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落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小题1】将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实欲界之仙都 。   ②然中有深趣也。
B.①未复有能其奇者, ②月上下。
C.①复与疏钟相   。    ②其千二百里。
D.①未有能与其奇者。 ②与疏钟相间。
【小题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②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小题4】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当前题号:1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①。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②。自康乐③以来,未复有能与④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晓雾将歇(______
(2)夕日欲颓(______
(3)猿则百叫无绝(______
(4)横柯上蔽(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沉鳞竞跃  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小题4】(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2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④,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薜(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④仁智所乐:《论语》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小题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 四时备    (2) 孤峰日   (3) 仆去月
【小题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自康乐来 虽乘奔御风,不疾也。
B.实是欲界仙都  何陋有?(《陋室铭》)
C.遂葺宇上 未复有能与奇者
D.斯已办 不义而富且贵,我如浮云 (《论语》)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小题4】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
【小题5】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
当前题号:3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二则》作者是***,字润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消息是新闻的一种,它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B.《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分别是吴均、陶弘景,两人都生活在南北朝时期,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都是描写山水的佳作。
C.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记承天寺夜游》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任职时所作,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D.《水经注》作者是北魏郦道元,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述,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文言文阅读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薜(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同“嘤嘤”,形容虫鸟动物等的鸣叫和谐动听。③办:具备。
【小题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晓雾将  (2) 未复有能其奇者  (3) 仆去月病 (4) 葺宇其上
【小题2】文中划线的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B.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C.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D.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小题4】(甲)(乙)两文表现出两位作者怎样的处世态度?对他们的这种处世态度,你是如何看待的?
当前题号:5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晓雾将____
②夕日欲____
无与为乐者____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小题3】下列句子中,找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 )
例句:相与步于中庭
A.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B.朝发白帝
C.何陋之有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当前题号:6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鲼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有二脊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奎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节选自刘基《活水源记》)

(注释)①刘基:字伯温,明朝开国元勋。为官清明,体恤民情。②罅(xià):裂缝。③脊令:鸟名。④奎上人:当时的一位僧人。
【小题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画一处)
终 日 坐 水 旁
【小题2】解释加点的词语。
(1)晓雾将(________________)  
(2)四时备 (_______________)
(3)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 (_____________) 
(4)出之不(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
【小题4】(甲)文画线句“猿鸟乱鸣”的“乱”如果换成“齐”,同样可以表现猿鸟的生机,衬托山水的热烈欢快,表达作者喜悦之情,只有一点却是只有“乱”字可以表现而“齐”字不能表现的,请写出这一点是什么。
【小题5】同是写景,请结合(甲)(乙)选段内容,简析作者的志趣有什么不同之处
当前题号:7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比较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呜;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四时俱备:_____________ (2)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 
(3)怀民亦未:_____________    (4)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念无为乐者   未复有能其奇者
B.自康乐来 盖诱敌
C.相与步中庭   乃取一葫芦置
D.夜无月 水澹澹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呜;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小题4】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山川之美”,乙文描写了“月色(月夜)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将两文作者感情写在下列横线上。
当前题号:8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春,复与疏钟相。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苦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隹)斯之不远,倘能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

——王维《山中与装秀才迪书》(节选)

【小题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与(____________)   (2)间(____________)   (3)从(_____________
【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2)非子天机清妙者,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小题4】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写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
【小题5】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当前题号:9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璧,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钻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筒。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③嵌然:山势高峻的样子。④罴:棕熊。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
(1)五色交辉(______)
(2)四时俱备(_______)
(3)其奇者(______)
(4)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_______)
【小题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小题3】两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当前题号:10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