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及有误的一项是( )
A.晓雾将(消散)B.未复有能其奇者(欣赏,领悟)
C.互相轩(高,这里是向高处伸展)D.急湍箭 (超过)
【小题2】下列加点字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B.猛浪若
C.奇山水,天下独绝D.横柯蔽,在昼犹昏
【小题3】下列各项中,对文章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就是一幅迷人的山水画卷:有山水相映之美、缤纷的色彩之美,也有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结合之美。
B.“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有自己能够欣赏到如此景色的自得,也流露出能与如谢灵运般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愿望。
C.乙文“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对仗工整,且与《三峡》(郦道元)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D.甲乙两文都描写了山水美景,都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方法,表达了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的思想情感。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18 03:47: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相与于中庭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③轼武卫营
全其城
【小题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小题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小题4】(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的什么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欧阳修谪滁州,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①以来金石②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③乎?”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④吾之乐尔。”

——(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释)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②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③逃名:逃避名声,不求名声。④志:记述。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亭翼然(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B.欧阳修滁州(谪:被贬官)
C.醒能述文者(以:因为)
D.既老衰且病(而:又,并且)
【小题2】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B.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C.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D.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小题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
【小题4】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
在滁州时:
在颍州时: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乙)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过庭录》)

(注释)①负:依仗。②庆阳帅:庆阳(地名)统帅。③文正:范仲淹谥号文正。④贻:遗留。⑤规:劝诫。
【小题1】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B.然则何时而/乐耶
C.然滕豪/迈自负D.文/正与之同年
【小题2】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明年  不可逾B.正无隙以规之  何无辞
C.增其旧 因地D.子京忽以 香门第
【小题3】下面对(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及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翻译:政治道路通畅,官场人际关系和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理解:此句既表达范仲淹对好友滕子京政绩的赞赏,也有对其身处逆境不忘职责,仍造福于民的人生态度的欣赏。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翻译:我尝试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理解:与“古仁人之心”“异”,表明了作者对“二者之为”的赞赏态度,再以“何哉”的发问引出下文的观点。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翻译: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
理解:古仁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因为他们情绪管理得当,用理性冷静处事,因此能保持心态良好。
D.微斯人,吾谁与归?(翻译: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理解:此句中的“斯人”指像古仁人一样胸襟豁达、心怀天下之人,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人的向往与敬慕。
【小题4】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
【小题5】结合(乙)文揣测范仲淹在写(甲)文时内心想对滕子京说什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同类题4

阅读选文,完成小题。(17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选自《三峡》)
(乙)六里,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c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①,独高垂,如匹练界②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③之下流④也。……从其后西二里,蹑⑤峻凌崖。其崖高穹⑥溪上,与对崖骈⑦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
(选自《游大理日记》)
(注释)①派:量词。②界:隔断。③清碧:溪水名。④下流:河流的下游。⑤蹑:踩、踏。⑥穹:隆起。⑦骈:并列。
【小题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3分)
(1)隐天日:____(2)或王命急:____ (3)有峰东而下:____
【小题2】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渡溪而或长烟空(《岳阳楼记》)
B.即清碧下流也水陆草木花(《爱莲谚》)
C.与对崖骈如门隳乎南北(<捕蛇者说)
D.耸下削书谏寡人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小题3】(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小题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小题5】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
(1)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
(2)清荣峻茂,多趣味。(______)
(3)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小题3】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三峡七百里中/非亭午夜分
B.沿溯阻/巘多生怪柏
C.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山不在高,有仙
D.故渔歌曰/莲,花之君子
【小题4】文章写三峡“四季之景”,不按照“四季更迭”的顺序,而是以“夏——冬春——秋”的顺序来写,请简析这样写的好处。
【小题5】文末引用“渔者之歌”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