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常见的化学反应
- 运动和力
- 电和磁
- + 波
- 声音
- 光和颜色
- 光的反射和折射
- 透镜和视觉
-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 能量转化与守恒
- 能源与社会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自拍杆”是部分旅行者的“神器”。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


A.增大像距 | B.减小物距 |
C.减小人像的大小 | D.减小取景范围 |
医院常用到紫外线灭菌灯和B型超声波检测仪,科学家向月球发射激光,经过大约2.56s接受到返回的信号,那么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大约____________米。月球上的两块平面镜的夹角是____________,才能把地球射来的激光偏折180°,沿原方向反射回去。科学家是否可以用超声波代替激光来测地月之间的距离?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1)观察光路图甲,可以发现光从水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入射角。
(2)仔细观察图中的光路,对照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当________________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根据光的折射定律,请在图乙中画出光由玻璃斜射入酒精时,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_________
(2)仔细观察图中的光路,对照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当________________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物质 | 水中的速度 | 玻璃中的速度 | 冰中的速度 | 空气中的速度 | 酒精中的速度 | |
速度m/s | 2.25×108 | 2.0×108 | 2.30×108 | 3.0×108 | 2.2×108 | |
(3)根据光的折射定律,请在图乙中画出光由玻璃斜射入酒精时,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
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
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
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丽同学选取一块薄平板玻璃、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a)所示:

(1)小丽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她观察发现: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高且倾斜。你认为在图(b)所示的甲、乙、丙三幅图中,________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2)正确做完某次实验后,四个小组将收集和处理的信息记录在白纸上,如图所示。正确的是______(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的选项的字母填写在横线上)。

(3)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______(填“亮”或“暗”),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______。(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1)小丽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她观察发现: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高且倾斜。你认为在图(b)所示的甲、乙、丙三幅图中,________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2)正确做完某次实验后,四个小组将收集和处理的信息记录在白纸上,如图所示。正确的是______(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的选项的字母填写在横线上)。

(3)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______(填“亮”或“暗”),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______。(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 B.两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
C.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 D.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
(1)把下列图中的光路图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
(2)画出物体AB的像。
___________
(3)完成光路图,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_________

(2)画出物体AB的像。

(3)完成光路图,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30厘米处向透镜焦点处移动时,则下述凸透镜所成像的变化情况中,正确的是( )
A.像始终变大。 | B.像始终变小。 |
C.像先变小后变大。 | D.像先变大后变小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

(1)为了能使像清晰地呈现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如图所示,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已不在光屏中心,为了使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应向上移动光屏。
(2)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_________。
(3)在实验中,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表格中有几项内容漏写了,请你帮助填补:a=________;b=________。
②实验中第 2次所成的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 1次所成的像。
③把蜡烛调到距离透镜 8cm的位置时,发现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为了观察到这时所成的像,眼睛和蜡烛应该在凸透镜的 (“同”或“异”)侧。

(1)为了能使像清晰地呈现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如图所示,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已不在光屏中心,为了使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应向上移动光屏。
(2)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_________。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

①表格中有几项内容漏写了,请你帮助填补:a=________;b=________。
②实验中第 2次所成的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 1次所成的像。
③把蜡烛调到距离透镜 8cm的位置时,发现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为了观察到这时所成的像,眼睛和蜡烛应该在凸透镜的 (“同”或“异”)侧。
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 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拍摄照片时影像传感器上可以成正立的像 |
B.拍摄照片时影像传感器上可以成虚像 |
C.景物在镜头两倍焦距以内也可以成缩小的像 |
D.为拍摄更大的像应该将相机靠近景物同时把镜头向前伸 |