歇(___________)
(2)倘能从我游乎(____________)
【小题3】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小题4】(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