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光具座、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等器材,进行与凸透镜相关的实验。

(1)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那么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的实像。实验过程中发现光屏上成像如乙图,请你提出解决方案:________________。
(2)小明联想到光的色散现象,如图丙,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从红到紫的色带。他对此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并受此启发,提出:若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呢?请结合图丙信息作出推断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如图所示为一款新型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朵,将耳机贴在额骨两侧,耳机发出的振动信号传到听觉神经后,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佩戴者能听到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B.这种耳机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这种耳机可以帮助部分听力障碍患者听到声音
D.听力健全的人在户外活动时使用这款耳机,也不影响他听周围环境中的声音,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使用者的安全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不同碗中盛不同的水,然后演奏者可以通过敲击不同的碗,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敲击不同的碗,音调不一样
B.不同力度敲击相同的碗音调是一样
C.若碗的材质不同,则敲击时音色将不同
D.敲击时美妙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振动发声的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康熙几暇格物编》中记载:“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则钱随水光而显现矣。”如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用激光笔从A点向________(填字母)处照射,可照亮铜钱,加满水,从A处看到像的位置将________(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当前题号: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像的成因有三个:直线传播成像、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下面列出了部分成像实例:①小孔成像所成的像:②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中看到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的像;⑤人照镜子时镜中的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④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属于折射形成的是①④D.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①②⑤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如图所示是人眼看到池底某点的光路,其中正确的是 (    )
A.B.
C.D.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距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B.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光的全反射
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如图1所示),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

(1)上述玻璃的临界角是________。   
(2)折射光线消失后反射光线的亮度会增强,其原因是折射光消失后,入射光几乎全部变为________。   
(3)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____(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   
(4)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构成,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2所示),请在图中完成这束入射光的光路图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小明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做成像规律实验,记录了光屏上成清晰像时的四组数据(如表),其中明显错误的一组是
组别




物距(厘米)
10
15
20
30
像距(厘米)
40
30
20
15
 
A.甲B.乙C.丙D.丁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关于光的知识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B.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实现遥控的
C.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D.投影仪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